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衡水湖片区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以河北省委确定的"湖光秀色、诗意乡村"的总定位为基础,结合衡水"绿色崛起、一湖三城"的城乡发展战略,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对衡水湖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进行全方位的掌握,提出了与衡水湖旅游景区相结合,形成"两带两区"空间结构的衡水湖片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建设的思路,以期为以生态修复和文化传承为导向的美丽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大众渴望追求自由,美好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应运而生,继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也就得以引起重视。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独有的历史沉淀的精神文明产物。旨在研究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融入,从而为我国相关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提供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的创建使海南乡村景观的规划和改造成为了热门话题。然而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对传统景观的保护还不成熟,造成资源的浪费。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旅游,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全域旅游息息相关,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文章以琼海市城镇化建设为鉴,探讨了全域旅游视角下如何保护与提升乡村景观,同时为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在节假日选择城市周边乡村进行休闲放松的行为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市场机遇。本文以我国乡村景观风貌的改造提升为总体出发点,重点关注以"体验式旅游开发为手段"改造提升乡村景观的方式方法,同时以山东省平度市九里夼村为例,将研究的一般性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种"城市问题"也接踵而来,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乡村旅游于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台州为例,简单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景观意向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开发中景观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乡村旅游开发角度,对目前开发中的景观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传统农村"的景观建设模式与具体的建设思路,旨在为创造富有传统内涵和现代文明的乡村旅游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即充分利用乡村文化、自然景观、农业资源、农家生活以及乡村农业经营等有利条件,在合理开发设计利用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等旅游活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日渐拥挤的城市交通和高度集中的城市人口等现状都让城市生活人们向往净化心灵的田园式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因而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管理模式,对发展乡村旅游服务和调整农业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雷 《花卉》2016,(4):40-41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将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乡村旅游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主要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并以永州市双牌县"桐梓坳村"旅游景观规划为例,介绍了将景观设计运用到乡村旅游的规划中,充分体现乡村旅游"乡土气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邓思连 《现代园艺》2022,(6):150-152
处于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常态化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域旅游引导视角下,以湛江市遂溪县下洋村为例,对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应从重视生态修复及稳定、增强场景体验与人文感知、完善乡村绿道体系3个方面规划建设乡村绿道,以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并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良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以昆明市金殿景区周边为例,分析了昆明市城市边缘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得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共同与融合联动发展的思路和规划,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园艺》2020,(5):105-107
空间优化对乡村资源整合与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根据景中村发展的特色,分析了发展存在的困境与机遇。根据规划前村庄存在的问题,从生产空间梳理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优化、生态空间修复提升3个方面着手,实现景中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对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形态的多样化,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主导、资源凝聚为原则、产城融合为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水果主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果业转型升级、果旅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是以果树为载体将农业与旅游业、新农村与人居环境、乡村与城市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对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内涵、路径、形象设计进行系统论述,并从"三生融合"、人居环境建设等视角探讨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方向,对丰富特色小镇内涵、打造新时代的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成军 《花卉》2017,(12):26-28
城市景观的整体形象需要多样化,项目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观的改造、升级,提升乡村景观综合水平,对乡村旅游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极大的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及生活质量,对于稳定和谐、优美的社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展示未来,白山村将建设成为:广州农业旅游示范经济圈,链接珠三角的城市旅游休闲平台及国际乡村代表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8,(22)
近年来,城市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也正在不断的扩大,这无疑会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何在按照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挑战。在此情况下,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居出行与城市廊道的紧密结合悄然影响城市交通、旅游、经济等诸多领域。文章以探索"绿色出行"影响因素根源、国家申遗思路、新型廊道架构及新型廊道融合模式作为研究出发点,提出在依托原有城市旅游资源背景下的新型廊道建设对策——廊道与旅游资源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柳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建设思路及发展对策,供各县区参考。【方法】通过对柳州市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结合国家、自治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政策法规,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各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借鉴区内、区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及柳州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成功典型及存在问题,结合笔者从事该项工作的经历,通过专家咨询,得出柳州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结果】柳州市在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过程中主要存在缺少整体规划,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建议】认真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统筹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本地特色,创建休闲农业品牌;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休闲农业组织化程度;创新消费渠道,全面配套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住宿、摄影、创作等功能;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休闲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与柳州市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各地旅行社进行对接,签订合作协议;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蔡颖  李星群 《现代园艺》2023,(3):65-66+6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养产业异军突起,城市化导致环境问题与城市养老环境需要之间的矛盾凸显。阳朔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备,自然环境优越。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实地访谈等方式初步了解阳朔乡村旅游基础,同时调研分析康养资源。基于此,提出阳朔县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为阳朔县乡村旅游注入新元素、新动能,证明阳朔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具有政策与市场可行性,提出阳朔县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乡村旅游的田园管理方式,受到现代人的广泛推崇。因此,乡村旅游环境下的"田园综合体"设计,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生态环保平衡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乡村旅游为重要背景,分析阐述了"田园综合体"设计的相关策略,从基础环境建设的树木、花草植被建设,推广到整体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有关工作。计划2014年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双修项目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其中一个子项,如何以全方位视角去尽可能多地统盘把控项目。将以"磐安老城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实践为例,浅谈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景观设计思路,通过景观设计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与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