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休闲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且我国具备十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通过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休闲旅游产品,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合理的促进我国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晶 《现代园艺》2014,(21):111-112,37
森林休闲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伏牛山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休闲旅游产品对伏牛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以伏牛山区现有的森林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重点旅游县提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亮 《花卉》2020,(22):192-193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大幅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娱乐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加。当前,旅游已发展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之一,政府在近几年也提升对旅游业的关注度。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森林的覆盖率是自然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结合张家界森林生态旅游展开探讨,分析其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受国家和政府高度关注,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康养旅游,为昆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现今各个地区对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和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做好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值得研究。研究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优势及对策,阐述了森林康养理论和旅游开发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昆明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优势展开探究,优化旅游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完善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角度,提出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建军 《现代园艺》2022,(3):186-187
樟树市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已有9年,通过对森林抚育项目的严格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技术跟踪培训、严格工程监管、加强检查验收及兑现项目补助资金等一系列规范化操作,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积极开展效益监测,创新森林经营模式与林下经济等多种经营相结合管理方式,森林资源得到显著增长,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做到了林业资源持续增长和林区经济发展和谐统一,从而使樟树市林业单位和广大林农实现了从"要我抚育"到"我要抚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伐木造成的森林破坏,工业废水导致的水质问题,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质量下降等等。人类要想在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中,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快,旅游业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2015年我国的境内旅游达到了28亿人次,旅游业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大幅增长,但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本文从介绍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出发,探究如何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各地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力度远大于对其他旅游项目。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开发森林景观资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森林景观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中,往往会出现被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严重现象,导致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因此,笔者认为在提高生态旅游效益的同时,应加大对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以促进森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在旅游开发中对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希望对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花卉》2018,(2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森林康养是健康服务业、旅游业和林业相互融合的新理念,是健康产业和森林旅游一抹新的潮流,包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是森林康养的主要目标。如何开拓森林康养的建设路径,是森林康养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陈锐 《现代园艺》2015,(2):229-23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需求越来越广。经济种植林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中却遇到很多的制约因素,如火灾对森林的破坏。以预防森林火灾的意义作为出发点,重点针对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成志 《现代园艺》2014,(18):137-137
森林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保护,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前提。在当前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中,生态旅游居首位,有着良好的生态保健功能。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森林生态旅游及森林保护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黎城县发展森林旅游的可行性入手,在研究黎城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利用森林自然生态资源,发展黎城县森林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海宏 《花卉》2021,(2):291-29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当前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其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问题.本文通过简析森林生态旅游,以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为例,分析我国森林...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之一,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目前需要做的。为了满足经济需求和社会生活的生态环境需求需要从森林立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维度划分森林经营的类别,提升森林空间运用效率,提升森林经营品质。而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的基础,森林培育的持续发展是森林经营的保障。本文在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森林经营和培育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提高森林分类经营和森林培育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可以使森林管理变得更加规范,技术变的更先进,让森林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森林的效益,减少劳动力的损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如今的森林质量评价指标还未健全,森林质量仍旧比较低下,想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提高森林质量,形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能的最大化。本文将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花卉》2017,(24)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要生物类型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的美称,随着林业的发展,森林文化日益创新,森林公园呈现出新的风貌。目前,中国已经建有多个森林公园景点,如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旺业甸数字森林公园、湖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凉岭森林文化公园等,在丰富森林文化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中国旅游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本文将简析森林文化与森林公园建设,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晶  翟敏 《现代园艺》2014,(24):22-23
森林旅游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观念逐步形成,使得休闲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休闲旅游业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7.
森林康养对维护人体健康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康养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阐述了有关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进展,并就森林康养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参与森林康养活动可产生直接及间接的健康效益,直接的功效包括获得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健康收益,间接的功效主要是可以促进社会交往。森林康养可增强自尊、改善情绪、促进放松感、提升幸福感,还可以明显降低人体医学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园艺》2020,(1):61-63
"森林康养"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的旅游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广元市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要创新升级森林康养旅游的产品和品牌,应发展"互联网+旅游+森林康养"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要亲近大自然,森林康养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通过开展森林康养产业,可以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简单地介绍森林康养概念,并结合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地球之肺,良好的森林覆盖能有效地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符合社会发展、绿色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提升人们的健康为主题,以养生休闲、医疗、康体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模式。本文通过对森林康养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从森林康养的兴起、发展进程、创新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