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是实现致富的重要方式,也是整个后脱贫时代最为关键的区域和艰难部分。茶产业是BS村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之后,作为村寨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村寨的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不充分、文旅资源开发尚浅、社会阶序加剧等相关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一方面,茶的"进驻"给村寨带来了机遇和希望;另一方面村寨在发展产业中还面临着自身民族文化的规约与制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产业发展是始终离不开长远而普遍的非经济制约因素,尤其相关民族的传统文化、自然生境、本土知识等。只有认识到文化的根本性作用,诸如发展产业的社会行动才能取得持久而长效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余登利  冉景丞  刘绍飞  彭灼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01-6603,6638
对茂兰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尧古布依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该村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村民对旅游开发致富的愿望强烈。与此同时,指出村寨现存主要问题在于建筑破损严重,村寨环境状况较差,文化传承人员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尧古民族村寨开发的总体定位,探讨了其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与布局。强调应依托茂兰生物圈保护区自然风光,以"远古布依,民俗之源"为主题,以"一廊四区"为总体布局,最终实现村寨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冷波 《古今农业》2019,(4):6-14
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解决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不只是经济现象,贫困文化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黔东南州B村的调查表明:村寨中的知识符号、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构成了一种贫困文化,具有强大的维持农民贫困生活的传统力量。在不改变这种文化的前提下,开展经济扶贫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政府需要改变单一的经济扶贫思路,大力加强文化扶贫力度。区域性贫困的出路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文化扶贫也是要增强农民自主响应市场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2020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实现了全面脱贫,中国进入了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进一步的战略任务。后脱贫时代,农村精神贫困成为贫困治理中不容忽视、日渐紧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价值观落后等方面,而且存在代际传递的倾向,究其原因,既有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又有贫困户个体思想意识的作用,唯有通过统筹部署且针对性地提升贫困群体的奋发意识和致富能力,激发其主体作用,使农村摆脱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不乏勤劳和智慧,大多数农民相对贫困的根源,是致富的资本少。市场经济,将本求利,概莫能外。农民要想致富,必须积聚致富的资本,尤其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6.
俞健  朱定贵  陈成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17-7619
笔者向广西省268个乡镇的扶贫助理、327个村的村干部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贫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的认识情况,发现乡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分歧主要是在观念问题上,这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干部管理提供了方向。研究中也发现,致富带头人能给村民带来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带动示范效应。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鼓励在外打工、创业者回乡发展,给他们提供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带领乡亲致富。对于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也应该加大思想观念创新指引,积极发展贫困乡村干群的集体智慧,促进贫困乡村新农村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农家书屋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提出农村阅读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弘扬传统阅读方式与推广现代阅读方式并重,需要整合全国惠民阅读文化工程,需要吸纳社会资源搭建网络报刊阅读平台。多种途径打开新农村知识文化阅读窗口,实现农民群众科技发展生产、家庭经营致富、丰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特色产业链短、民居改造未突显民族特色、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意识不够、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为此,需要推进村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存特色村寨建筑风格、强化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多元化筹集资金,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场地协作天地宽,携手并进奔小康”这是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干部职工和当地人民群众形成的共识。近几年来,该场与当地村寨以联营橡胶、承包、租赁民营橡胶和场地合作等方式,闯出了一条民营橡胶产业提升发展之路,开辟了一条农场职工就业之路,为当地村民铺垫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广西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研,探讨新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路径。结果表明,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考虑等因素,导致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民族特色资源不突出、村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新时期,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一是要巩固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二是要突出民族特色资源,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三是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村民共建共享,四要继承以及保护农村文明,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以实现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乾杰  杨强  日勒时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63-15466
基于对凉山彝区农户家庭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贫困山区家庭收入结构和消费支出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家庭经济结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发展贫困山区家庭经济的对策建议:大力推进产业化组织;强化科技服务与推广;加强技能培训;移风易俗,解除经济发展观念障碍;扶持民族特色专业型家庭传统产业;"因家制宜",优化多种家庭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飞  江蓬勃 《农学学报》2020,10(9):95-102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开展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步骤。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于落后乡村、边远山区的尚未脱贫人口,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帮扶措施,增加贫困人口家庭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文章以陕西南部山区的重点贫困村——汝河村为例,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其它因素3方面对汝河村致贫原因作了简要分析,而后对汝河村精准扶贫的具体帮扶措施易地搬迁、文化教育帮扶、产业发展帮扶、消费扶贫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脱贫攻坚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发展产业特别是长期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而采取帮扶措施是为了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绝不仅仅是单纯帮扶乡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乡村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张绪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1-6983
分析了乌蒙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贫困陷阱"的形成机理,探讨了其发展生态旅游对生态修复与农村脱贫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一个贫困、多民族的地区,也是全国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本文以贵州省资本为视角,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不同民族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为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自我积累提出有益建议,同时也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就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许多山区留守妇女已摆脱了贫穷的困扰,却依然生活在精神的荒原之中,她们精神生活不仅贫乏,且层次较低。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对这一群体精神生活的忽视,也有山区经济文化落后,基层文化建设内容和留守妇女对文化的需求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桂东县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对象,属于典型山区旅游地。文章基于PPT发展战略,将旅游业纳入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范畴,对桂东县旅游扶贫开发条件进行分析后,针对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6省市,是我国未来10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重庆秦巴山片区,有1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7个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该研究以重庆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使贫困地区受挤压的态势更为明显,脱贫难度和市场机制诱发贫困的因素都在增加,贫困形势愈显复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现实选择。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选择利益枢纽、空间枢纽、产业枢纽、组织枢纽和人力枢纽等作为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构建农村反贫困的对策框架,既有利于反贫进程的有效推进,也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昌平区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脱贫攻坚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北京市昌平区拥有60%的山区面积,一些镇仍然有低收入村和大量的低收入户。经过近几年不断加快推进精准帮扶政策贯彻落实,昌平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分析产业发展帮扶、资产收益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三个典型案例,找出昌平区精准扶贫存在产业培育见效慢,低收入户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对昌平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科技兴山 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推进科技兴山,促进山区脱贫致富对我国"五个统筹"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山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在新时期我国实施科技兴山战略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科技扶贫方针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