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于灵芝的种种神奇传说绵延不绝。灵芝俗称“仙草”.上古时期称为“瑶草”,传说中乃炎帝之季女瑶姬的魂魄所化。灵芝既然是“神物”.自然也被封建统治者视为上天旨意的体现.得不到灵芝就仿佛没有得到天授.作为皇帝.其权力和意志的至高无上就会有问题。因此宋朝王安石在《芝阁赋》中就记载了当朝大臣穷搜远采逼民众寻找灵芝的情况。灵芝不仅被看作封建统治者的上天旨意.也被人们看作起死回生的神草,在《白蛇传》中就有白娘子为救许仙盗仙草的神话传说.在这儿灵芝成了爱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梦娜 《福建农业》2004,(11):37-37
灵芝曾经被人们捧上了天,称之为“死亡克星”、“包治百病”对癌症药到病除等等。一度灵芝显得十分神秘。  相似文献   

3.
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人民的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用保健品渐成潮流。灵芝素有“仙草”之誉.有“安惊魂、补肝益气、坚筋骨、好颜色、利关节、祛痰、健脾、活血”等功效。有关科研单位的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可以药食两用,被誉为中药圣品,消费商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截止到2002年,灵芝类产品已取得卫食健字批号的已超过100家。其中以灵芝胶囊、灵芝茶、灵芝冲剂、口服液、灵芝酒为主。灵芝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灵芝的化学成分、功效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芝[Ganoderma lucidum(Fr.)Karst]为担子菌纲灵芝属真菌,自古就有“仙草”、“瑞草”之称.是中医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的珍贵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药用价值极高,被视为珍贵的中药材.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东汉《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台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最新研究表明,灵芝还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和防治艾滋病等功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灵芝(赤芝、紫芝)子实体为法定中药材。目前国际医药学界也非常重视灵芝的研究与开发,2000年美国出版的《美国草药药典和治疗概要》收载了灵芝,该书迄今共收载10种中药或草药,灵芝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灵芝曾经被人们捧上了天,称之为“死亡克星”、“包治百病”对癌症药到病除等等。一度灵芝显得十分神秘。那么,灵芝到底为何物?笔者在闽北山区插队10年,有幸观察到野生灵芝生长的全过程。我国习惯于将近百种灵芝以色泽分为赤芝、黑芝、青芝、黄芝、白芝、紫芝6种。其实,被人们利用的灵芝一般都为“赤芝”或“紫芝”,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区都有相宜的种类分布,是一种极普通的菌类。每年春夏之交,当人们开始脱衣换季时,它们就从山里较荫湿的老树蔸、带泥较厚的枯枝落叶堆里悄悄地“探”了一个个乳白的“蘑菇”头来,转眼盛夏来临,不经意间它们…  相似文献   

6.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仙草”“瑞草”,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紫芝和红芝不仅药用价值高,还是天然的滋补精品,对冠心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肿瘤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艾滋病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一直被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然而近年来灵芝卖难。让很多种植户迷惑不解。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各类中草药和食用菌类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少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上海绿谷集团成功地研制出“中华灵芝宝”,使许多癌症患者绝处逢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灵芝”便成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名字。许多骗子便抓住这一“机遇”,利用供灵芝菌种的虚假广告谋取暴利。笔者在许多报刊上看到有关“种植灵芝致富”的信息,这些报刊也大都...  相似文献   

9.
浦城灵芝被誉为“中国灵芝城”。浦城薏米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民种植薏米的下脚料薏米秆、壳非常丰富。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变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薏米秆、薏米壳资源代替原木栽培鹿角灵芝不仅获得成功.而且该项目的生产新工艺在国内当属首创.不仅节约社会生物资源,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可以节省木材.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还可以降低灵芝原料成本。真正是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0.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很早以前就被人们誉为“仙草”。近几年来随营对灵芝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以及人们对延年益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其市场前景看好。大田栽培灵芝,就是利用空闲稻田种植灵芝的一种模式实践证明,每公顷(15亩)田按种植12万袋计算,半年获利可达万元,这在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今天,无疑又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现将具体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科技》2009,(6):81-81
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最近审定的灵芝新品种“仙芝1号”,解决了多糖和三萜类物质含量和活性低的问题,具有如下特点:灵芝孢子粉产量高,平均每667m2产量24.66k,比对照日本红芝、韩芝分别高61.92%、56.40%;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平均含量分别为2.47%、0.83%,分别比日本红芝高31.03%、39.04%,比韩芝高21.20%、20.48%。  相似文献   

12.
灵芝是药用菌的一类,在市场上价格也是可观的.灵芝孢子粉也就更可观了,但很多种植户很难把室内袋栽灵芝的产量提高,个子大,形状好看。因此,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来看,并上网查阅过很多资料,但我们所看到的资料都是大同小异,理论性强、在实战中很难运用。  相似文献   

13.
我镇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栽培灵芝,灵芝资源得天独厚,一般采用室内栽培,年产干品灵芝300余t,产品畅销国内外,被誉为“灵芝之乡”。近两年我们积极研究探索灵芝大棚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在惠丰镇华夏灵芝种植园示范推广,2004年建了62只竹膜结构可控式大棚,占地50余亩,一季二茬总产干品灵芝片106t,孢子粉1.8t,总产值450余万元,亩产值达9万余元,比室内栽培增产29.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在人们的饮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曾经被作为生活条件提高的象征.人们畅享油脂的丰盛;如今它成了健康生活的“拦路虎”.“少油”是健康时尚……十几年来,食用油在烹饪中的地位变迁.体现的正是这些年来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相冲撞、相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科技》2005,(2):42-42
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人民所熟识和广泛使用的中药材种类可谓不胜枚举。然而,最具传奇色彩的,恐怕非号称“仙草”的灵芝莫属。的确,千百年来,不管是在世代流传的神话中,还是在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实践中,灵芝都被推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中草药之王”。  抛开这些传说不提,当我们翻开中医药学的史籍,会看到有大量关于灵芝的纪录,其中《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更是对灵芝的药用有极详尽的论述。中医认为,灵芝具有益心气、安神、补中气、强筋骨、健胃、活血等功效,可防治多种疾病和延缓衰老。其实,时…  相似文献   

16.
灵芝是一类木腐真菌,具有重要的药理价值,灵芝栽培方法研究能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择一株分离自海南五指山的灵芝进行室内栽培方法研究,并分析其出芝和菌盖形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子实体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灵芝出芝动态具有显著的规律性,随着时间的进行,出芝逐渐减少;而菌盖形成没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此外,室内栽培灵芝出芝率及菌盖形成率较高,但子实体大小相对大田栽培灵芝小,反映了可通过增加栽培原料的营养成分提高灵芝子实体大小,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室内栽培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很早以前就被人们誉为“仙草”。近几年来随着对灵芝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以及人们对延年益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其市场前景看好。大田栽培灵芝,就是利用空闲稻田种植灵芝的一种模式。实践证明,每公顷 (15亩 )田按种植 12万袋计算,半年获利可达万元,这在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今天,无疑又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现将具体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制棒发菌 1.培养料配方。有 3种配方可任意选用。一是棉籽壳 44%,杂木屑 30%,麸皮 20%,玉米粉 3%,石膏粉 1%,糖 1%,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8.
灵芝段木栽培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可靠方法.该法生产的灵芝子实体菌盖厚实、宽大.色泽鲜亮,含多糖体与有机锗丰富,深受外商喜欢.熟料段木栽培新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高温、高压使段木中的营养成分被有效地降解,容易被灵芝菌丝分解与吸收,加上高温灭菌,污染机会少,高产、稳产、成品率高、效益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培养头菇,金针菇和灵芝菌菌丝体,并以此为主料,辅以食药兼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精制而成“猴头玉灵晶”、“金菇豆妈”、“速溶录芝茶”等保健疗效食品,为食用菌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灵芝自古以来是世界公认的名贵中草药材,在世界上有“东方神草”、“真菌之王”的美称,具有防癌、抗癌、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益气增智等多种功效。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灵芝药用功效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灵芝及其各种深加工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下面将部分灵芝产品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