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启动子,将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ctb)用根癌农杆菌浸润法转入番茄植株,并使其在果实中特异表达,然后对试验小鼠进行口服免疫,研究转基因番茄果实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ctb基因在14株番茄植物基因组中被证实有整合,并在其中2株的番茄果实中有特异性表达,最高表达量分别为455和385 ng·g-1FW,口服免疫后的小鼠血液和肠道粘膜中均检测到抗CTB抗体。表明获得了在番茄果实中特异、高效表达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ctb)的植物口服疫苗候选植株。  相似文献   

2.
将编码牙龈卟啉菌菌毛蛋白(Fimbrillin,FimA)(第266-337Aa)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入番茄植株,并利用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E8使其在果实中实现特异表达,然后用特异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对实验小鼠进行口服免疫实验,研究转基因番茄果实的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11株转化植株中,共有9株重组了CTB-FimA基因的植株在番茄果实中实现了特异表达;口服转基因番茄果实的免疫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抗FimA抗体;获得了以CTB为佐剂的在番茄果实中特异表达牙龈卟啉菌菌毛基因的植物口服疫苗候选植株。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以霍乱毒素B亚单位为载体制备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利用E.coli表达CTB-GHloop嵌合基因,用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利用神经节苷脂(GM1)为抗原鉴定重组蛋白五聚体的形成。将目的蛋白浓度调整为200μg/ml,以白油佐剂乳化制备疫苗,免疫健康仔猪,免疫后利用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水平,评价免疫后体液免疫反应,利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嵌合基因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可溶,并能够形成五聚体;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与口蹄疫病毒(FM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以每头仔猪200μg免疫,试验猪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与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是志贺样毒素的2型突变体(Stx2e),毒素的A亚基是有毒的酶活性单位,B亚基无毒,介导毒素与受体的结合。为了增加B亚基的免疫原性,采用重叠PCR将猪源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B亚单位(Stx2e B)连接至热敏肠毒素的B亚单位(LTB)成熟肽N末端,获得Stx2e B与LTB相连的融合蛋白基因Stx2e B-LTB。融合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在IPTG的诱导下,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8%。融合蛋白的获得为猪水肿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制备、猪水肿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蛹虫草基质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stroma polysaccharides,CMSP)的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采用ICR小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设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CMSP试验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设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CMSP试验组(150、300、600 mg/kg)。结果表明,在14 d的观察中,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且灌胃剂量超过10 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摄食量、血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CMSP实际为无毒物,且对大鼠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为600 mg/(kg·d)。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是一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已经有多家科研单位在开展人和动物方面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研究.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用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已经成功地完成了Ⅰ期临床研究试验,针对一些动物疾病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也已经进入了早期靶动物试验阶段.本文对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侧重对动物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一些重要的人用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评价瑞鲍迪甙A作为饲料甜味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瑞鲍迪甙A大鼠、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灌胃给予;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瑞鲍迪甙A以20、4和l g/kg拌料给予大鼠90d,每周称量大鼠体重和饲料消耗,并在喂养45和90d时剖检,分别进行血液细胞学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主要脏器系数以及进行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瑞鲍迪甙A对大、小鼠的经口LD50分别大于34.0和45.0 g/kg b.w.;亚慢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大鼠的采食、体重、脏器系数、血液细胞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瑞鲍迪甙A属于实际无毒级别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大鼠无明显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祝建波  史芳芳  周鹏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140-144,162
不耐热肠毒素LT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分泌的一种热不稳定性肠毒素,由A、B两种亚单位组成的AB5型杂六聚体蛋白,是目前人们发现的最强有力的粘膜免疫原和粘膜免疫佐剂之一。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强致病菌株K88ac中,分别克隆了LTA和LTB基因,并利用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BLG和pCAMBIA2300成功构建了带有内质网滞留信号RDEL/KDEL不耐热肠毒素A、B哑单位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LTA—LTB。为研究LT全毒素在植物中的正确组装及进一步构建带有保护性抗原类全毒素嵌合植物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米毒理及致畸作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和精子致畸试验对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米的毒性及致畸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评价.转基因大米淀粉灌胃小鼠,剂量相当于成人每日食用2 250 g,连续7 d观察,动物全部存活,表现正常,未见动物出现中毒反应,小鼠灌胃转基因大米的最大耐受量MTD≥37.5 g/kg.转基因大米粉分别以15 g/kg/d和7.5 g/kg/2个剂量,相当于成人日食用量900 g和450 g,连续94 d灌胃大鼠,灌胃期间动物的行为活动、外观体征、饮食、粪便、体重均无异常.5项血液学检查和13项生化指标检测及处死1/2的动物尸体解剖观察、脏器系数及脏器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属正常,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剩余1/2的动物留存观察2周,各项观察指标、血液、生化及病理检测也无异常.转基因大米粉以15 g/kg和7.5 g/kg 2个剂量分别灌胃小鼠,未发现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发生率有不良影响.本试验结果提示携带溶菌酶基因、NPT-Ⅱ标记基因等外源DNA的转基因大米无明显的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来评价转GL融合蛋白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转GL融合蛋白基因大米小鼠经口LD50 >21.5 g/kg;与喂食亲本大米的对照组比较,喂食转基因大米试验组的小鼠血常规、脏器系数等指标无显著差异,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转GL融合蛋白基因大米无急性毒性、无诱变活性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