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对土壤环境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不同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以下简称垃圾堆肥)施入农田土壤后,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生长效应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等情况。阐述了垃圾堆肥对土壤环境容量影响因素,为制定垃圾堆肥施入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不同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以下简称垃圾堆肥)施入这膛田土壤后,土壤理化性状、作生长效应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等情况。阐述了垃圾堆肥对土壤环境容量影响因素,为制定垃圾堆肥施入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2000年之后逐渐开展城市厨余垃圾的好氧堆肥研究,且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相关理论技术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源头处理、动态堆肥等新课题相继提出。本文介绍了好氧堆肥的一般机理,总结了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预处理、微生物选择与接种、工艺条件控制、腐熟度判定、堆肥形式的研究成果。好氧堆肥处理厨余垃圾需要对原料进行一定的预处理,过程控制主要是通风量和搅拌,堆肥周期和对环境的影响因堆肥形式而异,堆垛式、槽式、容器式、蚯蚓和蝇类抗菌肽堆肥技术特点和优缺点有所不同,适用场所也不一,但都应达到相同的腐熟标准,已有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用于腐熟度测定。厨余垃圾堆肥的未来发展是基于源头容器式动态或静态堆肥,生产可就近使用的有机肥或能集中至堆肥厂再经规模化堆制加工为成品肥。  相似文献   

4.
5.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对春小麦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琨  杜茜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5):312-314
利用垃圾堆肥作为肥料,采用大田试验对春小麦生长和土壤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堆肥用量的春小麦试验中,每公顷施150t最好,产量增幅达25%。施堆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供应力,土壤容重下降,偏碱性土壤pH向中性点靠拢。土壤重金属Cu、Zn全量,随堆肥用量而递增。作物体内Cu、Zn浓度有增加的趋势,表现为根系>籽粒>茎叶。  相似文献   

6.
垃圾堆肥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通过模拟土培试验,研究垃圾堆肥对铬污染土训中有效铬含量的影响,铬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垃圾堆肥可显著减少铬污染土壤中有效铬含量,垃圾堆肥主要是促进水溶志铬向结晶形沉淀态铬转化;垃圾堆肥用于修复铬污染土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基质堆料高度和高密度接种条件对蚯蚓堆肥处理有机垃圾混合剩余污泥时蚯蚓生物量及其堆肥效率的影响,共设6个处理进行试验,按接种密度-堆料高度表示,分别为:1/10-10 cm组、1/10-15 cm组、1/15-10 cm组、1/15-15 cm组、1/20-10 cm组、1/20-15 cm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堆料高度相同时,蚯蚓生物量与其接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接种密度对蚯蚓堆肥效率的影响有限,只有在1/10组同1/15组或1/20组比较时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后两个组别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接种密度相同时,堆料高度对蚯蚓堆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蚯蚓生物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个密度临界点(1/15),在此密度附近,堆料高度对蚯蚓生物量的影响较显著,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此密度以上或以下,堆料高度的影响不显著。从产业应用的角度,综合考虑蚯蚓维持种群繁衍的再生产能力以及混合污泥的堆肥效率这两个因素,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处理有机垃圾混合剩余污泥的最佳接种密度为1/15,堆料高度为15 cm。  相似文献   

8.
城市垃圾和污泥混合堆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于彩虹  李秀文 《农业环境保护》1996,15(6):264-265,276
对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的堆肥,应用到作物,蔬菜上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盆栽及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堆肥对作物,蔬菜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两年的研究,提出了在不同肥力的土壤中,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接种不同外源微生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试验,研究在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能加速全氮与酸水解性氮含量的降低,但至堆肥结束时,与不加外源微生物处理相比,并没有引起氮素的损失。氨基酸态氮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外源微生物处理氨基酸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表明外源微生物处理可促进氨基酸态的形成;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各处理都是在堆肥的升温期、高温期增加,随着堆肥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堆肥的腐熟阶段,则呈现较为平稳的走势。但相对于堆肥的不同时期,由于处理不同,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外源微生物处理酰胺态氮含量明显低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而氨基糖态氮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泥和污泥垃圾堆肥作为肥源对作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利用太原市污泥和污泥堆肥分别对谷子、玉米和白菜进行了两年的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污泥7.5万公斤和污泥堆肥24万公斤时,植物可食部分和茎秆中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影响污泥与污泥堆肥的重金属向植物体转移、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重金属形态、有机质及pH值。在一般情况下,污泥及土壤中的可给态重金属元素含量愈低,有机质和pH值愈高,其  相似文献   

11.
土壤锗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讨论土壤添加Ge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土壤Ge污染临界含量。盆栽试验表明,在土壤Ge含量2~2 0 0mgkg-1范围,低浓度Ge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有刺激作用,随着浓度增高,而交替出现抑制和刺激作用。土壤Ge浓度与明亮发光杆菌T3发光度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按照T3发光度80 %和10 0 %为临界值,计算得土壤Ge临界浓度分别为5 0 2mgkg-1和5 8mgkg-1。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氮素的气态损失与大气氮湿沉降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成国  尹斌  朱兆良  沈其荣 《土壤》2005,37(2):113-120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农田N素气态损失与湿沉降研究的成果,讨论了农田N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排放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危害。同时结合对太湖地区农田N素气态损失与大气N湿沉降的试验结果,阐述了化肥N的气态损失对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酸雨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琪 《土壤学报》1993,30(1):102-105
  相似文献   

14.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磷酸二氢钾)后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变化及不同有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增加了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其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增量最大;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直接贡献较大。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也有一定的间接贡献。按它们总的贡献可排序为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通过 6水平氮肥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白菜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 3 1 0kghm- 2 ,大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氮肥施用后土壤 -作物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随施氮量的增加线性上升 ,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难以协调。采取其它措施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 ,改进现有的栽培体系并进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是今后蔬菜研究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于东升  史学正 《土壤学报》2003,40(5):656-664
本文在江西红壤区选择 5种具有代表性的红壤生态利用模式 :稀疏林生态 (Ⅰ )、林草生态(Ⅱ )、草灌生态 (Ⅲ )、经果生态 (Ⅳ )、农田生态 (Ⅴ )和对照模式侵蚀裸地 (Ⅵ )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生态模式“土壤水库”调节雨水的特征及其防洪减灾效能。结果表明 ,红壤区土壤入水通道受阻是“土壤水库”发挥防洪减灾效能的主要障碍因子 ;人工草灌生态模式 (Ⅲ )的防洪减灾效能最好 ;经果生态模式 (Ⅳ )不但具有较高的防洪减沙效能 ,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该区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玉米、水稻经叶面喷施氯化胆碱(CC)和高效硝铵复合肥(硝饺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硝酸还原酶(NR),ATP酶,以及玉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苹果酸酶等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光合作用,使产量有所提高。CC和硝铵肥混合使用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对保护地辣椒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辣椒的水肥耦合效应,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对保护地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灌水或施肥过多过少都引起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灌水、施氮和施磷3因素中,某一因素均以其他2因素代码值为零水平时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较高。3因素对辣椒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磷施氮灌水。施磷效应较大,施氮和灌水效应较小且大小相近。用频率分析方法得出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0.29mg·m-2·S-1的综合水肥管理措施为:灌水167.7~179m3·hm-2·次-1,施纯氮231~261.2kg·hm-2,施纯磷204.9~220.5kg·hm-2。灌水、施氮和施磷对辣椒产量和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效应趋势基本相同,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辣椒良好的光合生理特性为辣椒产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然状态下灌溉稻田每年比旱地要多固氮27kg hm^-2,可以减少氮肥用量,既节约农本和资源,又缓解对环境的压力。太湖流域不同类型稻田在水循环中可吸纳氮素N2~20kg hm^-2,是氮素的汇。该区平原稻麦轮作田氮素的径流流失量平均小于当年施氮量的5%,对苏南太湖地区面源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仅为7.5%,不是该区氮素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稻田氮素向下淋失迁移的量低于麦田;太湖地区井水中硝态氮的超标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没有变化,说明该区井水中硝态氮含量高低与农业上氮肥用量没有直接联系。尿素挥发损失量稻季达施氮量的6%-21%,麦季为3.1%-6.5%;稻季氨挥发损失高于麦季;湿沉降带入土壤或水体的氮也是夏(稻)季高于麦季。总体上看,稻田向环境输出的氮少,而固定、汇集的氮多,“稻田圈”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单元。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激光及两者复合处理小麦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60Coγ射线、激光及两者复合处理小麦皖科0101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及其与激光复合处理的小麦M1代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苗高、根长、活力指数、出苗率、成株率均比对照低;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比对照分别推迟4、11、11、6和9d;越冬蘖、最高蘖、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而千粒重和成穗率比对照显著增加。60Coγ射线单一处理和与激光复合处理的M2代,均有少数植株发生株高、穗型、熟期、粒重、抗赤霉病变异。激光单因素处理的M1和M2代生育期及农艺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