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温下玉米幼苗叶片某些细胞器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冷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在4~5℃低温处理 0、24、48、72小时后,三叶期幼苗叶片各细胞器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抗冷自交系各细胞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凝胶电泳有新蛋白质带出现;抗冷自交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不显著,仅有细胞质部分出现一条新带.蛋白酶活性在低温处理初期降低,24小时后升高,且不抗冷自交系比抗冷自交系升高的速度快.试验证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鉴定植物抗冷性的重要指标,并发现有新蛋白质的适应谱带,是抗冷蛋白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4个菜用甘薯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对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的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菜用甘薯栽培的品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患出血病鲫鱼主要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欣  彭永康 《华北农学报》2003,18(4):99-103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正常和患出血病的鲫鱼心、肝、肾、鳃、脑、肌肉、肠、眼8种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病鱼的心、肝、肾、鳃、脑、肌肉6种组织的蛋白质电泳谱带与正常鱼相比有较大变化,心和肾各缺失5条谱带;肝新诱导出1条谱带,另有1条谱带缺失;鳃中新诱导出2条谱带,有2条谱带缺失;脑中增加了4条新谱带,1条谱带缺失;肌肉新增5条谱带。说明鱼在遭受病原菌侵袭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受到较大影响。这些变化可作为辅助疾病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永平 《种子科技》2002,20(4):234-234
利用蛋白质电泳法鉴定玉米种子纯度 ,影响电泳谱带的因素很多 ,往往造成判断错误 ,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试验、分析和研究 ,把影响电泳谱带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种子的成熟度玉米蛋白质电泳所利用的盐溶蛋白是一种贮藏蛋白 ,种子成熟越好 ,盐溶蛋白的含量越高 ,电泳所形成的蛋白质谱带就越清晰 ,即谱带活性 (颜色深浅 )越强。种子蛋白质的组分受遗传基因控制 ,种子的成熟度只会影响本品种某些谱带的宽窄、清晰度 ,而不会影响该品种蛋白质谱带的数量及迁移率 (Rf)。我们对不同成熟度的同一品种鉴定时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以肇实为材料,研究其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肇实的种子萌发特性不同于一般的旱生植物,种子需要度过一段低温的休眠期才能发芽;萌发时子叶轴向伸长,胚根、胚芽挤出种孔;在子叶基部的外侧伸出白色乳头状突起,随后上胚轴伸长,胚芽从子叶的叶柄间伸出。肇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形态多变,不断增厚变粗,但叶面的通气组织发达。研究结果表明,肇实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变化,表现为生长后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早期,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3个不同生长时期叶片蛋白在45 k D处均有1条明显清晰的谱带,但生长后期蛋白谱带着色比早期更深。此外,肇实种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种衣中的,但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种仁含有5条染色较深的清晰谱带,其中31 k D处蛋白含量丰富,而种衣中的蛋白谱带明显不同,数量更为丰富,分布也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6.
电场处理强度为EN =0.5×N(kV/cm),N=0,1,2,…,12,对照组为Eo(电场未处理),处理时间T=10 min和T=5 min处理小麦干种子.处理组幼苗在4℃的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小麦幼苗各项抗寒性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3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场预处理小麦种子不但明显提高了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而且提高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处理组幼苗在4℃的低温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时电场处理还降低了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且小麦幼苗各个抗寒性指标变化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处理条件4.5 kV/cm,10 min,由此得出高压静电场处理种子提高小麦幼苗的抗寒性的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大田葡萄品种‘梅鹿辄’为试材,采用大田喷施硅酸钾与室内低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葡萄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外源硅酸钾调控葡萄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探讨其提高葡萄抗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葡萄Inv活性被抑制,而其它指标则升高;喷施硅酸钾可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MDA含量,且当硅酸钾浓度为0.75%时对低温的损伤缓解作用最大;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Inv、SPS活性及SS净活性均随硅酸钾浓度的升高而显著提高,但是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硅酸钾浓度为0.50%时最大,其它指标均在浓度为0.75%时最大;通过葡萄叶片各抗寒指标的隶属度值与综合评价指标看出,始花期0.75%的硅酸钾处理后葡萄抗寒性最强。综合分析,喷施硅酸钾可提高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加快蔗糖转运及代谢速率,缓解活性氧累积,增强其耐寒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稻种资源胚乳蛋白质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对云南省100个水稻样品, 其中包括81个地方种、 10个改良种和9个低 直 链淀粉含量突变体进行十二烷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的结果。 从电泳 带谱上可以看出: 高分子蛋白质(第10条和第11条带), 谷朊α-3亚基及低分子蛋白质( 第 56条和第57条带)均有变异。 根据电泳带谱变异, 可将水稻样品分成7  相似文献   

9.
以抗寒性不同的3个番茄品种‘耐运2000’、‘京乐502’和‘O-33-1’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低温胁迫时间和不同低温胁迫温度下番茄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鸟氨酸转移酶(8-0AT)活性、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番茄的脯氨酸代谢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冷敏感品种‘耐运2000’的平均脯氨酸含量较低,抗寒性越强的品种的脯氨酸保护阈值越大;番茄幼苗叶片中P5CS和8-0A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脯氨酸积累正相关。在不同低温胁迫温度下,对低温越敏感的品种P5CS和8-0AT活性随温度的变化程度越大;当低温处理1天时,番茄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下降,ProDH活性显著增加;随后ProDH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这与脯氨酸的积累呈负相关。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番茄叶片中ProDH活性在一定低温范围内均出现降低以减少对脯氨酸的降解,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苦瓜抗虫物质与抗虫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有机溶剂(乙醚、丙酮、乙醇)处理苦瓜叶片,用超敏感银染SDS-PAGE电泳进行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后的蛋白质谱带组分和着色程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乙醚处理后的样品出现21条谱带,其中9号、5号、18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丙酮处理出现21条谱带,其中9号、10号、13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乙醇处理则有18条,其中只有6号谱带较为清晰,着色较深。这些蛋白质的异同将为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苦瓜抗虫物质与抗虫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面喷施调吡脲(N-(2-chloro-4-pyridyl)-N’-phenylurea,CPPU)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CPPU对小麦幼苗叶片蛋白质及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CPPU提高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机制。以小麦品种河农822为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研究喷施CPPU后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组变化情况;用常规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DS-PAGE电泳技术发现,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CPPU后出现分子量为125,80,55,40,35,33,25 kDa等7条特异性条带,消失了30 kDa的电泳条带。与干旱对照相比,喷施CPPU后叶片中蛋白条带中多了40 kDa特异性条带,消失了30 kDa的电泳条带;并且在干旱胁迫下,喷施100 mg CPPU后使幼苗体内的POD活性提高37.06%,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63.5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87.51%,脯氨酸含量增加109.57%,MDA含量降低46.06%。与干旱对照相比,喷施CPPU的幼苗叶片中出现了一条特异性条带,消失了一条特异性条带,且在70 kDa和大约20 kDa处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2个对照,在32kDa和大约25 kDa处的蛋白含量下降。100 mg CPPU可促进干旱胁迫下幼苗体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说明叶面喷施CPPU能够增强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10种宿根花卉抗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实验以10种(品种)宿根花卉为材料,通过电导率法鉴定其抗寒性,并将其结果与生长恢复观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以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为依据,从机理上解释了10种宿根花卉抗寒性的强弱。实验操作简单、实用、可靠,易在生产单位引种栽培试验中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的影响,10种(品种)宿根花卉的电解质透出率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并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和胁迫时间的持续延长,膜透性逐渐升高,而增高的幅度各种(品种)有所差异。膜透性的变化规律可反映出植物受低温胁迫伤害程度的大小,可以作为鉴定植物抗寒性的指标之一。十种材料抗寒性依次为:‘罗米莱紫’穗花婆婆纳>‘金和蔼’一枝黄花>‘胭脂红’景天>‘主妇’景天>红花奇观景天>‘矮黄金’一枝黄花>‘铜泉’堆心菊>粗糙赛菊芋>‘柯罗粉’美国薄荷>‘草质’亮金光菊。  相似文献   

13.
李萍  侯万伟  刘玉皎 《作物学报》2019,45(2):267-275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功能基因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鉴定技术,可大量研究作物逆境胁迫后蛋白质组的变化,增加作物响应干旱胁迫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为探讨一种抗旱性蚕豆青海13号品种的耐旱机制,本研究对其幼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应用上述技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经t检验发现3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部分呈现上调表达,部分呈现下调表达,还有7个消失蛋白点和1个新增蛋白点。采用MALDI-TOF/TOF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成功鉴定的21个蛋白点按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和生化功能可分为七大类,参与信号转导的2个,参与自由基清除的1个,参与防卫反应的1个,参与代谢的8个,参与蛋白加工的1个,参与光合的5个,未知功能蛋白3个。22 kD干旱诱导蛋白、应激诱导蛋白、17.5 kD一级热激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与抗旱性有直接关联的蛋白点,其相对表达量的上调可能是青海13号蚕豆具有较强抗旱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抗寒性较高的薏苡种质,为薏苡杂交育种和栽培提供重要依据。以16份薏苡种质为试验材料,在3℃低温胁迫下培养3天,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并采用极点排序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3℃)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种质叶片电导率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上升;在低温和常温的处理下,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薏苡抗寒性密切相关;通过极点排序法得到薏苡抗寒能力排序:‘云野-6’<‘YGL’<‘云野-10’<‘云野-8’<‘云野-12’<‘云野-1’<‘云野-4’<‘云野-3’<‘云野-5’<‘YLO’<‘YOL-12’<‘云野-7’<‘云野-9’<‘云野-11’<‘云野-2’<‘Y9-5’。16个供试种质中‘Y9-5’的抗寒能力最强,‘云野-2’次之,‘云野-6’最弱,可将‘Y9-5’和‘云野-2’作为薏苡抗寒杂交育种和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薏米蛋白的提取得率,确定提取pH、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进一步得到薏米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采用碱法提取薏米蛋白,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碱法提取薏米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并且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薏米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薏米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1.8,提取时间4.93 h,提取温度为35℃,提取pH 10.47。在最优条件下,薏米蛋白提取率达到43.94%。薏米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薏米蛋白电泳图谱共分离出2条蛋白亚基条带,较大薏米蛋白亚基分子量143 kD,较小薏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85 kD。通过响应面碱法提取薏米蛋白,提取率明显提高,采用SDS-PAGE法对薏米蛋白进行分析,为构建薏米蛋白质指纹图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Zea mays)鲁单50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等渗的离子胁迫(0.8% NaCl -0.6 MPa)和非离子胁迫(20% PEG)模拟渗透胁迫处理,从受胁迫的玉米幼苗根系中分离出63.5 kD热稳定蛋白。用ABA、Ca2+、Ca2+螯合剂EGTA、CaM抑制剂TFP处理幼苗,96 h后取材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该蛋白既可被渗透胁迫也可被ABA诱导产生,且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研究扁桃CBF2 目的蛋白功能,探明CBF2 转录因子在扁桃中的抗寒分子机制,以新疆栽培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双软’叶片为材料,通过PCR 技术从基因组DNA 中克隆CBF2 基因,命名为AcCBF2,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AcCBF2 并转化E. 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生物信息学推测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17 bp,编码238 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26.59 kD,等电点为5.29。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AcCBF2 基因与扁桃CBF1、光核桃和桃的亲缘关系最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蛋白分子量约47 kD,与预期蛋白大小基本一致。AcCBF2 基因在E. coli Rosetta 中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2 mmol/L、诱导4 h。  相似文献   

18.
大叶女贞抗寒性及冬季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探索冬季大叶女贞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植株抗寒性的关系,以不同树龄、不同抗寒性植株叶片为材料,于2011年11月上旬-2012年3月中旬的每1个节气内分别采样,测定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并在2012年4月初对每个采样树冬季受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及不同抗寒性的植株冬季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具有不同的变化曲线,低温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上升趋势越早、上升幅度越大的植株,其抗寒性越差。丙二醛、可溶性糖反映出的抗寒性与植株实际的受冻情况基本一致,两者可作为植物抗寒性测定的生理指标。优树的抗寒性与普通树或受冻树的差异,是由于其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调节能力不同所致,这种生理调节能力和植株的遗传性有关,且随着树龄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叶片蛋白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两种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太原633(抗旱)和C609(干旱敏感),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蛋白质代射变化的规律及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双向电泳结果表明,-2.0MPa PEG-6000水分胁迫引起了两品种冬小麦叶片蛋白质变化的明显差异。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时蛋白质代射变化的时间顺序。干旱诱导的蛋白质的变化包括干旱诱导蛋白及蛋白质含量的在复水后均可迅速恢复;蛋白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可抑制干旱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