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HI)提高了小麦产量(GRY)。要进一步提高GRY就必顺通过群体产量(PMY)来实现。提高PMY也应提高非籽粒部分的产量(NGRY)。本研究测定了20个具遗传差异的小麦基因型的群体产量(PMY)变异。并分析了群体产量的构成籽粒产量(GRY)非籽粒部分产量(NGRY)。在两种生产系统下,于1989年和1990年在尼泊尔的Rampur重复进行了田间试验。年度和生产系统对PMY。  相似文献   

2.
不同遮光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遮光持续时间对大豆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遮光20%时间持续到始粒以后,播种后遮光30%和50%时间持续到开花以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显著或极显著减少;遮光胁迫强度相同时,这些性状有随着接受遮光胁迫时间的延长受影响程度加大的趋势;同一遮光胁迫期间,这些性状有随着遮光胁迫强度的加强受影响程度加大的趋势。遮光胁迫对底荚高、单株有效分枝数、结实率有一定影响。同一遮光胁迫强度,遮光胁迫持续时间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同一遮光胁迫期间,遮光胁迫强度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未知产量品系苗期产量预测方法的准确度,试验结果如下:“小叶柄胶法”:高产品系的选对率达77.8%; 低产品系的误选率为4.7%;3~6龄幼树小叶柄胶值与其成龄芽接树头三割年平均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n=72,r=0.6521**).“叶脉胶法”:高产品系的选对率为63.6%;低产品系的误选率为8%;3龄幼树叶脉胶等级与其成龄芽接树头三割年平均产量之间亦呈极显著相关(n=42,r=0.5218**).  相似文献   

4.
对两年两品种五播期的试验资料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不同生态型品种间一般比年份间差异要大:①半冬性的“西引2号”产量三要素两年均以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而春性的“沪麦4号”则以实粒数作用为主,有效穗次之。②不同品种随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适宜播期也不同。在本试验播期范围内,半冬性的西引2号播种以10月29日为宜;而春性的沪麦4号则以11月12日最佳。  相似文献   

5.
Zhan.  H 张敏 《杂粮作物》1997,(5):34-38
防风林对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模型研究HehuiZhangJamesR.Brandl防风林(或称防护林带)是指环绕或穿过耕地种植的树林或灌木丛,以防止风对作物的损害。防风林能减少防护地区的风速,改良下风处的小气候(Carban,1957;Mc...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甘薯不同杂种群体的产量和产量因素表现及综合评价分析徐茜,张兴端,黄文章,王良平(四川省万县市农科所634000)甘薯是异质杂合的无性繁殖作物,杂种一代所表现的各种遗传效应能够稳定下来,因而对杂种一代的性状表现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杂种后代的选择潜力和杂...  相似文献   

8.
甜菜的计产往往都以直接块根产量为标准, 然而块根作为糖厂生产的基本原料,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厂的生产水平及效益。因此,应按块根最终产糖的价值来计产,也就是用由标准含糖转换后计算的标准产量来计产, 这样可以准确地反映甜菜本身的产质量, 且方法简单, 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61孔、434孔、301孔抛秧盘在早稻和连作晚稻上应用效果的比较发现,随着孔数和每盘用种量的减少,秧苗素质得到改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逐步增加;单产也相应提高,早稻单产分别为448.7 kg/667 m2、512.8 kg/667 m2、522.5 kg/667 m2,连作晚稻单产分别为497.1 kg/667 m2、557.0 kg/667 m2、562.4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11.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夏玉米10个单交种的7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行粒数>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目的为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淀粉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密度,淀粉产量最高的品种是云薯201;在农民已施底肥的情况下,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影响不大;品种为云薯201、667m2施肥量为80kg、播种密度为5200株的处理为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王立秋 《玉米科学》1997,5(4):023-025
本文通过对10个玉米单交种9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r1>抽丝期r2>行粒数r3>株高r4>穗位高r5>穗长r6>穗粗r7>百粒重r8>穗行数r9.说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叶数、抽丝期、行粒数、株高等主要性状.为高产  相似文献   

14.
对12个有望作为糖果兼用蔗品种推广的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如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公顷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蔗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各性状之间,株高与公顷有效茎数存在不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株高和公顷有效茎数存在负相关,其中茎径与株高之间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在对产量的效应中,公顷有效茎数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株高次之,茎径最小。由于甘蔗用途的改变——主要用于上市销售,因而在糖果兼用蔗的选育种和生产栽培中把主要目标放在增加公顷有效茎数的同时,对植株的茎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注意合理协调好产量三要素之间,特别是株高与茎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秋发油菜产量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莱产量要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探准高产的主攻方向。据我们多年调查研究,油菜“籽粒系数”和经济系数变化小,要提高经济产量首先要提高生物产量;在高产更高产情况下,角果数仍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单位面积上的角果数远未达到“饱和”。高产油菜的结果层厚度大,是一个空间潜力。秋发油菜生物产量高,角果数多,经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盐分是作物减产的逆境之一。大豆属中度耐盐作物Maars( 1981)。RatheriG( 1985 )研究了盐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碳水化合物的浓度、降解酶、淀粉酶活性、碳酸化酶及转化酶的影响 ,结果发现高浓度的盐害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据邵桂花等研究 ,大豆的耐盐性受一对基因控制 ,耐盐为显性 ,对盐敏感为隐性。大豆在盐胁迫条件下农艺性状的研究已有报道 ,但这些研究大都是针对不同品种在同一盐分浓度的基础上进行 ,而不同盐分浓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大豆在土壤不同盐分含量情况下植株产量及性状的表现 ,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墨西哥西北部雅魁盆地的小麦为例,对承报模型估计产量增长的方法进行了效验研究。该盆地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小麦温带春灌区环境的条件的代表,也是过去30年中进行小麦研究的主要高投资目标区。1968-1990年研究期间,小麦产量每年以57.2kgm^-2或1.27%的直线增长;然而,产量和生长季节的平均气温都有着显著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玉米灰斑病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禾、铁单、屯玉系列一些品种进行研究,界定玉米灰斑病对沈阳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灰斑病害级别为1级、3级和5级;导致玉米减产10%~50%,屯玉13和屯玉38损失达40%~50%;玉米灰斑病对玉米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等产量特征有明显影响,对玉米穗行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汪景宽  谢甫绨 《杂粮作物》1992,(5):49-52,42
美国玉米带的玉米生产者和育种者十分关心玉米籽粒产量及其含水量,因为籽粒含水量高与较晚的熟性有关。农民必须计算用于干燥较湿籽粒的花费和种植能充分利用生长季的杂交种而取得的增产收益间的得失。由于籽粒产量和含水量通常呈正相关,因此玉米育种者评价杂交种时必须同时考虑上述两个性状。通常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