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从宏观层面探索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道路,使我国茶园机械化早日走出步履维艰的发展困境,深入分析了我国茶园机械当前的应用推广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最近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现状的深层次分析,发现除技术原因外,茶园分布广而散,地理地形复杂,是阻碍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分形而治"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与理论,从根源上肃清我国茶园机械化盲目发展的局面,促使其从此迈入健康的发展道路,对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茶园耕作管理机械是茶园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介绍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课题组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介绍了课题组新研制的小型耕作管理机械的工作特性,并提出了提高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广西桂林茶科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标准化茶园技术,对原有茶园标准化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茶叶新品种,对解决广西地区茶园管理劳动力紧缺,加大茶园机械研发推广力度和促进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茶产业是邛崃市重要的优势地方产业,为进一步提高邛崃市茶园机械化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指出当地茶园机械化生产中存在可应用大中型茶园机械的规模化茶园建设不足、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茶叶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建议加强规模化茶园建设、进行茶园宜机化改造、推广应用茶园新装备和新技术、开展茶园机械专题培训、提高补贴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绿茶面积超过4400万亩,年总产值大约在1500~1800亿元左右,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成本增加,茶园生产管理劳动力成本占到65%以上,已严重影响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同时茶园人工管理的滞后还可能引发茶园土壤的板结、肥料流失等等问题,为此,未来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实施成为关键。本文就以我国贵州省思南县为例,探讨当地的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应用,阐述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融入对地方茶产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1茶园管理机械化示范的实施方案1.1茶园现状太平茶场有25.3公顷茶园,均为条植;茶树高度80~90厘米,宽度110~120厘米,覆盖度70%以上。管理水平较高,长势较好。1.2茶园管理机械的组合与配套2台日产双人采茶机,各承担一半茶园的鲜叶采摘;1台日产落合双人抬式修剪机承担全部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平”;2台国产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承担茶园病虫害防治和茶树叶面施肥。1.3茶园管理机械操作人员配备采茶机每台配备6人,修剪机4人,机动喷雾器3人,每组人员含1名专业机手,负责机械维修和保养。1.4对照比较机械实行定人、定面积、定片承包管理。操作人员工资…  相似文献   

7.
植保机械在茶园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喷洒作业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节水节药、喷洒均匀、节省劳动力、更轻便易操作、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是茶园管理的必然趋势。该研究对植保机械化在信阳茶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信阳茶叶生产植保机械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信阳茶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茶叶机械化生产现状茶叶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茶叶机械化加工、茶叶机械化采摘及茶园机械化管理等环节。随着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茶叶生产机械保有量日益增加,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中国茶叶机械化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依旧存在诸多不足。1.1茶叶机械结构不断优化,茶叶机械保有量增加近年来,随着茶叶机械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农机具购置补贴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茶园机采现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贵州茶园机采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阐述,分析了贵州茶园机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宜机化”机采茶园建设、提升茶园农艺管理标准化、机采技术与设备精细化和提升机采茶青制茶品质,以期为贵州茶园高质量发展和机械化采摘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叶机采技术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贵州茶叶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表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采摘时间、机采茶叶加工技术、采摘、加工机械等是影响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茶叶机采技术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带,由于环境复杂,茶园翻耕作业一直是茶园生产机械化中的重难点问题。结合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生产情况,分析茶园中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丘陵山区茶园中耕机械化的研究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我国最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福建主要产茶区茶园不同深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及主要栽培茶树品种中重金属富集性的研究,对福建地区茶园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为科学评估茶园重金属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宗懋 《农学学报》2018,8(1):89-92
文章回顾了建国68年来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归纳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3个特点,即茶园面积的迅速发展引发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和茶叶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笔者提出在新时代的茶产业发展中应突出创新和绿色的发展理念,具体讨论了控制茶产业发展规模、种植的机械化和良种化、生产管理的清洁化和连续化、茶叶产品的多样化、产品利用的精深化和功能化和以健康促进茶叶消费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园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天然饮料在中国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高氮肥投入的茶园种植系统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和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迄今为止,尽管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已开展了一些田间观测研究,但对于中国茶园N2O排放总量及其影响因素仍缺乏全面的评估和量化。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研究的文献数据(共收集70个数据,其中包括45个常规施肥处理和25个不施肥处理)荟萃(Meta)分析,定量分析了基于环境因子(气候和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影响条件下中国茶园N2O年排放和直接排放系数(EF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茶园平均N2O年排放量为9.55 kg N·hm^-2·a-1(95%置信区间为7.54~11.9 kg N·hm^-2·a^-1),高于我国粮食作物农田的排放;茶园的平均EFd为1.92%(95%置信区间为1.49%~2.39%),约是IPCC建议的全球农田N2O排放系数默认值1%的两倍。综合分析茶园N2O排放的影响因子表明,氮肥施用量是土壤N2O年排放量的关键驱动因素,且二者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而EFd则主要受土壤C/N和黏粒含量的协同影响,且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中国茶园种植总面积(仅占<2%的中国农田总面积)和主要茶区的年平均氮肥施用量以及本研究的EFd,估算出2018年我国茶园N2O排放总量为28 Gg N·a^-1,约占中国农田总排放量的15%。可见,茶园在中国农田种植系统中是大气N2O的强排放源。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表明,茶园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或新型肥料(如缓控释肥或添加生物炭),可有效地提高茶树的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掌握西乡县茶园土壤的养分及环境质量基本状况,采集了西乡县代表性茶园土壤23份,测定了土壤养分和22种元素含量,依据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了茶园土壤养分及其环境质量,并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茶园土壤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茶园土壤pH为4.89(4.10~5.75),有机质为27.71(13.23~59.42)g·kg-1、全氮为1.39(0.74~2.02)g·kg-1;速效氮为62.85(18.70~212.99)mg·kg-1,有效磷为46.39(0.81~163.00)mg·kg-1,速效钾为115.18(50.53~365.00)mg·kg-1,有效镁为404.96(94.41~870.52)m g·kg-1。仅有17%的茶园土壤主要营养诊断指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养分要求。土壤样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67,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处于安全级别,个别茶园土壤的Ni、Cr、Cu和Cd含量略高于风险筛选值。土壤中22种元素...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茶产业对我国的区域经济、人民收入等都有极大的影 响。随着我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渐上升。而茶园机械的推广使用,必 将推动茶产业的标准化种植加工,使得茶叶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保 证茶叶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果,这不仅从理论上说应当是推行农业机械化不可违背的根本原则,也早已为国内外大量成功的实践所证实。但从黑龙江省三十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历程来看,许多县和社队并未因推行机械化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果。从全国来看也大致如此。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配合不够,同农业生产发展有些割裂,某些农机产品供应同需要脱节和投放机器不注重经济核算等等。归总起来就是一条:从特定条件出发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够。特别是没有认真把农业机械“化”的科学研究开展起来。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农业机器系统、农业生产能源、农机化经营管理、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机化技术经济五方面。建议用“农业机械、化工程”这一新学科名称来概括。通过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积极干预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科学依据,逐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来。针对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均自然资源较少,工农业技术和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等情况,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搞农业机械化要给每个农业劳动力安排出路;要搞以增产为主要目标的能源节约型的机械化;机械化资金要社队自力更生与国家资助相结合,要采用“适当技术”,不要急于追求全面机械化;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要既允许部分农民先富,又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方法及模型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轮作、轮耕制度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特点,确定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过程,初选农业机器型号,设计农事阶段图;设置四维下标决策变量,选择作物适时性损失,以机器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规模化生产,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 000 hm2基准规模单作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研究。采用LINGO(V14)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优化系统与现实机器系统相比,农业机器配备量减少26.21%,农业机器总投资降低20.79%,年费用降低22.57%,单位功率服务规模提高40.74%,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单位科学合理选用和配置农业机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