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抗逆型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其肉质果实、肉质叶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种仁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制成茶油可与橄榄油媲美;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油茶壳可制成糠醛、木糖醇、活性炭等产品。油茶在制取新药、生态建设及扶贫开发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今后应重点加强油茶引种试验、抗性试验、高效栽培、茶籽油深加工和精制技术的研究,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东油茶品种资源现状及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是我国油茶原产中心之一,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其栽培利用已有2 300多年的历史。油茶地方品种资源在粤北、粤西、粤东18个县(市)均有分布,油茶种类有红花、白花、黄花三个类型。树型包括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叶形有大叶和中小叶;果型有特大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我省较著名的油茶品种有高州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大白山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等10多个品种类型。生产栽培以有性品种为主,约占90%,引进品种主要有广西软枝油茶、湖南油茶和江西油茶等。目前广东油茶栽培面积仅10万hm2,年产茶籽3万t,占全国总产的3%,居全国第6位。制约因素主要是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的匮乏。挖掘地方优势品种资源和引进选育高产、高油、高抗油茶良种并普及无性系品种是广东油茶品种选育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油茶果的品种品质,选取德兴、腾冲、广宁3种红花油茶果为原料,测定果皮厚度、果直径、内壳厚度、籽直径、单果重、鲜出籽率、鲜出仁率、籽含油率和仁含油率9项主要经济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3种红花油茶果实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德兴红花油茶与腾冲红花油茶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显著,但与广宁红花油茶所有指标都差异显著,而腾冲红花油茶与广宁红花油茶则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不显著;3种红花油茶的鲜出仁率与鲜出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3个品种中出籽出仁率最高的是腾冲红花油茶,出油率最高的是德兴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4.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籽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12mL,乙醇浓度为55%,回流温度55℃,回流时间2.0h,茶籽多糖提取率为6.21%.  相似文献   

6.
茶油是从油茶果加工之后得到的一种产品,是一种非常健康、绿色的食用油,油茶浑身是宝,不仅油茶果加工可以形成食用油。同时,茶壳和茶枯经过深加工以后还能生产皂素、精油等,茶粕还能作为重要的生物农药、有机肥等。基于此,针对大果红花油茶快繁技术及栽培要点展开分析与探讨尤为重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商南县本无油茶自然分布,上世纪开始大量种植茶叶,从南方各省调回的茶籽中夹杂少量油茶种子,点种在茶园里,1976年在茶坊、十里铺等茶场发现多株混生在茶园中生长健壮的油茶苗,引起林业科技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黄须菜进行资源调查,品质分析,测定了黄须菜籽粒、籽油、籽粕的主要成分,结果证实,黄须菜籽粒、籽油、籽粕营养成分含量丰富。籽油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籽粕可作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9.
长汀县红山乡红段村村民钟能庆在三年前种下的30亩油茶地里,采收到了300多公斤茶籽,榨油75公斤,产值近3000元。象钟能庄那样种植油茶的农民越来越多。已种植油茶面积4700多亩,今年有2000亩试挂果,500多亩进入盛产期,油茶产值达100多万元,茶农人均增收600多元。地处闽赣两省交界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王承明研究开发的以废弃油脂、棉籽油等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并利用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和油茶粕连续提取浓缩蛋白、植酸、菜籽多糖、菜籽多酚、茶皂素、羟甲基纤维素钠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生产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油茶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2013年系统调查了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并进行了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标本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天敌共有47种,其中害虫有29种,病害10种,天敌昆虫8种。其中对广西金秀县油茶生产造成较大为害的病虫有: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her、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 spersa Strand、刺蛾Thosea sinensis、茶蚜Toscoptera aurantii Boyer、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灰色膏药病S.bogoriense Pat.、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茶藻斑病CephaleurDs imsfpnskurizc等。捕食性瓢虫和猎蝽类是当地油茶蚜虫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辣木苏打饼干最佳工艺配方。[方法]以辣木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辣木粉、酵母、食用油、NaHCO_3 4种物质添加量对辣木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辣木苏打饼干品质影响大小依次为辣木粉添加量、食用油添加量、NaHCO_3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得出辣木苏打饼干最佳配方为辣木粉添加量350 g/kg,酵母添加量18 g/kg,食用油添加量170 g/kg,NaHCO_3添加量6 g/kg,制作出的辣木苏打饼干口感酥脆,具有辣木的特征香味。[结论]该试验所得工艺配方可为辣木苏打饼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辣木营养价值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木是一种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好的多用途速生乔木树种。辣木全株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辣木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辣木种子含有约34%的辣木油、37%的蛋白质以及甾醇等功能性物质。介绍了国内辣木产品开发的热点,重点讨论了辣木营养价值在动物饲料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辣木油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开发价值,展望了辣木在种植和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的油茶品种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北缘产区,低温对油茶的造林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是制约本地油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鄂油系和长林系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各生理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油茶品种的耐寒性,则各品种耐寒性强弱的顺序为长林27号鄂油151号鄂油465号鄂油63号鄂油102号长林40号长林23号长林4号鄂油81号鄂油54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安徽省3个生态类型区主要油茶良种枝条和叶片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生长发育的差异,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安徽油茶分布最北缘的皖东丘陵地区和适宜油茶生长的皖西及皖南山区3个生态类型区的18个油茶良种,分别测定其当年生枝条和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化学成分,比较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枝、叶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在皖东丘陵区和皖西、皖南山区3个生态区的18个油茶良种中,其当年生枝条、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3%~50.1%,10.8%~26.2%,0.28%~0.57%,0.12%~0.25%和0.13%~0.28%;在同一生态类型区,油茶体内的苯醇抽提物含量以叶片高于枝条,其余物质含量均是枝条高于叶片;在3个生态类型区中,以分布区最北缘(凤阳)油茶枝条、叶片中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最高,而枝和叶中的含水量及枝中的综纤维素含量最低;3个生态类型区之间,油茶枝条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8<0.01),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21<0.05),叶片中的综纤维素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47<0.05),但油茶枝、叶含水量及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 不同生态区域油茶枝、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今后在北缘油茶生产中,应通过采取各项栽培措施,尽可能提高油茶植株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其水分和综纤维素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油茶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油茶林进行了定点调查,分析了油茶的产量、营养状况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五指山地区不同区域之间,油茶林的产量存在高、中、低三种状况,油茶营养元素含量呈显著性差异。这将为五指山地区油茶林的科学管理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近年来,政府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油茶定位上升到战略层面,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油茶有着“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工”的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对博白县油茶资源分布进行概述,结合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博白县油茶产业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为博白县油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茶林垦复是提高产量的必要措施,尤其是幼龄期和结果前期对垦复的需要紧迫程度 高。该文分析了目前油茶林垦复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设备的不适应性,从油茶林的特点及发展, 分析了油茶林垦复机的客户和市场需求,研究了其技术可行性,对油茶林垦复机的开发有促进 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油茶栽培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祥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512-3515
通过对安徽省油茶资源调查,在分析研究安徽省自然条件、油茶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油茶发展的产区规划、油茶园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安徽省现有油茶林的类型区3111及其特点,针对该省3类油茶栽培区域提出了具体的栽培措施,对油茶园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辣木梗粉主要营养成分测定及对肉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在日粮中添加辣木梗粉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对辣木梗粉中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3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将蛋白含量较高的辣木梗粉添加到常规饲料里,探讨辣木梗粉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辣木梗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为112.02、5.8和286.0 g/kg,其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辣木叶子干粉中粗蛋白含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辣木梗粉后,饲料利用率略微提高,肉鸡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添加1%辣木梗粉的效果最好。[结论]辣木梗粉作为添加剂对幼龄鸡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