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摘花序、打顶对2年生桔梗的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摘花序、打顶对2年生桔梗的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3.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20-2322
[目的]考察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2年生丹参样品,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丹参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结论]试验考察了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为商洛丹参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何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320-3322,3325
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商洛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质量的影响,2011年在陕西商州香菊药源基地进行了丹参田间试验,采取摘花序、打顶等方法控制其生殖生长,以不打顶也不摘花序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其结果明显优于两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花序、打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引自甘肃北柴胡在孕蕾期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叶面积指数大、光合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打顶后植株生长旺盛,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摘花序、打顶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摘花序、打顶等处理对辽藁本生育性状特征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孕蕾期摘花序后,辽藁本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高;打顶 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花序数增多,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8-4559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 cm、播深1 cm、播种量1 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打顶、不喷多效唑对照,以桔梗生物学性状、产量、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桔梗生殖生长,矮化植株,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同时促进地下根增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产量。[结论]喷多效唑能提高桔梗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张红瑞  高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11-6812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根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单株根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田间试验中,采取全部摘除花序处理控制丹参根的生殖生长,每10 d摘一次。不作任何处理的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摘除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Α和丹酚酸Β含量以及单株干鲜重。[结果]除7月外,其余各月控制生殖生长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均比对照显著增加。11月摘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分别比对照增加提高28.12%、15.49%、9.78%、22.82%和34.12%。[结论]该研究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摘除顶芽对烟株同化物和烟碱积累分配的影响。[方法]烟株培养采用砂培和营养液的方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含量。[结果]摘除顶芽能够促进叶片、根部生长,烟株的生长具有"补偿效应",同化物增加,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打顶后第25天,处理烟株的烟碱积累量是对照烟株的2.46倍。处理5 d后烟株各叶位的烟碱浓度分布趋势即发生逆转,表现为"上高下低"。[结论]打顶能够刺激烟株根部合成烟碱,显著提高烟株烟碱积累量;烟碱的运输具有向上的极性,烟碱被大量运输至上部叶片中贮存。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在荫蔽度高、养分竞争激烈的成龄胶园中打顶对间作五指毛桃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施肥打顶、施肥打顶与施肥不打顶3个处理,研究打顶对五指毛桃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五指毛桃的株高、茎粗、根粗、全株生物量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SPAD值及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P0.05),而根冠干质重比、植株整株含水量、地上部含水量及根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施肥不打顶处理五指毛桃相比,施肥打顶的五指毛桃株高降低22.92%,地上部生物量降低了41.67%,地下部生物量降低了11.83%,收获时带走的氮、磷、钾总量分别降低29.40%、22.78%、22.58%,表明打顶降低了植株高度,促进了干物质往地下部分配与积累,提高根部产量比例;减少收获时植株带走的氮、磷、钾总量。因此,在荫蔽成龄胶园中间作五指毛桃,打顶处理可以促进干物质往地下部分配与积累,增加根部产量比例;减少收获时植株带走的养分损失;降低风害。该研究为高荫蔽度和高养分竞争条件下生长植物的打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五指毛桃在成龄胶园中合理间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商洛桔梗生产中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良了传统的桔梗根中多糖提取技术,探讨了适合商洛桔梗实际生产的多糖提取工艺,并应用于桔梗剪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按照1∶30的料液比,超声50 min,80℃加热回流2 h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为理想;此方法应用于4批次不同剪枝处理样品的多糖测定,摘花序、打顶的配合处理优于2种方法的单独使用,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12.
改良了传统的桔梗根中多糖提取技术,探讨了适合商洛桔梗实际生产的多糖提取工艺,并应用于桔梗剪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按照1∶30的料液比,超声50 min,80℃加热回流2 h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为理想;此方法应用于4批次不同剪枝处理样品的多糖测定,摘花序、打顶的配合处理优于2种方法的单独使用,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13.
陈万翔  高彻  计博学  何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6-16226,16229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期对黄芩内在品质的影响规律,为黄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8个播种期,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黄芩苷的分析测定是在黄芩生产的第2年秋季,地上茎叶枯萎期取样,自然干燥后,对有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播种期与黄芩根部黄芩苷含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野生黄芩时,以7~8月雨季播种并于8月出苗的,黄芩根部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播种时期。[结论]在人工栽培黄芩时,建议在不明显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前提下,以7~8月雨季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家种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方法]2年生黄芩自3月29日开始于返青前、返青后、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果熟期、枯萎前和枯萎后采样;3年生黄芩自3月26日开始采样,每15d1次,直至10月13日地上部干枯。[结果]家种黄芩生长前期以生长茎叶为主;生长中期,有机物质大量运向花蕾和果实等生殖器官;生长后期,有机物质大量转向根部,是根部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2、3年生黄芩根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和地上器官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2条曲线的交叉结合呈典型的"剪刀形"。[结论]该研究可为家种黄芩的高产高效栽培及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不同部位棉铃物质积累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为棉花优质高产提供基础。【方法】以新陆中70号和新陆中82号为材料,设置2种化学打顶药剂,人工打顶为对照。【结果】在喷施药剂10 d后,化学打顶处理的主茎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较人工打顶高,中上部叶片SPAD值化学打顶处理高于人工打顶处理,而新陆中82号下部叶片SPAD值表现为化学打顶低于人工打顶;新陆中70号积累量大于新陆中82号,但积累速率小于新陆中82号;化学打顶处理的全铃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前2个花期促进后期棉铃的物质积累,2个品种分别是发育35和28 d后,而7月21日开花期促进是前期棉铃的物质积累,分别是发育28和21 d内;化学打顶处理的前2个开花期的增长特征值时间较人工打顶处理的有所推迟或增加,而7月21日开花期表现为化学打顶处理较人工打顶均有前移和增加,最大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化学打顶处理大于人工打顶处理。【结论】化学打顶可以提高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加速棉铃物质积累速率,有利于棉铃集中吐絮。  相似文献   

16.
烟株打顶对钾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钾量高是优质烟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烟草生产中 ,通常利用打顶的方法来提高产量和上等烟的比例 ,但是打顶同时也改变了烟草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向 ,影响了钾离子的积累和运输。对烟株打顶以后定期测定钾含量发现 ,在打顶后的 5 0d内 ,各品种打顶处理的钾含量均低于未打顶的处理。不同品种打顶植株与未打顶植株钾积累趋势差异较大 ,未打顶植株钾积累幅度明显高于打顶植株。打顶后叶面喷施植物激素IAA和CTK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钾素向叶部的积累 ,提高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种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根施法对黄芩幼苗进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黄芩生物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黄芩合理施肥及其专用肥的研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配方2对黄芩生物量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其地上分枝数量、苗高、最大根粗、地下部鲜重及干重分别高出对照48.4%、26.7%、33.1%、75.0%、200.0%(P0.05)。配方1和配方2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效果较明显,其中配方1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2.4%、17.1%、16.6%、39.7%(P0.05),配方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0.4%、11.1%、78.2%、67.5%(P0.05)。综合分析可得,4种配方对黄芩生物量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效果以配方2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黄芩愈伤组织进行不同聚乙二醇浓度PEG-6000处理培养,探讨不同聚乙二醇(PEG)浓度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的PEG-6000模拟水分对黄芩愈伤组织进行处理,测定其鲜重、干重,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计算黄芩苷积累量。结果表明:PEG对黄芩愈伤组织鲜重、干重及黄芩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培养周期内随着PEG浓度的升高,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当浓度为20%时,抑制效果减弱;干重表现与鲜重相反,浓度越高,干重越大,20%处理下的干重最大。黄芩苷含量和积累量在培养周期内随PEG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对照组明显高于处理组,而20%处理下含量有所回升。PEG处理不利于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合成,但可以增加干物质的积累,20%处理下黄芩苷含量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裸地栽培下棉花最优打顶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试验以新陆中8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化学打顶(3种配方,分别记为C1、C2、C3)、人工打顶(A)和不打顶(N)处理对棉花株型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能降低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但对茎粗影响较小。打顶后35 d,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表现为C3>C2>C1>A,均显著低于N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产量则表现为C1与A处理相当,均高于C2和C3处理。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较好地符合Logistic曲线,R2值分别达0.97和0.82;生殖器官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48.76~73.33 g/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均表现为A>C1>C2>C3>N;营养器官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44.04~51.33 g/株,打顶处理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均低于不打顶处理。化学打顶处理中,C1处理的单株果枝数、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