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2龄以上长江野生鳜鱼进行驯养、培育,采取两次注射催产、二级处理孵化用水、改进人繁设施、二级培育鳜鱼鱼种等方法,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90.1%、69.9%;获鳜苗214.2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2.
收集长江野生鳜鱼的成鱼,驯养后培育至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改进人工繁殖设施、分两次注射催产剂、二级处理孵化用水、二级培育鳜鱼鱼种。本试验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为90.1%,孵化率69.9%,获取鱼苗214万尾,培育出3.3cm以上的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3.
引进纯正鳜鱼,2000年繁育鳜鱼苗65万尾,培育3cm以上鱼种12万尾,其中大规格2.2万尾。亲鱼培育率、受精率、孵化率、苗种培育率分别为92%、76%、65.8%和21.8%。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起,我场进行鳅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人工繁殖技术及苗种培育的关键性环节,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1996年人工孵化鳜鱼苗20万尾,孵化率达90%~95%,育成3cm左右鱼种8.9万尾。现将主要技术环节综述如一下:一、鳜鱼的人工繁殖(1)亲鳜选择及培育选用本地大湖内捕捞的成鳜作亲本,共引进亲鳜20尾,搭养在两只3.5亩的草亲鱼池中,饵料鱼靠池塘中原有的野杂鱼虾类。经一年培育后,捕起放入0.3亩暂养池中培育,以便繁殖时操作。冬、春季投放足够的小型野杂鱼类作饵料,加强亲鱼营养。(2)催产选择成熟度好…  相似文献   

5.
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共收集长江鳜鱼后备亲本308尾,经专池驯养、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收集受精卵在孵化环道内进行人工孵化,繁殖团头鲂鱼苗作为长江鳜鱼苗种的饵料,共获得体长在3.3cm以上的长江鳜鱼苗种230万尾;推广养殖面积31164亩,生产长江鳜鱼91.53万kg、产值10528.24万元、利润5262.67万元。  相似文献   

6.
怀头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英  牟清顺 《水利渔业》1999,19(4):17-18
1995~1997年利用池塘培育成熟的怀头鲶进行了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催产率、受精率平均达到90%、737%。1997年平均孵化率649%,出苗1054万尾。培育3~4cm夏花鱼种2万尾。  相似文献   

7.
鳜鱼苗种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鱼苗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均获成劫,并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但各地因受不同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其产量和成活率高低很不平衡,一般从鱼苗到寸片阶段成活率为30%左右,高的达70%-80%,最低几乎死亡殆尽,损失惨重。笔者1990年开始从事鳜鱼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仅1993年一批育成寸片鱼种21.42万尾,其中6.7cm以上规格达25.4%,平均成活率为72.6%,效益显著。下面将4年来鳜鱼苗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并结合各地的经验进行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5月对菊黄东方鲀进行催产,催产130尾,获受精卵300万粒,孵出仔鱼160万尾,孵化率为53.3%;经39天室内培育,获平均全长25.6mm(20.1~28.4mm)苗种74万尾.成活率为46.3%.  相似文献   

9.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整湖泊增养殖的品种结构.开发和增加新的增、养殖对象,充分挖掘湖泊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进行了规模化批量生产翘嘴鲌苗种技术开发、研究。在2003年取得翘嘴鲌鱼苗繁殖和苗种培育初步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已进入了批量化生产翘嘴鲌苗种阶段,共产苗158万尾。催产率达100%。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都达到90%左右.苗种批量达百万尾。  相似文献   

11.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年的试验,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箱培育鳜鱼种技术模式,即:五月上中旬催产,团头鲂挂巢开口,二级网箱培育,配足适口饵料鱼,坚持“四勤一防”。使用该模式能为鳜成鱼养殖提供品种纯、批量大、规格齐、成本低的鳜鱼种。1991年试验结果:从6毫米的鳜鱼苗28539尾养成50.4毫米鳜鱼种21797尾,成活率达76.38%,平均每尾消耗饵料鱼396尾,每尾鳜鱼种成本为0.83元。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在1.73hm^2池塘利用小网箱集中进行乌鳢苗种人工催产孵化,培育过程中按鱼苗规格大小分级到大型网箱中培育大规格鱼种,进行规模化大批量生产。2002年度催产60组乌鳢亲鱼。生产乌仔58万尾。培育大规格鱼种55700kg,利润219860元。  相似文献   

14.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龙  艾涛  谢恒修 《淡水渔业》2000,30(1):11-13
新疆乌鳢养殖刚刚起步还未成规模 ,苗种主要来自内地。为了满足新疆乌鳢养殖业苗种的需求 ,我们于 1999年 5、 6月间做了乌鳢鱼苗早繁苗种培育试验。试验在新疆五家渠猛进水库上渔场的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塑料温棚的水泥池里进行。催产亲鱼 12组 ,分 4批。第一批 4月 3 0日催产。孵出水花 2 5万尾 ,6月 10日育成 6~ 8厘米长的鱼种 1 4万尾 ,成活率 5 6%,这是最好的一批。最差的是第三批 ,于 6月 4日催产 ,孵出水花鱼苗 4万尾 ,7月 10日育成 6~ 8厘米长鱼种 0 5万尾 ,成活率 12 5 %。平均成活率 2 8 5 %。现将本次试验的进行情况总结如…  相似文献   

15.
三角鲂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8年6月-1991年7月三角鲂苗种培育试验,并根据苗种阶段性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苗种培育时应注意的技术环节,试验中,鱼苗培育采用3种不同的放养密度:12.5万尾/亩、10.9万尾/亩、11.1万/亩,经24-29天的饲养,分获夏花鱼种6.25万尾/亩、4.72万尾/亩、8.89万尾/亩,基成活率分别为50%、43.3%、80%;大规格鱼种培育的放养密度为0.5万尾/亩,经94天饲养,获三角鲂215kg/亩,鱼种平均全长15.8cm,尾均重44.8g,成活率90%。饵系数:精饲料1.74、青饲料1.62。  相似文献   

16.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江波  王震  卞秋云 《水产养殖》2012,33(5):32-33
2009-2011年,笔者在陕西省合阳县黄河滩新民良种场进行了黄河野生乌鳢微流水人工繁育保种试验.其中:2009年催产亲鱼15组,集卵9万粒,受精率很低,未孵出鱼苗.2010年催产亲鱼30组,集卵50万粒,受精率56.7%,生产水花28.3万尾,1龄鱼种5万尾;2011年,对注射剂量和孵化流程进行改进,取得较好效果.共催产亲鱼48组,集卵18万粒,孵化水花鱼苗11万尾,受精率达到61.1%;经过2阶段(水花-夏花,夏花-鱼种)培育,生产1龄鱼种2万尾,平均规格75 g/尾,总产量1 500 kg,667m2均产量500 kg,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海门市国营水产养殖场于 2 0 0 2年承担实施了南通市科技局下达的《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课题 ,在 5月底共催产亲鱼 1 5组 ,产苗61 .7万尾 ,育成体长 2cm左右的苗种 7.2 6万尾。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   1 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一口 ,面积 1 333m2 ,放养亲鱼 1 6组 ,其中 1 2组是用 1 999年、2 0 0 0年从广东引进的苗种养成的 ,4组是从外捕获的野生鳜鱼。亲鱼池投喂鲫鱼、鳊鱼、白鲢的鱼苗作饵料鱼。从5月 1 8日开始进行冲水刺激 ,每天冲一次 ,每次 1h。2 .亲鱼催产( 1 )催产时间从 5月 2 8日起分三批催产 ,2 8日…  相似文献   

19.
2005~2006年连续两年对引进苗种养成的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全人工养殖亲鱼进行了繁育技术研究。两年间分别在威海和海阳两个实验基地共对33尾成熟雌鱼进行了LHRH-a肌肉注射催产和人工采卵授精,正常获产31尾,共获得受精卵7·3×106粒,平均受精率为64·3%,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0·5%。两个实验基地分别培育出全长21~33mm苗种249万尾和全长22~36mm苗种112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分别达到62·7%和58·2%。本研究成功地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稳定获得塞内加尔鳎批量受精卵,并达到苗种生产量连续超过100万尾的规模化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东北大口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大口鲶分布于黑龙江和辽河水系 ,是我国东北特有的大型凶猛鱼类 ,其生长快速、抗寒力强 ,适宜于在北方养殖。 2 0 0 2年催产亲鱼 2 4组 ,获鱼苗 2 8万尾 ,养成体长 2 2~ 3 5cm鱼种 9 5万尾 ,对东北大口鲶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规模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