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是朝鲜球坚蜡蚧(Didesmococus koreanus Borchs)等的天敌。在冀南平原一年一代,以成虫主要集居于桃树向阳面的主侧枝背后越冬;翌年2月下旬出蛰活动,取食、交尾。2月底开始产卵,3月上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历期约15天。卵产于朝鲜球坚蜡蚧空壳或桃树裂皮缝内。卵多单粒散产,亦有十几粒并排2~ 相似文献
3.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是浙江省东南地区油茶刺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 Mask)的优势天敌昆虫,具有分布广、寿命长、繁殖力强、捕食能力大、种群数量稳定,与寄主发生时间相吻合等特点,抑制油茶刺绵蚧发生为害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饲养:黑缘红瓢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群集3-20头于油茶枝叶上越 相似文献
4.
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进行对黑缘红瓢虫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二龄若蚧的作用拟合。结果表明,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为:Na=1.0941Nt/1+0.0300×1.0941Nt和Na=27.5946exp(-14.2124Nt-1)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二龄若蚧的最佳寻找密度约为14.21头。 相似文献
5.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黑缘红瓢虫对几种常见林果健康无虫植株、桃粉大尾蚜和朝鲜球坚蚧虫体自身与分泌物,及植物与蚜虫复合体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健康无虫的桃树、樱桃李、毛白杨和油松,不产生招引黑缘红瓢虫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桃粉大尾蚜和朝鲜球坚蚧虫体自身与分泌物对黑缘红瓢虫搜索行为亦无显著影响;当寄主植物受到两种害虫为害后,桃树和樱桃李能释放招引黑缘红瓢虫的挥发性物质,而毛白杨和松树在受到蚜虫为害后所释放的挥发物对黑缘红瓢虫无招引作用。结果表明,受害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在黑缘红瓢虫搜索猎物中具有重要作用。经长时间不同食物源喂养黑缘红瓢虫,并不影响其搜索行为。 相似文献
6.
桃球坚蚧发生为害及其与黑缘红瓢虫发生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球坚蚧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豫北地区1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夏越冬。主要天敌为黑缘红瓢虫,平均日捕食成虫8.58头,幼虫6.47头,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8.
白蜡虫产卵期雌虫密度与黑缘红瓢虫发育历期和捕食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vannes产卵期雌虫密度对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1-4龄幼虫发育历期与白蜡虫产卵期雌虫密度呈幂函数关系:Y=aX^-b,相关系数达极显著。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对白蜡虫被捕食率造成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有白蜡虫密度(X1)、黑缘红瓢虫3、4龄幼虫和成虫密度(X4、X5、X6)。白蜡虫产卵期雌虫、黑缘红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自身的交互作用均达显著水平,但这些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未达显著水平。剔除不显著因子后的优化模型为:Y=0.7438-0.0625X1 0.0517X4 0.0708X5 0.0483X6-0.0817X^21-0.0392X^22-0.0257X^23-0.0392X^24-0.0392X^25-0.0392X^26。 相似文献
9.
瓢虫的群聚越冬,是瓢虫科不少种类的一个独特习性。1981年2月10—11日,笔者在江西贵溪县泗沥公社(约为北纬28°24′,东经117°9′)考察瓢虫越冬时,发现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在约2,000余亩稻田的南面山坡上,计群集越冬十一群,一般每群几十只,多达三百五十余只,多在长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952个田间菌株进行测定及筛选离体突变体,获得了耐稻瘟灵(IPT)的稻瘟菌株.耐药菌株的 IPT 毒力公式 y=a+b logc中 a=4.5046-1.0460b,平均抑制中浓度为17.79μg/ml;敏感菌株 a=5.7778-1.1363b,平均抑制中浓度为5.71μg/ml。15μg/ml IPT 对敏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57.26%,据此可鉴别菌株对 IPT 的耐药性。经普查测定,稻瘟病菌抗 IPT 菌株主要分布在南方双季稻区。1988年以广西平南县耐药性菌株频率最高达8.33%,而单季稻区未见耐 IPT 菌株。不同年份耐 IPT 菌株在田间无明显增长。室内耐 IPT 扇形变异频率在0.663%—1.43%之间。 相似文献
12.
条沙叶蝉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依据成虫产卵、若虫存活与发育等指标测定了条沙叶蝉对19种供试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寄主适应性,明确寄主植物14种,食料植物4种,非寄主食料植物1种。同时发现,不同小麦品种对条沙叶蝉存在不同程度抗虫性。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明确条沙叶蝉各虫态生活习性及在关中年生活史和发生特点,在关中,条沙叶蝉1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全年各世代主要在杂草地完成周年发育循环,麦田发生条沙叶蝉主要是在小麦秋苗期。在20、25、30、35℃4种恒温与狗尾草、小麦、玉米3种食料条件下初步明确温度、食料对条沙叶蝉若虫发育、存活与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17.
耐草甘膦菜豆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3nmol· min-1· mg-1蛋白和 1.97nmol· min-1· mg-1蛋白 ,但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不同浓度抑制的差异大 ,抑制耐性菜豆 EPSP合成酶活性的草甘膦浓度 I50 为 19.2μmol/ L ,而感性的 I50 为 6 .3μmol/ L。两种菜豆对草甘膦的耐性差异在于各自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的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宽须蚁蝗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9-1995年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宽须蚁蝗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末至下句当平均气温达5.4℃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5月上旬未至下旬为孵化出土盛期。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上旬开始交配产诳,7月中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19.
大丽轮枝菌在辣椒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棉花、茄子和辣椒上分离到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nm dahliae Kleb.)的28个菌株,测定了它们对辣椒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棉花菌株VD-9和茄子菌株VD-26对辣椒的致病力都很强,引起植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根、茎维管束变色等症状。发病重的植株,叶片脱落,形成光秆。辣椒菌株VD-20以及棉花和茄子上分离到的其它菌株,不引起矮化的辣椒或其它外部症状,只有个别菌株引起主根及茎基部维管束变色。大丽轮枝菌的28个菌株对辣椒和棉花表现的致病力强弱显然不同。对棉花致病力很强而引起落叶的棉花菌株VD-8、T-9等,对辣椒表现的致病力为中等;而引起辣椒矮化的强菌株VD-9和VD-26,在棉花上表现的致病力为中等或较弱。试验还初步测定了6个辣椒品种对菌株VD-9的反应,这6个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WSSMV)的特异性序列为引物,逆转录-PCR方法并配合免疫电镜观察,对采自我国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江苏5省9个县、市的27份感病田小麦样品进行检测。除2份样品未检测到病毒外,其余25份样品均为小麦黄花叶病毒所侵染,没有发现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由此表明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淮河及渭河流域严重危害小麦的真菌传线状病毒应主要为小麦黄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