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植物病毒病近年来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因而对病毒病的诊断、鉴定、防治等工作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病毒种类繁多,株系复杂,分类较乱,给植物病毒检疫,田间诊断,室内鉴定,株系划分等带来许多困难。迫切需要一些精确稳定鉴定病毒,分析株系的方法。免疫学技术是病毒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普通抗体由于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特异性差,难以区分株系。单克隆抗体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特异性极高,能精确鉴别病毒株系间的细微差异和株系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病毒的共同抗原决定簇和独特型决定簇,研究病毒表面结构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特征,单克隆抗体能使抗体制剂统一化、试剂化,为病毒的多项研究提供材料。研制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MV)单克隆抗体,无论对该病毒的鉴定、诊断、防治等生产实际问题,还是对植物病毒的基础理论研究,均具有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有关RMV单克隆抗体的报道,本研究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毒病的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一类病原物,由于植物病毒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且一旦发生难以防治,故植物病毒病有植物癌症之称。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方法,早在1914年,Allard就报道了商陆计液中存在烟草花叶病毒抑制物质,这就表明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些物质能用于防治病毒病。此后,美国、民主德国、日本、印度、以色列、荷兰等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3.
西番莲病毒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病是危害西番莲产业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西番莲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国外对西番莲病毒病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西番莲病毒相关研究仅涉及病原鉴定,在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和抗病资源鉴选等方面鲜有报道。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已经报道的西番莲病毒种类、侵染特性、检测技术以及主要防治策略,并对西番莲病毒病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西番莲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园林植物都会携带一种或者多种病毒病,这些病毒病会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影响植物的观赏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诊断,然后研究了园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为园林植物的病毒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毒病害种类多,防治困难,其危害日趋严重。人们一致在寻找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但未见成功报道。各国普遍采用的以切断或减少初侵染来源的措施防治植物病毒病害,但往往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利用交互保护作用防治植物病毒病,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抗植物病毒剂研究的经过 作为防治对象的病毒病是全株性病害,植物一旦罹病,治疗是困难的。芋、薯、球根等植物以营养繁殖的可用热疗法和生长点组织培养法,培养无病苗木作为再生产手段是有效的,但要防治场圃已发生的病毒病时则完全没有作用。以番茄花叶病(TMV)为对象,利用弱毒病毒以减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烟草病毒病进行了调查采样,应用病毒分离提纯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开展鉴定研究,得出:(1)烟草病毒病在田间的症状以花叶病为主,但多为复合症状,诊断价值不大;(2)云南烟草病毒病原以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Y (PVY)为主、烟草蚀纹病毒(TEV)发生较为普遍,但为害不严重,此外有马铃薯病毒X (PVX)一种球形病毒[可能是番茄斑萎病毒(TSWV)]也有零星发生,以症状来看,还有环斑、曲叶、丛枝、条纹等类型,但未分离到明显的病原;(3)病毒病原的分布在云南主要烤烟栽培品种上没有明显差异,而与采集地点不同有明显的不同,即其分布主要与生态类型有关.同时,对烟草病毒病重病区宾川开展了集中采样鉴定研究并进行了初步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崔东亚  杨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18-2319,2321
植物病毒病是植物重要病害之一,分析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植物自身的抗病毒机制,综述了近些年来对病毒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叶病毒是目前对蔬菜生产危害最大的植物病毒病之一。该文就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植株的方式,感染后植株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科研工作者在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病的过程中所做的研究和探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黄瓜花叶病毒是目前对蔬菜生产危害最大的植物病毒病之一。该文就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植株的方式,感染后植株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科研工作者在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病的过程中所做的研究和探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植物病毒病原鉴定方法,化学防治及生物技术既茎尖分生组织培育脱毒苗技术在植物病毒病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论述了植物病毒的诊断和检测技术方法及植物病毒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芝麻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之一,近些年病毒病频发且呈加重趋势,给芝麻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国内外对芝麻病毒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危害调查、病原鉴定、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芝麻病毒病的症状复杂,病原种类较多,国内主要有花生条纹病毒(PSt V)和芜菁花叶病毒(Tu MV),国外报道较多的为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其他在芝麻上发现的病毒还有西瓜花叶病毒(WMV)、芝麻坏死花叶病毒(SNMV)等。通过分析影响芝麻病毒病流行的因素,根据目前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可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 ,由于病毒危害 ,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 ,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 ,确定脱毒 ,才能推广应用 .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真菌病原菌可以通过核糖体RNA或者其他通用引物进行鉴定,植物病毒缺乏通用引物,这给植物未知病毒病的鉴定带来较大挑战。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直接从植物病料中检测未知病毒的方法,这些方法推进了植物病毒的发掘和病原鉴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应用于检测未知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毒是造成多种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其对植物细胞的绝对寄生性和致病的独特性,使得化学防治等常规措施难以发挥作用,而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为防治植物病毒病开辟了新的途径。文章重点介绍了植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卫星RNA、运动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等策略的抗病机理及存在问题,提出应加强对植物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和非病毒来源的基因介导的抗性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上获得质的突破和飞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对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麦类、甜菜等作物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流行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将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分为 3个类型的设想和依据。发现并研究 WMV 2的新介体麦二叉蚜、伞形蚜 ,CMV的新介体伞形蚜。用免疫电镜观察 ,提供感病的甜瓜种子内带 WMV 2的直接证据。创建用酶联反应检测麦种中 BSMV技术。提出十字花科蔬菜种株间年种植等综合防治大白菜病毒病措施 ,防治哈密瓜病毒和辣椒病毒的综合措施 ,哈密瓜病毒病中短期预测预报技术。完成了马铃薯茎尖脱毒 ,大蒜脱毒 ,花卉植物脱毒的研究、示范、推广。先后对 135种作物上的病毒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 ,建立了病毒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香菇产区陆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香菇病毒病,严重影响了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从1989年开始,对香菇病毒进行鉴定,诊断、侵染途径,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等研究,取得以下几项结果。 1.香菇病毒病主要发生在菌丝体的营养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病害种类复杂,其中病毒病害存在极大威胁,可能会导致玉米产量损失惨重,当前病毒病的有效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高抗性品种,但该技术耗时费力,且依赖性高;在田间及时发现病毒病,尽早处理田间病株,是控制病毒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准确地识别玉米病毒病害,尽早进行检测鉴定并做出相关防治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本文归纳了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毒病害,主要包括引发国内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红叶病、玉米鼠耳病以及玉米褪绿斑驳病的病原,归纳国内侵染玉米并造成危害的主要病毒,如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大麦黄矮病毒(BYDV)、黄瓜花叶病毒(CMV)等病毒,简述这些病毒的传播介体及主要传播途径,从源头上为预防玉米病毒病提供参考;同时整理相关病毒的基本信息,如病毒分类、病毒粒子特性、病毒基因组结构、病毒侵染植物后引发的症状等;旨在加深人们对生产上常见的玉米病毒病的认识和理解,以期为准确快速识别玉米病毒病提供参考,为田间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