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仍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根本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2亿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目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8亿多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仍存在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政策惠及程度低、"三权分置"难度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土地政策、落实三权分置,以提升农业发展空间;整合农业发展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能否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即有计划、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有4.5亿农村劳动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而农民是科学技术转化的终端载体。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根本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意见》,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按照工程的具体部署,要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证书制度。这样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农民技术教育,把农民技术教育纳入政府行为,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三农的问题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截止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2亿多的人口中有9.35亿农民,占总人口的73%,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三农的问题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截止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2亿多的人口中有9.35亿农民,占总人口的73%,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很难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作者提出了以小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小城镇自身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报道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了9亿多。农民多,农业生产效率低是基本国情和现化化建设的特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村安定、富裕,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按照统  相似文献   

11.
吴沛侠 《北京农业》2012,(12):233-234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江苏省沛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伴着春风,我国迎来了全国"两会"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农业化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农业领域科技发展进程如何?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尹岩 《新农业》2023,(7):69-71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总量达7亿之多,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农业的根本出路。然而进入新时代后,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知识与技能己满足不了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影响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屏障和制约我国农业实现“四化”同步的短板。  相似文献   

14.
荆莹莹  贺宁 《乡村科技》2019,(12):56-5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便成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文化、技能、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我国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通过讨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背景、意义和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本文介绍了腾冲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决定》内容丰富,要求明确.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把这些内容和问题称作“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2113’工程”.一、“三农” 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三农” 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在12亿人口的中国,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说,都应当把“三农” 问题放到首要议事日程上来.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就是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就我国农业科技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构建新型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下乡,把科技引入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培训,造就新型农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现农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要以科技为先导;实施农业标准化,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等.胡锦涛的农业科技思想,对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技术,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国民中有8亿人口为农民,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广大农民就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就难以实现全国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良好、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对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面对我国入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城乡二元化的基本体制矛盾进一步恶化的现实 ,“三农”问题成为我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农业是百业之母 ,是国家稳定之基 ,因此 ,实现小康社会 ,首先要发展农业 ,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农村是我国最基层组织 ,13亿人口中近 70 %生活在农村 ,农村面貌不改变 ,全面小康社会就难实现 ,为此 ,改变农村面貌 ,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 ,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农民是我国的重要群体 ,多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和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的现代化直接决定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鉴于农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连续七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为"三农"问题。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发现政府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