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发展、改革的经验后,进一步重申的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要性的新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  相似文献   

2.
浅谈教学方式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认真贯彻高教法和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深刻分析其缺陷和危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努力寻求教学方式改革的新出路。一、在教育思想上 ,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李政道先生指出 ,中国自古一贯提倡做学问 ,而今的教育则主要着眼于教学生“学答”———如何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回答考卷上现成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5页)小平同志关于  相似文献   

4.
办好一个高等学校,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水平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也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邓小平文选》227页)。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教育是基础,教  相似文献   

5.
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落实刘东林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可...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29日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两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两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学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这就要求各高校,一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其主要内涵是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密切合作,共同育人。河北农业大学作为河北省属高等院校,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早在建校初期就提出了“农业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实习、试验二者不能偏废”的办学原则。几十年来学校一向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把教育和科学作为战略重点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头一次,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文选》第66页)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实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任务中,科学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及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其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农林高校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过程中,历来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的。特别是国家教委教高司字(91)40号《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一文下发后,各校对实践教学更加重视,并在原有基础上采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是新形势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经验总结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教育,1958年明确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各校  相似文献   

11.
谈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李成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这一伟大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这一根本性变革,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历来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又重申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化建设需要订种类型的人才,本文拟探析新时期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途径问题。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将教育方针贯穿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在受教育的每个学生身上,使之活化、实践化.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教材、课堂”现象,都重在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生心理的变化,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达到课程训练的目的.作者结合近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谈一些粗浅看法,旨在为教改铺路垫阶,引同仁更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学习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浅识李安邦尤德胜(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培养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文结合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业的发展战略与教育的“三个面向”上海农学院高贵临,庄菊明,袁莉娣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面向”是指导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转变把教育投资作为消费性投资的观念,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投入。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如何进一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确保科教兴国大计的实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增加教育投入是实施教育战略的根本措施。邓小平在谈到教育投入问题时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5页)江泽民同志一贯高度重视和关心教育工作。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在谈教育改革发展时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时说到:“体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党的十四大确定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学习这一理论,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帮助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干部队伍邢金亮房爱理赵延兵朱宝库刘刚(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  相似文献   

20.
劳动性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说:“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Ⅰ第149页)因此,“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特定范畴的不是劳动,而只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的社会结构,换句话说,是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方向彼此的关系。”(《社会革命党人所复活的庸俗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全集》第6卷,第234页)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劳动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