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5个籼穗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2.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品种郑407幼穗外植体不定芽途径再生植株和幼穗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变异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和继代过程中;R#-2代变异频率达10%,包括质量性状变异和农艺数量性状变异,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力和育种应用价值;R#-1代表现半不育或高度不育的单株,其R#-2代出现变异的频率高于R#-1代结实正常的单株。  相似文献   

3.
以79106、金早6号、中花9号和南粳35等4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继代培养对胚性细胞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变异及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d继代培养后,胚性细胞染色体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未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的再生植株农艺性状变异范围明显增大,但以继代培养天数不超过60 d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较之其它处理不仅有较丰富的变异类型,而且有足够大的群体供选择。  相似文献   

4.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胚,幼穗的无性系后代在生育期,株高,粒重及有效穗等方面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无性系后代以幼穗培养的变异最大,各性状中以株高,有效穗的变异最大,其余性状均有一定的变异,变异能稳定遗传。通过对无性系后代的定向选择,可培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生理生化特性,以水稻湘早籼13号和超丰早1号的幼穗和胚轴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继代培养中所建立的胚性愈伤组织无性系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变化及同工酶谱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无性系,继代培养过程中两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胚性愈伤组织无性系培养力降低的结果一致,其同工酶谱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获幼穗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大量试管苗。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发育时期及转管培养降低紫色分泌物浓度有密切关系。BA和2,4-D配合使用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4-D 2mg/L+BA(或KT)0.1mg/L的培养基上。从愈伤组织表面产生浅黄色、质地致密的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也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为了形成大量试管苗,进行了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和试管苗的增殖研究,再生能力通过无性系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7.
对水稻5个品种的种胚和11个品种的幼穗在含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并再生绿苗。品种间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对激素的诱导效应表现了基因型差异。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高于种胚。种胚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能力高于胚轴,胚芽鞘的未分化得绿苗。去分化培养基添加2,4—D2mg/1+KT0.5mg/1,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甚佳,并促进绿苗分化。选择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种胚的培养270天,幼穗的培养210天,仍有部分品种保持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8.
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发生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同一植株不同分蘖进行幼穗、花药培养,分别诱导双、单倍体愈伤组织。继代选出生长好的无性系用于耐盐变异体筛选,测定各无性系出现耐盐变异体的频率。计算单、双倍体无性系的变异体频率之比值(H/D)。据变异体发生机制的不同会导致单、双倍体愈伤组织出现变异体频率的不同,将几种可能机制的理论H/D值与实测H/D值比较分析,发现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的发生机制是具有显性作用的基因扩增,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相似文献   

9.
小麦离体培养若干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5个春麦品种幼穗,成熟胚和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着重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影响及长期继代,2,4-D浓度,低温处理对愈伤组织胚性保持的作用和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是最好的外植体来源,基因型是影响离体培养重要因素,长期继代培养会使胚性逐渐丧失,2-4mg/L的2,4-D浓度与其它激素适当配合可改善愈伤组织质量,保持胚性,5℃低温处理10d,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  相似文献   

10.
水稻体细胞愈伤组织抗寒性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抗寒性强弱不同的粳稻品种30份,进行胚及幼穗(0.5—1.0cm)体细胞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品种的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净生长量,不仅在不同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且在继代培养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15℃低温下继代培养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净生长量与品种孕穗期的扰寒性无关,幼穗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净生长量与品种的抗寒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将愈伤组织在15℃下培养25天,可作为愈伤组织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其净生长量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 ̄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单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阿勃小麦缺体植株未抽出的幼穗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了幼穗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从而建立了这些缺体的体细胞无性系。不同缺体间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上表明明显差异,阿勃2D缺体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缺体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与缺失的染色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雅安扁穗牛鞭草的幼穗为外植体,研究了2,4-D浓度和不同取材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继代培养时不同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幼穗下部为外植体接种在MS+2,4-D 7.0 mg/L培养基中,颗粒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100.00%;MS+2,4-D 1.0 mg/L是幼穗愈伤组织较为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出愈率为89.44%,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和生根率都可达100%,平均绿芽点数和生根数等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裸燕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3个裸燕麦品种不同幼穗长度的离体培养效应。结果表明:(1)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为1.0~2.0cm,出愈率为74.7%;(2)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3个品种的幼穗出愈率有显著的差异;(3)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4)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既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也可以通过胚胎发生途径来形成,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三种类型的小麦幼穗为材料,在幼穗的发育时期,去分化和分化培养基等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它们在离体培养下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苗的分化率以及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的行为,都因不同类型的小麦幼穗而产生显著差异,而且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苗的分化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我们认为,材料的基因型选择,可能是建立小麦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系统的一个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继代Wang草、日本看麦娘幼穗愈伤组织观察杂草对绿黄隆的诱导抗性特点。结果表明:继代过程中随着绿黄了生浓度逐渐增加,杂划是愈伤组织内乙酰乳酸合酶对绿贡人隆的敏感性明显下降,Wang草愈伤组织经6-12次继代,IC50约从1μg/L增至300μg/L;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不同外植体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小麦幼穗及花药的出愈率降低,幼穗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少、分化能力降低;抗赤霉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和分化频率降低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受粗毒素影响的程度小于感病材料。说明小麦成株抗赤霉病和幼穗愈伤组织抗赤霉粗毒素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苏丹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的再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苏丹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幼穗发育期以及配比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生长状态及其绿苗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度为1.5~5.0 cm的幼穗,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3.0 mg/L 2,4-D和0.2 mg/L KT,诱导频率达80%~90%,继代培养基中仍添加3.0 mg/L 2,4-D 0.2 mg/L KT,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快,且保持植株再生的能力;在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 6-BA 0.01 mg/L NAA或添加2.00 mg/LCPPU 0.01 mg/L NAA,经继代培养3~5代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保持在50%以上;在继代培养中选择外表呈白色、干燥、紧密、颗粒状的愈伤组织,是提高其再生植株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单细胞植株再生基础上建立起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系。本文是在前文研究基础上,以25个单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对无性系后代穗部产量构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部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广,有利的变异类型在第4代稳定遗传,并已繁殖到第8代。1994年和1995年优良稳定株系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有希望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株系。表明单细胞培养诱导和筛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