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鼢鼠灵”杀灭中华鼢鼠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被鼢鼠危害的草原面积达1300万亩,年损失牧草13亿斤,可供44.5万个羊单位采食一年。中华鼢鼠的危害,不仅是采食牧草,更严重的是其不断的挖掘破坏活动,造成草场退化,致使草场生产能力下降,载畜量减少,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控制中华鼢鼠的危害。我们引进了“鼢鼠灵”毒饵,力图通过药效试验,选择出适宜于我省牧区杀灭中华鼢鼠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鼠类的危害是我县草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鼠害有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蒙古黄鼠、旱獭、达乌尔鼠兔。分布面积达229.5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40.5%。尤以中华鼢鼠的危害为重。据对永丰乡12.26万亩草场  相似文献   

3.
金花 《内蒙古草业》2004,16(4):59-60
通过对草原鼢鼠的调查,分析了鼢鼠对草场的危害,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防治鼢鼠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ine—Eawards)是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各省区的一种害鼠。在我县的草场上危害尤为严重。1987年和1988年春季我们进行了中华鼢鼠的解剖观察工作。项目有体长、体重、雌雄比、发情期的观  相似文献   

5.
李花 《草业与畜牧》2007,(11):46-47
鼠害是导致草场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84年县草原站成立以来,即开展草原灭鼠工作。十多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草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有效地控制了漳县草场上以中华鼢鼠为主的鼠害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了草场资源,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鼠害是导致草场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84年县草原站成立以来,即开展草原灭鼠工作。十多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草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有效地控制了漳县草场上以中华鼢鼠为主的鼠害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了草场资源,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消灭草原鼠害,是保持和建设草原的有力措施。在两年的灭鼠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简报如下: 一、害鼠种类及其分布规律我县脑山草场的主要害鼠有中华鼢鼠(瞎老鼠)和旱獭两种,它们主要以食草为生。鼢鼠一般在平滩、大湾、土层较  相似文献   

8.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9.
化隆县草地鼠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明 《草业科学》2000,17(4):27-28
1997 ̄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掌握高原鼢鼠对天然草场产草量的危害程度,海北州结合2003年春季灭治高原鼢鼠的工作,对同宝牧场天然草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调查在一定的面积内以捕尽法,详细了解鼢鼠的数量、雌雄比例、怀胎仔数和对草场产草量的危害程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进一步掌握高原鼢鼠对天然草场产草量的危害程度,海北州结合2003年春季灭治高原鼢鼠的工作,对同宝牧场天然草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调查在一定的面积内以捕尽法,详细了解鼢鼠的数量、雌雄比例、怀胎仔数和对草场产草量的危害程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同仁县天然草场退化,“黑土滩”现象日趋严重。据2001年调查,中华鼢鼠危害面积达5.316万hm^2。为此,2001年8—10月、2003年4—6月,我们在全县4乡16个村实施中华鼢鼠灭治工作,面积5.69万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123.9%,捕捉中华鼢鼠21.77万只,使用资金109.11万元,平均灭治效果达96.8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甘南草原地下害鼠高原鼢鼠人工捕捉弓箭法的几种方式演变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通过在相同的鼠害危害草场进行现场对比试验,获得了最佳人工捕捉弓箭安置方法,为今后大面积防控高原鼢鼠提供可靠的人工捕捉弓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气候、地貌、草场类型、经济效益等特点对夏河县天然草地上主要危害鼠种及其分布情况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夏河县天然草场上主要危害鼠为仓鼠科鼢鼠亚科的高原鼢鼠和鼠兔科的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16.4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2.75%,并针对鼠害发生情况,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探索高原鼠兔和东北鼢鼠(以下简称鼠兔和鼢鼠)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下,对不同草场植被、土壤的危害,以便控制鼠害,保护草场。我们于1980年6~9月有在若尔盖县黑河牧场对鼠兔和鼢鼠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汇报于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呼伦贝尔东北鼢鼠的调查,分析了东北鼢鼠对草原的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等级评定。并对东北鼢鼠的防治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1 草原鼠害防治 鼠害是危害草原及人畜健康成长、阻碍畜牧业发展较为严重的灾害.2009年秋季调查显示,海晏县春夏秋冬四季草地鼠害严重,危害面积约达25.47&#215;104 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3.75%,其中高原鼢鼠危害面积约15.73&#215;104 hm2,土丘数平均约达200个/667 m2,高原鼠兔危害面积约达17.00&#215;104 hm2,平均密度约达6只/667 m2.  相似文献   

18.
夏河县是全省主要的牧业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黄河主要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分别贯穿境内东部和南部。广阔的草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它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草原鼠害大面积发生。据最新调查统计,夏河县天然草原上的害鼠有三目十一科四十六种,鼠害发生面积达30万hm2,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9%,其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2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43.46%,其中高原鼢鼠危害面积14.67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28.97%,平均鼠密度为11~48只/hm2,严重危害区达到60只/hm2;高原鼠兔危害面积7.3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14.49%,平均鼠密度为45只/hm2,严重危害区达到100只/hm2以上。在鼠害区平均牧草损失达30%以上,在严重危害区牧草损失达到60%以上,全县每年仅因草原害鼠采食损失的牧草可供10万个羊单位放牧一年。草原鼠类不仅采食牧草,与畜争食,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挖掘洞穴,推土造丘,形成大面积“黑土滩”和“鼠荒地”。由于鼠类危害和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制约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三化”草场面积达45.3万hm2,占全县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9.57%。其中,重度退化面积12.58万hm2,占退化面积的27.75%;中度退化面积2.15万hm2,占退化面积的71.03%;轻度退化面积0.554万hm2,占退化面积的1.22%。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县草原鼠害严重,长期高密度危害,加剧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连续2年采取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大规模防治,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鼠害活动和密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平均密度下降41. 01%、27. 2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防治前提高了3%~5%,每667m~2鲜草产量提高了约80kg。本文追踪调查后提出进一步做好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