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将制订生态旅游深度开发产品标准所包含的定性指标归纳为:承载力控制、自然环保、社区居民参与、环保教育、加强规管、清洁生产、绿色培训、全程跟踪。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的水平增长,并建立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建设和评价监控模型,最后将生态旅游深度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总体层(A)、系统层(B)、状态层(C)、要素变量层(D)4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梅燕  谢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25-1092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借鉴国内外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保护、开发、管理"三位一体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新模式(简称NRPTEM),该模式包括保护、开发、管理三大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人文生态保护、环境检测、科学规划、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社区共管、环境教育、管理创新12项工程,以及人为因素这项重要结构要素。阐明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中,保护、开发与管理三大系统及其内在的12项重要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为因素在三大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绍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37-2139
以昆明市西山区的森林资源为例,从森林资源禀赋出发,探讨了深度开发的原则和目标,最终提出了具体的策划内容和基本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旅游地SWOT分析法,将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环境和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列举,并依照矩阵形式,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可行性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水利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胡银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16-6017
提出了水利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导向模式,并对其包含的保护性原则、资源有价原则、循环性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文章提出了构建保护性开发导向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没能找到合理的开发模式,致使水利生态旅游的发展极为缓慢。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这一现状,分析了水利旅游的开发原则,并对开发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3-7244
分析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评估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设计了6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3类旅游产品,并讨论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8.
刘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67-9269
以广东省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为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基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意义都很大,但是在古村落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旅游规划水平低,保护意识不强等造成古村落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是想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探讨了古村落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它的生态容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11.
王纪玉  陈洪国  刘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02-11003,11077
为了深度开发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从区位与交通、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政府支持3个方面进行了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深度开发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打造精品线路、区域联动加强宣传、建章立制和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4个方面开发咸宁市文化旅游,为咸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作为湖南省一个农业大区,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客源市场等优势,其生态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构建并推行湘南"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异龙湖流域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异龙湖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及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开发水平低、水体污染加剧、沿湖湿地退化严重和面山森林植被较差等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异龙湖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省2001~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大大超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2001~2008年均存在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这反映出陕西省旅游资源存在很大压力,旅游业的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23-18725,18727
广西宁明花山旅游区自建设以来,以花山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是花山景区开发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快餐式"地浅层开发造成花山文化的破坏,深度挖掘花山文化内涵,以花山岩画为核心打造花山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有保护的梯级开发,从而实现花山文化传承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张钊  王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48-7351
综述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华蓥山生态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并在分析华蓥山生态旅游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涿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涿州市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利资源良好,又有数目众多的古迹文物,是开发农业旅游的良好地域。分析了涿州市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吴仕良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92-12794
对陕南循环发展的三大要素——政府决心、企业责任和群众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注重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才能进一步推动陕南地区的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特尔斐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陕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基层因子评估标准,并运用该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其不同地域系统的13个生态旅游景区(点)进行了评分,从而明确陕北生态旅游开发的等级系统,旨在指导其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