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肉牛自购进至出栏前这一饲养期间的管理要点1.1严把进场关及牛只的分群、合群对新购进的牛只在正式合群前首先要饲养在隔离圈舍中进行15天左右的隔离观察,在此期间要认真观察牛的精神状态,采食量及粪尿情况,确保健康牛只进场,亚健康及带病牛只无一进场。  相似文献   

2.
奶牛业的生产效益不仅取决于牛的品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还取决于牛的饲养环境.本文所说的环境是针对集约化养牛场的封闭式牛舍内环境,是指牛周围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空气质量等.牛舍的环境控制是在建设或改建及牛舍使用时要充分考虑的各种措施,用这些措施消除和减缓自然因素对牛饲养中的不利影响,保证牛只的健康,预防疾病,降低饲养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等.  相似文献   

3.
正在牛养殖过程中,瘤胃积食是一种常见病症,该病好发于春、冬两季,且多在年老体衰的牛只身上和饲养不良的牛只身上发生。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牛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具体介绍。1主要病因在临床上,牛发生瘤胃积食的情况多是由于牛只摄入过量难于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硬豆荚、秸秆、玉米糠等物质所致,也有部分是因为牛只劳役过度后急食而引发该病。发生瘤胃积食的牛只大多为年老体弱的牛只与劳役过度与饲养不  相似文献   

4.
巴里坤县冬季漫长,牛只饲养管理粗放、饲料单一、营养缺乏而舐食造成牛误食金属异物后,在腹压突然增加条件下而发生单纯性创伤性网胃炎。此病多发于个体牛只。  相似文献   

5.
<正>在牛养殖期间,想要提高整体经济收入,需要加强疾病防治与饲养管理。现如今,我国养殖行业已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方式,养殖数量持续增加,此时要注重疾病防治,反之一旦出现饲养管理问题,会使牛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大大减弱,增加牛只患病概率,为此要重视牛的饲养与疾病防治工作,现对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与预防方法展开如下汇报。  相似文献   

6.
<正>1影响分析1.1呼吸系统疾病牛只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给牛只饲养管理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主要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直接影响到牛只的健康。为此,在相关疾病进行综合防治时,需要分析相关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牛只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喂食管理对策,科学合理地控制牛群饲养管理计划。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在牛群饲养管理时,需要契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而设定科学严谨的季节性疾病防治对策,保证牛群饲养管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例如,在冬季牛群饲养管理时,若管理不得当,将导致大量牛犊患病,最终导致牛犊死亡,给牛群的整体繁衍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在不同季节开展饲养管理时,需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统疾病属于牛只饲养过程中多发疾病类型,发病情况错综复杂,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不当容易耽误疾病治疗,甚至导致牛只死亡。本文分析了牛食道梗塞、牛前胃迟缓和牛急性胃扩张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治疗措施,提升疾病治疗效率,降低牛只饲养风险,切实保障牧民利益。  相似文献   

8.
牛人工输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为提高受胎率,要抓好母牛的饲养管理,准确鉴定牛只发情,把握最佳输精时机,采用正确的输精方法,做好配种后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产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本地良种秦川牛资源和当地饲料资源,根据以往科学试验成果,提出本规范以生产替代进口的高中档牛肉。规范包括牛只选择;育肥期,肥育牛的营养与饲料,饲养与管理方法;以及肥育记录等。本规范适用于秦川牛以及含秦川牛遗传组成的杂种牛。生产中环境与饲养条件千差万别;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所提原则要求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10.
适时配种是确保提高奶牛繁殖受胎率的重要措施。当今随着奶产量的快速提高而营养、饲养相对滞后,导致了一定数量的牛只发情行为强度明显降低。在散放饲养模式下,牛只长时间走动、挤奶及吃料,使其更易产生疲劳,大大影响了牛只的发情表现。因此,散放饲养时对牛的行为观察更为困难,安静发情牛只普遍存在。这给适时配种带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不少牧场反映从澳洲和新西兰等国家新进口的牛只患有皮肤病,而且具有传染性,虽然不至于造成牛只死亡淘汰,但由于挠痒异常,也因采食受到干扰直接影响了该阶段牛群的生长发育。而此类疾病的防治不仅仅是药物的选择,更要从管理和牛只生长发育特点上给予关注。新进口牛只20多天的长远运输都在船上,由于活动空间狭小、饲养密度极大且海上阴冷潮湿等各种应激,再就是隔离场近两月多次检疫免疫和供应商能否提供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奶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牛只转运也越来越频繁,牛只运输造成的应激损失也成为养殖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试验研究了饲喂抗应激产品对牛只运输后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牧场为牛群结构和饲养管理良好的牧场,分别对运输的后备牛和泌乳牛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牛群在运输前及到场后饲喂相应的抗应激产品,对照组未处理。研究结果显示,运输前后饲喂抗应激产品极显著提高了后备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有助于增强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泌乳牛试验中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单产提高1.07kg/头,提示添加抗应激产品能够实现提升单产、增加牧场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现如今,牛养殖业表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态,在此背景下,科学管理和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牛养殖的质量。值得说明的是,饲养主在开展牛养殖工作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影响,牛只有可能出现一些疾病。此类疾病的出现对于养殖者而言,无疑是个难题。如果牛只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有效治疗,有可能引发牛只死亡。特此,本文全面分析牛的养殖和饲养技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牛只饲养过程中,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牛只的生长与繁殖。牛只患病后,将会显著降低采食欲望,生长发育速度减缓,甚至还会有死亡问题出现,进而严重损害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针对这种情况,需总结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促使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5.
1个体奶农 1.1做好牛只、牛舍环境的清洁卫生 保持牛只、牛舍的清洁卫生.提倡牛舍硬圈饲养,及时清除牛粪尿.更换铺填稻草或木悄,给牛创造舒适、松软、干燥、卫生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牛只的健康,同时又可以减少环境对原料奶的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会影响牛只的健康和原料奶的风味,给养牛户带来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牛舍空气中的含菌量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 1983年10月17日上午,我场4、5、6牛房76头(部分)3—18月龄乳牛(母),突然不食草料,腹泻,体温正常,有神经症状。在病牛当中,平时食欲较好的牛只病情重平时食欲较差的牛病情轻。发病与未发病牛只之间,除发病牛只全部于前一天下午吃食了从附近农村收购的青草;而未发病牛只都未食此青草之外,其它饲料及饲养管理方法全部相同。病牛均无前躯症状。经过综合分析,初步  相似文献   

17.
<正>牛胃肠炎病是牛饲养过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炎症集中于牛胃肠黏膜、胃部和胃肠深层组织等,患病后如果病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对牛只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牛只生产性能,甚至会直接导致牛只死亡,严重影响牛场的养殖效益。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牛胃肠病的发病隐患、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尽可能地降低疾病影响,保证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牧场中奶牛产后胎衣滞留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有许多牧场在饲养方面尤其是干奶牛、后备牛饲养方面存在误区,如精料用量过低或过高,粗料质量差导致干物质采食量低,长期不放牧,平时只关心泌乳牛,对干奶牛与后备牛几乎不关心,根本没有围产期牛只过渡饲养的概念.干奶牛健康状况不理想,后备牛体形偏小或偏胖等,会导致产后疾病比例增加,尤其在6~9月,胎衣滞留(即胎衣不下)牛只比例过高,有的牧场高达70%,使牧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会造成牛只黏膜发炎、糜烂,甚至坏死,同时会造成牛只腹泻,对牛只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对各年龄段以及不同品种的牛只都具有感染性。本文总结了1例牛病毒性腹泻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措施、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免疫接种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预防措施,帮助养殖户将牛病毒性腹泻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正> 天津市杏林食品厂奶牛队于1980年底建队,采用散放饲养方式,即集中挤奶时喂精料,挤完奶后将牛只放在散放圈(运动场)内自由采食粗饲料青贮和干草。经过三年实践考查,笔者认为因散放饲养争食相残的应激因子刺激而影响部分牛只的采食量及产奶量,有个别牛只甚至因此而被淘汰。 该厂奶牛队饲养成母牛95头,泌乳牛的平均饲养头数为85头,共分三个散放饲养圈,每个圈设简易食槽,每头牛平均占食槽一米宽。每天有专人负责向简易食槽供应青贮和干草。并有一个挤奶间,可以容纳30头泌乳牛挤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