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杂草水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种杂草-婆婆纳(Veronica didyna Linae)和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lib)全株水浸提液分别处理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子,结果表明:婆婆纳水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高浓度的簇生卷耳水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则表现为促进作用,但萌发率达到对照组水平所需的时间随浸提  相似文献   

2.
刘光明  李倩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55-56,60
为科学鉴定婆婆纳属3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为野外观察及药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对波斯婆婆纳、婆婆纳和直立婆婆纳的外部形态及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波斯婆婆纳、婆婆纳和直立婆婆纳在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等都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叶的形态、叶柄、花柄、果柄的长短,花的颜色、大小,果的形态以及叶柄、根的构造,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4.
从吐鲁番盆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3株双孢放线菌(Actinobispora),编号为HV4-5,5-4和HVS-8,经鉴定为两个新种。菌株HV5-8和5-4为自溶双孢放线菌(Actinobisporaautolyticasp.nov.),菌株HV4-5为新疆双孢放线菌(Actinobisporaxinjiangensissp.nov.),它们在气丝和基丝上均形成成纵对孢子和单孢子,胞壁为Ⅳ型。  相似文献   

5.
从陕西不同地区采集蔷薇科、豆科、茄科等植物上具有炭疽病病症的标样85份,共分离得到炭疽菌菌株41株,选取21株菌株构建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1个果园周边寄主的炭疽病病原菌可初步分为8个类群,选取其中5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的菌株除可侵染苹果外,还可侵染猕猴桃、辣椒、梨等寄主。对其中6个分类单元的10株菌株在苹果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有伤接种均可发病;而归属为尖孢炭疽菌、猪毛菜炭疽菌和西蒙德炭疽菌的菌株无伤接种不能发病,证明它们对苹果没有致病性;而分别归属于果生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和松针炭疽菌的菌株无伤接种都可以发病,并表现出典型的苹果炭疽病症状,说明它们对苹果均为初侵染源,具有致病性,进一步证明果园周边梨、辣椒、猕猴桃等寄主可以作为苹果炭疽病潜在的初侵染来源,为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鉴定辽宁省部分地区疑似炭疽病的蓝莓病株的病原,为蓝莓病害的防控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辽宁省兴城市和庄河市的疑似炭疽病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从所分离获得的两类菌株中选择形态学不同的代表菌株LNSW1和B-Cg1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观察两个代表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代表菌株LNSW1和B-Cg1的真菌核糖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5.1软件中邻位加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基于病原菌rDNA-ITS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利用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的特异性引物对CgInt2/ITS4和CgInt/ITS4对代表菌株进行特异性扩增,采用菌丝块叶片接种法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代表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从辽宁省部分蓝莓产区罹病植株上共分离纯化得到36个菌株,根据各菌株的形态学差异将其分成两个类别,两类别中代表菌株LNSW1和B-Cg1在菌落颜色及分生孢子形态上具有较大差异,且与已报道的炭疽菌属当中的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形态特征相似;两个代表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为557和547 bp,通过基于真菌核糖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NSW1与GenBank中尖孢炭疽菌菌株AB729126、KF698729、EU886755聚在同一分支,B-Cg1与胶孢炭疽菌菌株JF923828、KF516931、GU174547聚在同一分支,相似度分别为99%-100%;两对炭疽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再次证明所获代表菌株分别为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菌丝块接种8个蓝莓品种的叶片及枝条均可致病,两类病菌回接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较为相似,尖孢炭疽菌对蓝莓的致病稍强于胶孢炭疽菌。【结论】通过对辽宁省蓝莓主产区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基本明确辽宁省部分地区的蓝莓炭疽病是由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来入侵杂草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和直立婆婆纳(V.arvensis)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豇豆、蕹菜、玉米、菜豆、南瓜、辣椒等6种农作物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为研究波斯婆婆纳和直立婆婆纳的入侵机理及其有效防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生测法,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波斯婆婆纳和直立婆婆纳整株及其根、茎、叶的0.05g/mL水浸提液对豇豆、蕹菜、玉米、菜豆、南瓜、辣椒等6种农作物种子发芽率、幼根长、幼根干质量、幼叶长、幼叶干质量的化感作用。【结果】波斯婆婆纳和直立婆婆纳各部位水浸提液对豇豆、蕹菜、玉米、菜豆、南瓜、辣椒等6种受体植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综合而言,与其各自其他部位水浸提液相比,波斯婆婆纳叶水浸提液和直立婆婆纳整株水浸提液对6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其中,波斯婆婆纳叶水浸提液可使上述6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率分别下降54.6%,71.9%,5.0%,56.1%,36.7%,24.6%,幼根长度分别下降0.28,1.58,4.39,2.58,0.96,0.70cm,幼根干质量分别下降0.04,0.09,0.29,0.09,0.12,0.10mg,幼叶长度分别下降0.08,0.13,0.85,1.35,1.54,0.41cm,幼叶干质量分别下降0.04,0.05,0.22,0.45,0.55,0.24mg;直立婆婆纳整株水浸提液可使上述6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率分别下降53.3%,43.9%,36.6%,26.7%,44.0%,30.0%,幼根长分别下降1.10,1.88,2.13,2.19,0.71,1.12cm,幼根干质量分别下降0.12,0.19,0.12,0.13,0.14,0.14mg,幼叶长分别下降0.40,0.73,0.87,1.02,1.21,0.52cm,幼叶干质量分别下降0.11,0.12,0.30,0.38,0.44,0.28mg。波斯婆婆纳各部位水浸提液对豇豆、蕹菜、玉米、菜豆、南瓜、辣椒等6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RI)分别为-0.229,-0.268,-0.203,-0.417,-0.461和-0.514,直立婆婆纳各部位水浸提液对上述6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250,-0.371,-0.215,-0.402,-0.454和-0.633。【结论】直立婆婆纳对6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波斯婆婆纳;6种受体植物对2种供体植物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敏感性强弱顺序一致,均表现为辣椒>南瓜>菜豆>蕹菜>豇豆>玉米。  相似文献   

8.
陕西线辣椒炭疽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炭疽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采自陕西省宝鸡市线辣椒主产区具有炭疽病症状的80份线辣椒果实样品进行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从80份病样中共鉴定出4种不同的炭疽菌,即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菠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inaciae)和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4种炭疽菌所占比率依次为83.75%、13.75%、1.25%和1.25%;尖孢炭疽菌对线辣椒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大豆炭疽菌,菠菜炭疽菌对线辣椒致病力较弱,博宁炭疽菌对线辣椒没有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25℃、连续光照、pH=6、碳源葡萄糖、氮源酵母浸膏最适合尖孢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膏最适合尖孢炭疽菌菌株产孢;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7、碳源果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大豆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黑暗、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脯氨酸最适合大豆炭疽菌菌株产孢;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9~11、碳源麦芽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菠菜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黑暗、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菠菜炭疽菌菌株产孢。在陕西省线辣椒上发现尖孢炭疽菌,为首次报道;在辣椒上发现菠菜炭疽菌,亦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几个炭疽菌株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对8个炭疽菌株分离物进行鉴定,明确了核桃、枣、山茱萸、棉花和柑桔寄主上5个分离菌株为胶孢炭疽菌;大豆寄主上分离菌株为黑线炭疽菌;辣椒寄主上分离菌株为黑线炭疽菌;辣椒寄主上分离菌株为辣椒炭疽菌;西瓜寄主上分离物为瓜类炭疽菌。  相似文献   

10.
江彤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49-1150
以4种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株炭疽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抗血清可分别与15个同种胶孢炭疽菌抗原中的大多数发生阳性反应,而只能与少部分不同种炭疽菌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这说明同种的胶孢炭疽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种的炭疽菌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郊早春杂草的生态位计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野外调查了上海市郊261个样地早春杂草的生态重要值,共计出现106种杂草,计测了其中84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采用主坐标排序法(principal axis analysis,PAA)对84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关系进行了二维排序,并分析了主要杂草与伴生种的生态位重叠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位最宽的前10种杂草分别为猪殃殃Galium aparine(0.442)、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0.341)、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0.336)、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0.300)、大巢菜Vicia sativa(0.297)、泽漆Euphorbia beliocopia(0.297)、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0.292)、野塘蒿Conyza bonarinisis(0.278)、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0.256)、葎草Humulus scandens(0.236);2)与主要杂草猪殃殃生态需求相似的种类主要有波斯婆婆纳、葎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果毛茛等,与重要外来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态相似的主要有春一年蓬、葎草、猪殃殃等,刺果毛茛的主要伴生杂草有野老鹳草、棒头草Polypogon fugax、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等;3)根据生态位重叠关系,84种主要杂草大致可以分为湿生、旱生和草坪杂草3种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于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QZ8是山核桃干腐病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阿拉伯婆婆纳种子播种试验,比较安康市与其他地区的生长发育状况差异,以期为引种栽培做参考依据,并将本地野生阿拉伯婆婆纳引入安康园林绿化中应用,可以缓解国内绿化草本植物种子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以本地阿拉伯婆婆纳种子和非本地阿拉伯婆婆纳种子为试验材料,对阿拉伯婆婆纳进行播种和移栽试验。经试验观察和数据结果分析得出,阿拉伯婆婆纳的繁殖能力强,在最适宜的环境与普通环境条件下,经播种后种子的萌发率基本都能达到80%以上,经移栽的幼嫩植株的成活率也能达到75%以上。阿拉伯婆婆纳适应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生长速度快,绿期较长,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强。冬季还可以持续覆盖裸露地表,夏季也可以搭配其他园林植物栽培,应用于花坛、花境等提高景观美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波斯婆婆纳营养生长特点及其对有性繁殖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随机采集的47株波斯婆婆纳为测试材料,对其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有关指标进行测量,探讨其营养生长对有性繁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没有密度制约、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波斯婆婆纳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同构件间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不同个体间却比较一致;直立茎数量、直立茎长度和直立茎干重与果实数量之间均呈较高的相关性,匍匐茎主要通过影响直立茎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数量而间接地影响果实的产量,匍匐茎还可减少果实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 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番茄叶霉病菌(Fulria fulva(cooke)Ciferri)为供试菌种,并以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紫花苜蓿(Medicagos sativa)、野燕麦(Avena fatua)、婆婆纳(Veronicapersica)、番茄(Lycopersicon escuientum)等5种作物种子为供试对象,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初步测试了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鬼臼毒素对油菜菌核、脱氧鬼臼毒素对辣椒疫霉活性最好,其抑制率分别为87.42%和85.7%;除草活性研究表明,鬼臼毒素对反枝苋和野燕麦根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3.39%和86.28%,脱氧鬼臼毒素对婆婆纳、野燕麦和反枝苋根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5.62%,89.46%,84.48%。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抑菌和除草作用的研究为其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源抑菌剂和除草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舒  李汉骏  查美玲  付鸣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5-11597
[目的]对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和摇瓶发酵产酶复筛从农田稻草堆的土壤中筛选出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并对其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优化,同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8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1株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RSC1,发酵产酶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含1.3%CMC-Na,0.1%酵母膏和0.1%MgSO4时其产酶活性最高。对该菌进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丝状真菌RSC1与毛霉属真菌Mucor amphibiorum相似度为97%,故将该丝状真菌命名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分离纯化的菌株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该结果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两种密度的生境中随机采集阿拉伯婆婆纳(V eron ica p ersica)为测试材料,对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有关指标(根干重、直立茎干重、匍匐茎干重、果实干重、直立茎长、匍匐茎长、匍匐茎数量、直立茎数量、果实数量等)进行测定,探讨该植物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营养生长对其有性繁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阿拉伯婆婆纳的营养生长对其有性繁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果实干重和果实数与直立茎的资源配置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条件下只有部分营养器官的生长会显著影响其有性繁殖,而低密度条件下所有营养生长都会对其有性繁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睫毛婆婆纳(Veronica hederifolia L.)又名常春藤叶婆婆纳,为玄参科婆婆纳属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睫毛婆婆纳原产欧洲、西亚和北非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当地极为重要的麦田杂草.该种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江苏南京和浙江定海有分布.通过其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小麦、油菜、早熟禾和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培养试验,研究睫毛婆婆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睫毛婆婆纳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4种受试植物种子萌发、根长和幼苗干重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3个生测指标中,根长表现最敏感.在最高浓度(0.20 g/ml)下,高羊茅、早熟禾、小麦和油菜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392 9、-0.511 5、-0.118 0和-0.776 5.不同植物对睫毛婆婆纳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油菜最敏感, 其种子萌发、根长和幼苗干重在最高浓度(0.20 g/ml)下的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345 4、-0.776 5和-0.388 9.  相似文献   

19.
关中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和施药时间,采用快灭灵、巨星、霸草灵和麦喜4种除草剂对关中冬麦田阔叶杂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4种药剂在不同时期施药的除草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冬前施药防效优于春季施药,快灭灵、巨星、麦喜这3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婆婆纳、猪殃殃、播娘蒿具有明显的防除效果.生产中除草用药的关键时期应掌握在11月中、下旬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