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杉木缩顶病及其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杉木缩顶病为害枝、梢顶芽和主梢,症状大体可分4种类型:1.侧枝顶芽感病枯死;2.主梢顶芽枯死,偶而发生梢枯,枝梢丛生;3.主梢顶芽感病后,不定芽大量萌生并相继感病,以致植株顶端萎缩,停止生长;4.枝梢顶芽正常,但其上可产生数个溃疡斑,病斑不扩展,不引起枝梢枯死。经组织分离和接种试验,主要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 guepini,其次是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3.
杉木缩顶病Pestalotiopsis guepinii(Desm)Stey是近年来较严重的杉木病害之一。它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一般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表现症状,6月中旬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到8月下旬病害因高温少雨而减缓发展,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而减缓至11月上旬停止发展。30℃以下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一般危害10年生以下的幼林,以3—8年生幼林容易感病;北坡、山脚洼地生长良好的林分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4.
杉木缩顶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正> 几年来,我们在云和县景宁林业总场,用扑草净和除草醚在杉木苗圃地进行了除草试验,除草率达70%。现将试验结果介绍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扑草净(50%可湿性粉剂),宜做土壤处理,苗木根系和种子在其毒土下面一般比较安全;对双子叶杂草杀伤力强,对单子叶植物有一定的杀伤效果。除草醚(10%),对单子叶杂草杀伤力强,用于针叶树较好,因其刚出土幼苗带壳。而一些杂草幼芽易被杀死。  相似文献   

6.
报道雀丽毒蛾在江西首次大面积危害杉木林,对其成虫、卵、幼虫和蛹进行形态描述;阐述观察到的生活习性,根据该虫的危害特点,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杉木是安徽省南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尤其是国有蔡家桥林场人工杉木林占总林分面积的54%以上。近年来,白蚁对杉木危害面积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严重影响林分质量,为此,笔者就白蚁对杉木危害及杉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国有旌德县蔡家桥林场地处皖南中低山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0℃;年降水量1522.7毫米,集中分布在6、7、8三个月,其次为2-3月,其中6月份最多,常有洪水出现,9月份降水量骤减,又会出现“夹秋旱”,对林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年蒸发量125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  相似文献   

8.
在苗圃和杉木林下分别设置7个施肥处理(正根源0.5%浓度×1、正根源0.5%浓度×2、正根源0.5%浓度×3、正根源0.5%浓度×4、普通营养液0.2%浓度、尿素+复合肥0.5%和等量的水),其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苗圃地中7个施肥处理间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  相似文献   

9.
此次会同县的发现,是继南平与建瓯之后又一超过每公顷一千立方公尺的杉木林分,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抓住了最高丰产水平,且便于我们抓两头带中间,普遍提高生产水平;而且有助于开展科学的选种育种工作。希望各地林业部门,都注意发现各地的精英树,或最高丰产林分。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夏,在安徽省东至县建新、石城、良田等乡当年营造的杉木林地发生短额负蝗Atreactomorpha sinensis Bol.的危害。经调查发现,每平方米虫口3~10条,虫株率平均达90%以上,受害面积超过六十多公顷,严重  相似文献   

11.
肉桂突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桂突细蛾 Gibbovalva quadrifasciata(Stainton)是樟科植物叶部重要害虫 ,在漳州华安 1年发生 8代 ,世代重叠 ,以蛹于 1 2月中、下旬在地表落叶、杂草和树皮缝中越冬。翌年 2月底、3月初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潜入叶表皮取食叶肉组织造成叶枯黄凋落。虫害在林分的上部发生重于中、下部 ,林缘重于林内。用 5 0 %久效磷乳油、5 0 %甲胺磷乳油、40 %氧化乐果乳油常规喷雾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用做树干注射可明显降低害虫发生率。幼虫期主要天敌有姬小蜂科 2种和扁股小蜂科 1种 ,蛹期有姬小蜂科 2种  相似文献   

12.
褐纹大尺蛾在山东荣成地区1a发生1代,以蛹于土中越冬。翌年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雌蛾只交尾1次,雄蛾可交尾1-2次。单雌产卵量1054-1702粒。卵期28-46d。雌蛾寿命9-11d;雄蛾7-8d。5月上旬出现幼虫,共8龄,历期112-126d,一头幼虫可食叶440.6-483.2cm^-2。蛹期232-249d。捕食性天敌有广腹螳螂、中华广肩步行虫、敌和三突花蛛、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寄生性天敌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扣笼的方法对白刺古毒蛾进行了食量及防治指标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古毒蛾虫口密度与白刺鲜草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古毒蛾虫口密度的增加,白刺鲜草产量明显降低。初步确定了古毒蛾的防治指标为12.78头.m-2,古毒蛾的经济允许水平为4.33%。  相似文献   

14.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2龄幼虫的野外防治结果表明,5%桉油精乳油和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在施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和18.3%,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施药后6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持效性,在野外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灰斑古毒蛾,相比之下5%桉油精乳油的防治效果优于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和研究表明,灰斑古毒蛾的处女雌蛾对林间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雄蛾对林间的雌蛾没有引诱作用。林间的雄蛾对处女雌蛾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全天,每天有两个反应高峰,强峰为8:00—9:00,弱峰为22:00—23:00。其他时段虽有趋性反应,但反应强度比较弱,认为雄蛾对处女雌蛾的昼夜节律为"双峰式-全天型"。顺6-二十一碳烯-11-酮对灰斑古毒蛾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可能是其性信息素组分之一,而且,在所有的供试剂量中,1 000μg的顺6-二十一碳烯-11-酮诱捕效果最好,为该虫的最佳剂量。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灰斑古毒蛾成虫发生期监测表明,第2代成虫扬飞的开始时间为9月13日,扬飞高峰期为9月17日,扬飞末期为10月22日,成虫扬飞的持续期为40天。  相似文献   

16.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7.
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在云南宣威1 a发生1代,危害云南松,以2龄无肢若虫在针叶上越冬,3龄雄若虫3月上旬出现,并爬出蚧壳结茧化蛹,雄成虫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雌成虫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5月下旬—7月中旬孵化涌散。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为该虫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8.
白蜡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主要为害白蜡树 F raxinus sp.,在西宁市 1年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化学防治适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雌虫成虫期 ,用 4 0 %氧化乐果或天王星 2 0 0 0倍液均匀喷洒 ,杀虫效果 93%以上 ,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0.
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sis Willemse是广西桂林市危害森林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桂林1a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为孵化盛期,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一直到10月中旬.选择在湿润的河滩地产卵.在跳蝻期喷施2%苏·阿维、18%甲氰菊酯等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