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2.
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天 《福建茶叶》1994,(4):31-32
一、我县茶叶现状(一)我县现有茶叶面积15768亩,投产面积12998亩,1993年茶叶总产量为347吨,平均单产仅267公斤,茶叶单产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产茶园所占的面积大,有11050亩,所以提高单产是我县茶叶生产能否上去的关键。(二)我县低产茶园大体上有两种类型:1·一类是30-40树龄的老茶园,全县大约有4000亩,主要分布在南阳镇,管理粗放,呈半荒芜状态,单产甚低,一般亩产不过10-15公斤。2.另一类是条栽的常规茶园,是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展的比较集中连片的茶园,不少菜园由于建园质量不高,缺株、断行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据统计,199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179.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42万亩,平均亩产茶叶39公斤,低于全国茶叶平均亩产45公斤的水平。我省茶叶单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茶园杂草危害严重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一、茶园杂草种类及其危害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一般种植的行株距150×30—40厘米,五、六年左右才能封园。因此,封园  相似文献   

4.
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生产铁观音等名茶。现有茶园面积一十万九千三百一十三亩,其中开采茶园七万三千多亩,一九八○年茶叶总产达四万二千一百四十八斤,平均亩产仅五十市斤。因此,大力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县茶叶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德宏州茶园总面积达35.4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7.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茶叶总产量20983t,平均单产67.3kg。茶农人口28.7万人。按照云南省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界定,单产低于50kg/亩的投产茶园都归为低产茶园,现有低产茶园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占投产茶园面积31.2万亩的49%,主要分布于上世纪50年代和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海鸥农场三大主业(甘蔗、橡胶、茶叶)之一,一九八八年,我场的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场茶叶面积达到4184亩,比八七年2693亩提高了55.4%。投产茶园1943亩,总产干茶5320担,比八七年4240担增产25.5%,平均亩产干茶2.74担,比八七年亩产2.26担增产21.2%。新种茶园1517亩,平均成活率70.6%。回顾一年来,我们在茶叶生产上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我县组织茶园承包户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三年来,改造低产园近千亩,特别是何家乡改造面积占现有承包茶园的21.2%,并已初见成效,如文图村江秀汉户,1984年改造的5.91亩茶园,树高树幅达80×130Cm,亩产从改造前的15公斤提高到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海鸥农场三大主业(甘蔗、橡胶、茶叶)之一,一九八八年,我场的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场茶叶面积达到4184亩,比八七年2693亩提高了55.4%。投产茶园1943亩,总产干茶5320担,比八七年4240担增产25.5%,平均亩产干茶2.74担,比八七年亩产2.26担增产21.2%。新种茶园1517亩,平均成活率70.6%。回顾一年来,我们在茶叶生产上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实行茶蔗配套,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溪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年产茶叶6000多吨。据1983年全县茶园普查,当时茶园面积为103574亩,其中亩产50kg以上的一类茶园有15751亩;亩产250kg以上的高产茶园有3000多亩;而亩产25kg以下的三类茶园有50785亩,占总面积48%,低产茶园面  相似文献   

10.
茶叶的单产、品质、成本和销售是构成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保证茶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则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余姚县茶场,地处县城南郊四明山麓,1965年由果牧场改建为茶场,现有茶园855亩。十七年来,坚持科学种茶,平均单产直线上升。1974年亩产超过200斤,1975年亩产超过300斤,1979年亩产超过400斤,1982年830亩茶园总产干茶4349担,平均亩产524斤。其中亩产在500斤以上的茶园面积529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63.7%;亩产400斤以下的茶园基本消失,实现了茶叶大面积均衡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1.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现有茶园面积19.4万亩,1995年茶叶总产量9564吨,总产值8685万元,平均亩产49.3公斤,亩产值448元,其社会平均值是低效益的。现有茶园面积中,绝大部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开辟的。受到以生产为导向、从生产到市场思想的指导,忽视“质重于量”的原则,没有市场竞争意识,所以大部份的茶山是低水平的,这就导致我市茶叶生产存在大面积低产、低质、低效的现状。有鉴于此,今后我市茶叶生产的发展之路,必须抓好三点:一是茶园建设要走稳产、高产基地化之路。新建茶园和改造低产茶园,既要有任务,更应该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要…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产茶园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坪  黄婺 《中国茶叶》1991,(4):18-19
浙江省目前茶园总面积为250.7万亩,其中70年代发展的茶园占50%以上,1990年产茶11.2万吨,亩产干茶49.1kg 总产值约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约1.8亿元。茶叶收成的好坏,于国、于民都有重要影响。一、中产茶园改造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承包责任制不够完善,茶叶市场大起大落,导致茶叶生产滑坡,茶园树势衰退,中、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特别是中产茶园,全省为170多万亩,主要是70年代期间发展的,现正当壮  相似文献   

14.
闽清县地处闽江下游,属中亚热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几年来该县共改造低产茶园2980亩,占总面积的1/5左右。平均亩产从改前的38公斤,上升到87公斤。年增茶叶146吨,1996年生产名优茶21.5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6.5万元。初步改变了长期低产、低效的状况,开创了茶叶生产新局面。(一)推行“四改四结合”的方法,改造低产茶园1.改土改园与改树相结合。改土改园重点抓住深翻土层,整修梯坎,畦内侧修建“竹节沟”及重施有机肥。达到改善土壤环境和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深翻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00公斤,尿素…  相似文献   

15.
承包带来的新变化贵州省湄潭县永兴区流河渡乡茶场,建于1974年,现有茶园254亩,其中幼龄茶园20亩。1979年,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982年,220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干茶达130斤,以后由于责任制不健全,领导不力,管理松散,致使茶场连续两年减产欠收。1984年茶叶总产比1982年下降3.7%,总产值只有21000元。  相似文献   

16.
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顺 《福建茶叶》1992,(2):31-31,46
一 建立生隐茶园目的与意义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园48400亩,1991年产茶1936吨,产值953.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9%,茶叶亩产平均仅40斤,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叶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耕作粗放,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7.
我们钱王铺大队,现有水田598亩,茶园251亩,其中投产的茶园171亩。一九七二年粮食总产达68万斤,平均亩产1453斤;茶叶总产299担,平均亩产175斤。一九七二年大队的集体收入154292元,其中茶叶收入40835元,占大队总收入的26.46%。  相似文献   

18.
丰产茶园的肥力指标,国内已有不少报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培育优质丰产茶园及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措施亦有差异。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70余万亩。有不少高产茶园亩产300公斤以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茶园亩不足50公斤。改造低产茶园,培育高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在湖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做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溪县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狠抓低产茶园的改造,茶叶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注重市场信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产规模,改变花色品种,出现产销两旺局面。茶园面积也逐年增加。但新垦茶园的规划管理却成为薄弱环节,对茶叶生产合理布局强调不够,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对此必须认真对待。 建国以来,安溪县茶叶生产和布局是由内安溪到外安溪、中低山到丘陵地的方向发展的。建国初,全县只有茶园2.09万亩,1988年茶园普查时巳达10.35万亩,当年全县平均亩产只有50斤,针对单产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