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连江县收集调查307块湿地松人工林标准地,分别以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及标准差、林分形数为因变量,以林分平均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蓄积量、标准差、形数回归模型,据以编制连江县湿地松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精度符合要求,可在大面积森林资源清查中用于测算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2.
杨树立木材种材积成数与胸高直径呈极紧密相关。拟合回归模型9个,分别测算不同规格的材种材积成数,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用林分蓄积量分别乘以各材种材积成数,可求得林分中各材种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3.
蓄积量是林分调查的一个重要因子,文章针对蓄积量测定的常用方法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蓄积量的测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分单位蓄积量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总体蓄积量的准确程度.本文就宜君县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提高油松林分蓄积量调查精度的方法做一探讨,为渭北地区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定量测算小班蓄积量,提高调查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 ,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结合二元材积表测算标准地蓄积量。误差分析表明 :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 ,精度高于一元材积表 ,可达到接近用二元材积表的测算水平 ,且不增加野外调查工作量 ,在实践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安化县杉木人工林相似林分内设立样地,测量样地对角线上26株林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用Excel软件建立地径与胸径、胸径与树高的回归模型,再测量采伐木地径,用回归模型预测采伐木的胸径和树高,推算采伐木蓄积量。同时,采用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林木蓄积量,并与采伐作业设计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的林木蓄积量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相似林分样木因子回归模型推算采伐木蓄积量方法接近采伐作业设计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7.
林分疏密度是说明林木对空间的利用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也是换算林分立木蓄积量的指标。因此,林分疏密度的准确与否,对求解林分立木蓄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林分疏密度的一般测算方法是以现实林分平均树高之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总断面积与标准表(疏密度1.0)相应平均树高之总断面积相  相似文献   

8.
林分疏密度是说明林木对空间的利用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也是换算林分立木蓄积量的指标。因此,林分疏密度的准确与否,对求解林分立木蓄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林分疏密度的一般测算方法是以现实林分平均树高之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总断面积与标准表中(疏密度1.0)相应平均树高之总断  相似文献   

9.
各类土地面积和各类型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是森林调查的两项重要指标。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是通过少量样地材料对影响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各项因子(包括质和量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森林调查中采用抽样方法测定林分蓄积量,并借助地方标准表的断面积和蓄积量求算调查林分的蓄积量。该法并非在全国都能实施。所以我们介绍一种测定林分的断面积G 和平均树高H 以及形率q~2等因子求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鲁山林场油松抚育间伐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鲁山林场油松采取抚育间伐、林地清理等改培措施,结果表明:试验林分比对照林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增长,其中试验林分1的蓄积量比对照提高2.01m3,试验林分2的蓄积量比对照提高0.68m3;林分稳定性有所提高,试验林分的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比对照林分高,改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松人工林45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的生长,提高大径材的比例,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2012年极强区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5.8cm,大径材株数比例达到90.32%。适度地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过度地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林分自然稀疏强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极强区枯损率最低,仅为0.125%。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总蓄积量。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603.991 5m3/hm2。极强区大径材蓄积量最大;强度区大径材株数最多,中度区次之。综合考虑,中度区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1973年设置的不同类型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试验地进行了抚育间伐促进林分总蓄积量增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试验区林分总蓄积量最高,为242.097 3 m3.hm-2,其次是D试验区,为212.109 3 m3.hm-2,分别较A试验区提高18.5%和3.8%;B试验区较C试验区林分总蓄积量提高22.4%。适时、合理地抚育间伐可有效促进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总蓄积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旺业甸林场固定标准地林木树高和胸径的调查数据,分别比较了平均实验形数公式法、平均实验形数标准木法和一元材积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和林分蓄积组成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的蓄积量中,任意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测算混交林树种组成系数不一致的,对优势树种(优势树种相同时,对低于5%的树种)的蓄积系数差值分类后进行符号检验,3种方法的蓄积组成计算结果在0.05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因此,平均实验形数法可以用于林分蓄积和蓄积组成的估测。对林农或家庭林场而言,平均实验形数公式法的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以林分构成因子——林分胸高总断面积及林分平均高,估计林分蓄积量的办法,选取9种方程求解参数,配合了最优林分蓄积量经验方程,制定出《福州地区人工杉木林分蓄积量表》,对完善我省林业数表的种类、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从1个变量的变异估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异,称为回归关系。在林业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利用这种关系实现以简单测量代替复杂测量,减少工作量提高估测精度,或借以编制各种林业用表等。诸如:前次经理目测蓄积量与本次调查实测蓄积量之间的关系;判读蓄积量和实测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林分胸高断面积与林分蓄积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常呈直线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选用理查德方程和Schumacher为基础模型,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方法求解模型,在最优基础模型中引入哑变量,建立可兼用于采脂与未采脂林分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两类基础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模型决定系数均超过了0.9,其中Schumacher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在该模型引入哑变量后,拟合出的断面积与蓄积量模型决定系数提升为0.9927与0.9972,模型精度提升为96.1%与97.2%。对哑变量模型做配对t检验,其p值均大于0.05,表明模型可用于估测采脂与未采脂不同经营措施湿地松林分断面积与林分蓄积量,可作为湿地松林分蓄积量测算与林分经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一些省(区)编写的森林调查技术规定(或细则)中,对于幼龄林的蓄积量调查,都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规定:凡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不进行蓄积量调查;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按蓄积量调查的有关规定,调查林分中≥5.0cm的立木蓄积量。执行这一规定的正确方法,无疑应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必须认真地进行目测调查,确定出全林分立木(含<5.0cm的立木)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值,作为是否需要进行蓄积量调查的判断依据。显然,所确定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值,是真正代表小班全林分平均水平的特征值,应填写在小班调查卡片的相应栏目内,作为确定小班经营措施和建档管理的基本依据。 (2)当目测调查所确定的林分平均胸径为≥5.0cm时,再按有关规定对林分中≥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面积蓄积精度计算与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类土地面积来源于调绘的基本图,以小班为单位逐级控制求算。计算精度时应考虑误差产生的因素,选用适宜的公式求算误差值,衡量调查面积与实际面积的精度。各林分蓄积量,都是先测得某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再乘以该林分的面积而得总的蓄积量,在计算精度时应考虑材积表误差,面积误差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误差,以衡量林分蓄积量实际精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林分平均胸径和株数推算亩蓄积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杉木标准地,实测标准地内每株树木胸径,查一元材积表求算亩蓄积量,并算出标准地的平均胸径和林木株数.选择林分平均胸径和株数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该模型经检验适用.调查取得杉木平均胸径和亩株数后,利用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即可推算亩蓄积量,在林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