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理想的棉铃虫诱集作物——苘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理想的棉铃虫诱集作物——苘麻近几年,棉铃虫的猖獗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1993~1995年在永清县进行多点调查研究,发现苘麻是棉铃虫特别是二代棉铃虫的理想诱集作物。据调查,二代棉铃虫在苘麻上落卵量是棉田的10~12倍。因此,可以在测...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nbner)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危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存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新疆地区一年发生3代,是我国新疆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猖獗成灾,发生多、为害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棉铃虫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棉花总产量的15%~20%,有时甚至超过50%,年经济损失近亿元近年新疆棉区棉铃虫发生严重在蛾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棉花上,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小麦上,二、三、四代在棉花上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预测近几年内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仍呈上升趋势,势必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1 棉铃虫大发生的概况及特点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部分棉区暴发成灾,仅山东、河北两省减产皮棉1亿公斤左右。1992年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江苏北部、安徽淮北、湖北及辽宁部分地区大暴发,在各种作物上棉铃虫第1—4代累计发生3.34亿亩次,在棉  相似文献   

5.
我县1990年以前,棉花种植面积一般都在1333.33~1533.33hm2之间。当时棉铃虫属偶发性害虫,为害较重的1984年,皮棉损失38.4kg/667m2。进人叨年代,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开始成为棉花上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尤其是1990、1991和1995年,因棉铃虫为客每667m2损失皮棉分别为67.5、563和45Kg。在棉铃虫大发生的7、8月份,每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35~45头。棉铃虫的为害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拟根据该早自身…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发生的影响,通过收集2008—2019年全国范围、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及华中地区7种寄主植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和其他粮食作物)上棉铃虫成灾面积及各地区平均温度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种群的发生程度。结果显示,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寄主植物上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增加,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降低。玉米(全国范围、华北地区)、花生(全国范围、华中地区)及蔬菜(华东地区)上棉铃虫成灾面积随着温度距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随着温度距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如全国范围内,在玉米和花生上,2014—2019年棉铃虫成灾面积均显著高于2008—2013年,其增加比率分别为24.0%和34.3%;在棉花上,2014—2019年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低于2008—2013年,其降低比率为62.0%。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显著增加了玉米、花生及蔬菜上棉铃虫成灾面积,而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的降低主要受转Bt基因棉花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1995年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顾卫东棉铃虫是我国,也是我省棉花上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农田生态条件的改变、抗药性的提高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我国和我省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一直比较严重,特别...  相似文献   

8.
国外关于棉铃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抗性表达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关于棉铃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抗性表达研究与应用张文吉,张友军(北京农业大学应化系100094)棉铃虫的抗药性发展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准确地监测棉铃虫的抗性水平和有效地防治抗性棉铃虫并控制其抗药性的继续发展,已成为棉花生产的重大问题。国外...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图家科委、农业部棉铃虫综合防治专项论证暨专家委员会于今年7月26日在京成立。农业部副部长张延喜、图家科委副主任黄齐陶及植保专家在会上讲了话,并向受聘的专家指导委员颁发聘书,向受棉铃虫危害严重的县赠送棉铃虫防治手册。棉铃虫是世界性主要害虫之一,其食性复杂、适生性广、繁殖力强。60年代以来,棉铃虫成为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尤其在黄河流域常年危害,使棉花产量每年平均损失10%~15%。1992年全国棉花平均减产30%,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有关部门预测分析,棉铃虫大发生的趋势在今后一、二年内也不会自然消失。因此,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是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0.
小麦棉花套种有利于控制棉铃虫发生根据山东省植保总站在纹上县的调查,麦套棉区二代、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均有减轻,1992、1993年全省二代棉铃虫特大暴发,平均百株累计卵量7000~8000粒,多的达2万多粒,纹上县两年平均2593粒,只占全省平均卵量的...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综防技术示范区初见成效孙相林(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农技站224161)三龙镇地处黄海之滨,属麦套移栽棉为主的棉旱粮地区。棉铃虫是本地棉花上的主要害虫,1994~1995年被列为全国棉铃虫综防技术示范乡镇。全镇3000hm2棉田,1994年综防示范...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妥示范试种抗虫棉棉铃虫是我国棉花蕾铃期的重大致灾害虫。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棉区,连年异常暴发,猖厥为害,对我国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加速选育和推广抗虫棉花品系(种)是控制棉铃虫为主的重要害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之...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治理棉铃虫工作已成为我国发展棉花生产的热门问题。一个小小的棉铃虫,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重视,下牵动了广大棉农的心。1992年,我国北方棉区由于棉铃虫大暴发,造成了一些地区棉花严重减产,使植棉面积出现了较大的滑坡。1993年,农业部针对棉铃虫继续暴发的趋势,连续组织4次防治现场会议,动员棉区各级干部和广大棉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用三年时间控制住棉铃虫大发  相似文献   

14.
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协同攻关研究,解析了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机制,明确了棉铃虫对多种农药抗药性动态并应用于棉田抗药性治理,揭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对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生长规律和防治策略,基于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阈值和防治指标创建了准确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数量的一代麦田扫网法,开展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并指导选育多抗棉花系列新品种。通过整合诱杀、选择性杀虫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次序使用和局部精准施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引领了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主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3种类型农药防治棉铃虫的保顶保蕾效果近年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连年猖撅,给棉花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棉花顶心或花蕾受害损失更大,为此作者1993年在河南新乡,进行了3种类型农药不同施药方法防治二代棉铃虫对保蕾、保铃效果的试验。试验于6月中旬在七里营...  相似文献   

16.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是湘北地区棉花的主要害虫。 20世纪 60年代为害轻, 70年代成为目标害虫, 1973年发生面积曾达到 5.1万 hm2次, 80年代发生面积逐渐减小,为害程度减轻。进入 90年代,棉铃虫的发生面积又由 1991年的 6.7万 hm2次上升到 2000年的 23.9万 hm2次,百株年累计卵量由 117.4粒增加到 3 820粒,成为棉花上的第一大害虫。1发生原因分析1.1冬后基数大 分析近 30 a的测报资料,一般情况下,棉铃虫冬后 (4月上、中旬 )活蛹每 667 m2达到 90头以上,如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当年发生量大。 1971~ 1989年间, 1973年棉铃虫冬后活蛹 667 m257.1头,…  相似文献   

18.
江陵县棉铃虫发生及防治工作总结江陵县植保站文震我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73万hm2。长期以来,棉花病虫害是抑制我县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以棉铃虫最为突出,其发生轻重甚至直接左右棉花产量,如1992年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浅析棉田间套作物对棉花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与棉花间作或套作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面积由 80年代占棉区总面积的 1 0 %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 0 %以上 ,导致棉花棉铃虫世代重叠 ,峰次多 ,为害重 ,发生规律出现新的变化。为摸索棉田间套作物与近年来棉花棉铃虫重发的关系 ,1 997~ 1 998年我们对棉铃虫主要寄主作物及其转移情况作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棉铃虫寄主作物种类调查据资料记载 ,我国棉铃虫的寄主植物有 2 0多科20 0余种 ,其中最喜食的为锦葵科、茄科、豆科 ,其次是葫芦科、菊科、禾本科等。 1 997~ 1 998年浙江棉…  相似文献   

20.
1992~1993年淮北棉区棉铃虫发生防治报告李明媛(安徽宿县地区植保站,234000)宿县地区常年种植棉花100~135万亩,约占农业总收入的30%。1992~1993年棉铃虫发生严重,现将发生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生概况1992~1993年淮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