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德发 《福建果树》1991,(2):28-29,18
近年来随着我市香蕉生产的发展,香蕉叶斑病日趋严重,引起生长期蕉叶大量早衰,枯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香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70年代以来,发现叶斑病原真菌约有20种。本省过去对香蕉叶斑病尚无较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为此,我于1986—90年对香蕉叶斑病进行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就防治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一、香蕉叶斑病的症状及病原鉴定(一)暗双胞霉叶斑病:此病又称灰纹病,引起叶面椭圆形病斑或叶绿枯。初期病斑褐色,后扩大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的椭圆形病斑,病斑背面灰褐色、边缘模糊,子实层大多生于叶背。病菌沿叶缘水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叶斑病在国内传统的栽培品种中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了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番茄的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如2009-2010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该病的田间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枯萎病是粉蕉重要病害之一,发病快,严重危害香蕉生长,造成极大损失。经多年调查摸索,现将该病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毁灭性病害,是广东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1996年以前仅为害粉蕉品种,从1996年开始发现新的生理小种为害香蕉品种。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广州市香蕉生产的发展,给蕉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防治上,目前仍存在较大困难。在此,笔对该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平和县坂仔镇引种香蕉已有 2 0多年 ,从 1 993年以来陆续发现香蕉黄叶病。1 症 状该病初发生时 ,植株下部老叶主脉两侧呈现斑驳形褪绿 ,后蔓延至全叶褪绿。并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逐叶褪绿 ,变黄。根由初发病时的白色逐渐转变为淡黄色 ,外皮呈现木栓化 ,质脆易断 ,严重时根变黑 ,甚至腐烂。植株发病后生长缓慢 ,树势衰弱 ,抗病力下降 ,常常引发其他病害。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2 病 因根据几年来的观察 ,香蕉黄叶病不同于束顶病、花叶心腐病、枯萎病、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等由病毒或真菌引起的病害。它是由于缺乏锌、镁等元素引起的一…  相似文献   

6.
香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日升 《西南园艺》2001,29(2):24-24
平和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西南部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适合香蕉生产 ,全县现有香蕉 5 30 0多hm2 ,年产优质香蕉 1 8万t,产值 3.6亿元。香蕉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实践证明 ,香蕉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确保香蕉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1 更新栽植  于每年 3~ 4月春暖时节在原蕉园行间 ,重新整地种植 ,并将旧蕉头挖除。采取统一蕉苗规格和质量 ,生育期相对一致 ,便于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集约防治 ,并可避开或减轻风害。2 加强检疫  目前香蕉上属于国际危险性病虫害有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香蕉尾孢属黑叶斑病及黑叶条斑…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混用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以敌力脱、富力库分别与阿米西达按1∶1混配,进行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浓度1 000 mL/L时的防治效果,混剂富力库+阿米西达>混剂敌力脱+阿米西达>富力库>阿米西达>敌力脱,相互间差异显著,其中富力库+阿米西达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混剂富力库+阿米西达和敌力脱+阿米西达使用浓度由1 000 mL/L增加为2 000 mL/L,防治效果有所增加.综合考虑,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初期,采用1∶1比例的富力库+阿米西达混剂1 000 mL/L,即富力库500 mL/L+阿米西达500 mL/L,喷药3次.  相似文献   

8.
香蕉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壁垒的逐步建立,香蕉叶斑病逐渐成为制约国内香蕉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其病原菌的各项基础研究是充分了解病原-寄主互作及其抗病机制研究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叶斑病的研究概况,对香蕉叶斑病的历史、主要症状、病原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分离、监测和鉴定技术、病害的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地位,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高效预防,国内外对香蕉叶斑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病害的早期检测和有效预防上;在对病原和作物互作机制的研究方面,根据其他病原菌的研究模式,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相互论证,是推进香蕉叶斑病深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海南的一些香蕉园,发现香蕉出现烂蔸病状。尤其是在连续大风雨天气,排灌水不良的积水田块,发病较为严重,蕉株发病率达10%~12%。有关此病的发生危害,国内未见有系统研究和报道[1-4]。为此,笔者2000年以来对该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病原菌鉴定以及防治研究。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0.
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常用药剂,为评价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5个省(区)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采用药剂和紫外线诱导戊唑醇的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性菌株,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平均EC50为(4.517 3±1.270 6) 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抗性菌株6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说明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弯孢霉叶斑病。  相似文献   

11.
对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50、100、75g对水60kg施用20天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效均达87.8%以上,30天后防效85.1%~90.1%;并且香蕉单株产量明显增加。其中,100g安泰生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环境条件的观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环境条件进行了观察与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叶斑病在5月中旬伴随降雨量的增多和田间浇水所引发的叶面结露水,病害开始发生,到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其流行主要受降雨引起湿度增大和叶面结露水的影响。此时,如田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持续6-10h,一遇露点温度,就会出现水浸状病斑,持续3-7d就会造成病害流行。对8种农药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筛选,72%农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最佳,达93.29%。  相似文献   

13.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过去在我国发生一般较轻,进入叨年代有加重发生趋势,已成为辣(甜)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1995年在包头地区有零星发生。1998年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在内蒙古西部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在7月份一场强降雨后,麻地乡、共青农场等地严重发病,大批辣椒叶片脱落,严重的病株成为光秆,造成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减产30吼~50%。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面发病初呈褪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大小不等,叶肉凹陷、呈薄膜状。干燥时病斑呈锈褐色,有的穿孔。该病一旦发生,遇雨或相对湿度较高时,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从病害病斑症状诊断、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及防治提供指导。
2005 年以来,通过对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为害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 %~25 %,严重时可达60 %~70 %,甚至100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20、13.3、10 mL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对水60 L分3次喷雾施药,第2次施药后14 d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0.43%~66.52%,第3次施药后14 d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75.72%~80.72%,并对香蕉的单株产量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尤以20 mL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对水60 L喷雾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菜豆树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介壳虫、螨虫和蚜虫,分别介绍病害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以及虫害的形态、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铜陵牡丹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文章从症状、病原、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技术几方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西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在西瓜种植区细菌性叶斑病逐年加重,该病害不仅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蔓、幼果,严重时危害整株瓜苗,造成大幅减产。目前尚未发现特别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我们选择了4种药剂进行西瓜细菌性叶斑病药剂筛选试验,以检验不同药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用99%SK矿物油乳油(绿颖)防治柑桔红蜘蛛、褐圆蚧、柑桔木虱、柿绵蚧和香蕉叶斑病等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药效试验及示范使用,明确了SK矿物油乳油防治柑桔、柿、香蕉等作物病虫害应用技术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开展了11种药剂、6种药剂组合和丙环唑3种剂型的防效和使用安全性的评价。结果表明,11种药剂在香蕉现蕾前1个月施用对叶斑病的防效较高,均高于71.4%;现蕾时施药的防效较低,最低为57.3%。C2(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处理为最优组合,防效为76.5%,成本为312.0元/hm2。丙环唑3种剂型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对幼果有药害。香蕉叶斑病的防治,现蕾前1个月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可选择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组合使用,现蕾后至套袋前避免使用乳油剂型的农药,如丙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