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及时掌握稻瘟病菌发生的时空动态,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采用固定式孢子捕捉器对水稻品种空育131空中稻瘟病菌孢子量与田间稻瘟病发病关系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中孢子的捕捉数量与叶瘟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8 4。每个检测单位(检测面积为18 mm×18 mm视野内的孢子数量)稻瘟菌孢子数量达...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菌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而造成病害的流行。稻瘟病有以下特点: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借气流和雨水飞传播;病害传播距离远。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掌握和运用稻瘟病孢子和气候条件来预测预报病害发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空中孢子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茵孢子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监测稻瘟病菌的时空分布动态,对于预测预报病情的发生,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指旱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稻瘟病菌空中孢子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孢子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孢子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4 1;与降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8 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9 2;与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7 5.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菌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而造成病害的流行。稻瘟病有以下特点: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借气流和雨水飞传播;病害传播距离远。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掌握和运用稻瘟病孢子和气候条件来预测预报病害发生方法如下:稻瘟病分为:叶瘟(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褐点型、白点型)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浦东新区盐碱地生产优质水稻及绿色防控项目中,引进应用新型病菌孢子捕捉仪,通过掌握水稻稻瘟病菌、恶苗病菌孢子消长,指导适期防治,为项目顺利卖施、减少农药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取得了较好的增产、节本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建三江地区主栽品种中感病品种较多,有必要研究水稻稻瘟病成灾的气象条件和对田间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预测稻瘟病尤其是穗瘟发生的趋势。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1试验资料1.1试验用具佳多牌孢子捕捉器(固定式)、凡士林、载玻片、显微镜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监测田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情发生和指导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瘟病菌MHP1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1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qPCR定量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田间气传稻瘟病菌源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菌源量的波动与气象条件相关。该研究建立的孢子qPCR方法可应用于监测气传稻瘟病菌源。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Cavara)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分为:叶瘟(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褐点型、白点型)、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几种。该病具有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借气流和雨水飞传播;病害传播距离远。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如何掌握和运用稻瘟病孢子和气候条件来预测预报病害发生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孢子进行监测,利用改进YOLOv5x算法自动识别统计捕获的白粉菌孢子图像,弥补需人工识别耗时耗力的不足,提高橡胶树白粉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选取海南省儋州市3个橡胶树林段进行为期1年的橡胶树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调查、气象记录和孢子捕捉,以便携式孢子捕捉器作为参照,改进YOLOv5x算法提高病菌孢子识别精度,分析改良的植物病菌智能孢子捕捉分析系统对橡胶树白粉病监测效果。利用改进YOLOv5x算法识别植物病菌智能孢子捕捉分析系统监测捕捉的橡胶树白粉病菌孢子,平均识别精度为95.2%,比改进前平均识别精度提高了3.7%,与人工识别结果一致;监测到的孢子数量消长动态变化与病害发生发展趋势一致,校正相关系数R为0.94。改良后的植物病菌智能孢子捕捉分析系统捕捉自动识别的孢子数量动态能反映当地病情,提高了监测效率,将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可为橡胶树白粉病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源自酪蛋白Casein的抗菌肽作为抑菌剂,测定了抗菌肽对稻瘟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了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的抗菌肽有p390、p415和p416;其中抗菌肽p390和p415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抗菌肽p390浓度为0.2 mmol·L-1,p415浓度为0.8 mmol·L-1时,两者的防治效果达到50%以上,抗菌肽p390的防治效果优于p415。  相似文献   

11.
Single spore isolation i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in plant pathology and mycology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plant fungal pathogens from diseased samples. However, routine single spore isolation procedure is time-consuming and has a high risk of contamination by other microorganism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rapid approach for isolating a single spore of the fungal pathogen, Pyricularia oryzae, from rice blast diseased leaves in the paddy field with low potential of contamination. First, rice blast leaves with single lesion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ddy field, and a single lesion was cut out and pressed and dragged gently across the surface of water agar. Next, a germinated single spore with a barely visible piece of agar was cut out of water agar with a dissecting needle under a stereomicroscope at approximately 120-fold magnification. Last, the germinated single spore with water agar was transferred onto oatmeal tomato agar for growth and preservation. Based on our experience, a skilled technician or student can successfully isolate single spore from over 150 independent diseased samples with nearly no contaminations in a single working day. This approach is also suitable for isolating single spore from other fungal disease samples that produce abundant aerial conidia.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菌粗毒素的制备及其对水稻毒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O_9稻瘟病原菌的菌丝悬浮液和孢子悬浮液,经无菌滤取和高压灭菌制备成稻瘟病菌粗毒素。采用浸根处理、心叶注射、叶肉注射、穗苞注射和叶面喷布5种方法,测定所制备的2种粗毒素对水稻的毒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粗毒素对水稻的根、叶、穗的幼嫩组织有较强的毒性;粗毒素经高温高压后,毒性略有减低;不同材料制备的粗毒素对水稻的毒性以菌丝悬浮液的较强。文中还讨论了稻瘟病菌毒素的毒性、制备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稻瘟菌毒素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稻瘟菌毒素对水稻生理结构和生化特性的影响。明确了稻瘟菌毒素可对水稻植株生长特性、细胞结构、相关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毒素对水稻的影响效应与病原菌相似。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研究云南原有稳定粳稻、籼稻及日本鉴别菌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方向复杂,但也有稳定的菌株存在,日本菌、云南籼稻菌和粳稻菌之间的致病性变也存在一定差异,提出了鉴别品种与菌株致病性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15.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根冠细胞法测定稻瘟病菌粗毒素的致病性及其离体筛选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致病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小种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基因型是影响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力高低的两个主要因素。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效率以全程筛选法优于继代筛选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筛选体系,它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避免丧失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再生植株育性较好,并应用于水稻改良,获得了一批抗稻瘟病株系。同时对如何完善试验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抗瘟性生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水稻植株感染稻瘟病菌后体内生化物质的变化。芽期分别接种稻瘟病菌小种 ZC3和 ZB15,于1叶包心期测定稻苗的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芽期接种后,感病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36个栽培品种和4个生理小种的验征试验,进一步说明了稻芽接种后1叶包心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作为鉴定品种抗病性的依据;并提出了应用这种鉴定方法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选育和利用多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自1982年起,协作组筛选测定了近5000份品质资源,已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抗虫的新品系,如扬稻1号,2号,262,665等。特别是在1982和1987年,江淮流域曾两次发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的猖獗流行,凡病区种植扬稻2号等抗病品种的地区,病害虫害极轻,确保丰收,深受农户欢迎,目前这些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在长江流域稻区的抗病高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