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野生雉类的孵化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技术要点,通过对技术措施的分析改进,尤其是在种卵的质量控制、孵化的前期准备、孵化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人工助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探讨出适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和动物园工作特点的野生雉类的孵化操作技术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雉类生存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进步  李新 《中国家禽》2005,27(18):53-56
雉类隶属于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世界雉类共16属51种。大多数雉类体型较大、羽色艳丽,野生雉类是人类早期主要的狩猎对象,同时也是现代家禽的祖先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雉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森林类型、质量和保护状况的有效指标。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4.
2015—2018年,在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对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40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只雌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枚,平均卵重29.48 g,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人工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25 d,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幼雉破壳体重18.48—23.61 g,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17.8—22.29 g),15日龄后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30日龄达到117.3 g(106.27—175.11 g),45日龄前,育雏室采用电地暖进行控温,通风系统用于通风换气,育雏室温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步下降,直至降到常温。采用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有利于提高白冠长尾雉的繁育率和成活率,对于白冠长尾雉种群的快速复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专科学校进行雉鸡工厂化饲养、繁殖技术和利用方法的研究,雉鸡蛋的孵化需要26天,孵化制度像鸡蛋一样,育肥期16周的体重650克,要求达到750  相似文献   

6.
雉鸡肉味鲜美 ,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品 ,且具有重要的食疗作用。搞好雉鸡的繁育 ,提高雉鸡种蛋孵化效果是关键。1 搞好种雉的饲养管理 ,提高种蛋质量1.1 种雉的饲养地产雉鸡一般在 4月中旬左右开始交尾 ,美国七彩山鸡于3月下旬左右开始交尾 ,进入繁殖期。为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种雉营养是关键。要求种雉日粮全价 ,且蛋白质一般达到2 1%~ 2 2 % ,所以一些农户养殖种雉时 ,单纯喂给蛋鸡产蛋期料 ,不但造成雉鸡啄癖且使种蛋缺乏营养而导致胚胎在孵化中期死亡 ,而降低了孵化效果。另外 ,雉鸡产蛋时对脂肪的需要比家鸡高 ,当母雉进入产蛋…  相似文献   

7.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禽》2005,27(4):52-52
由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西省野生动植物研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日前经过对江西省宜丰县的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山鸡”——野生白颈长尾雉进行长达两年的跟踪考察后确认,这里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大白颈长尾雉种群分布地区,存活有1000多只野生白颈长尾雉。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著名鸟类专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平教授告诉记者,野生白颈长尾雉又俗称“野山鸡”,  相似文献   

9.
马翠芳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104-105,107
机器孵化法具有适应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孵化量大,质量好,可以满足市场各方面需要。机器孵化的操作技术是孵化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涉及到孵化的机的基本构造、孵化前的准备、孵化期及出雏期的管理操作等方面,正确地把握这些操作技术是保持高而稳定的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溪波  朱家贵  张可银 《野生动物》2011,32(3):160-160,179
难产虽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对其在野生雉类中的发生及治疗却了解较少。笔者在人工繁育我国特产濒危雉类白冠长尾雉的过程中,多次发现母雉有难产的现象。2009年,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后,根据家禽难产的一般治疗方法对2起母雉难产的病例进行了治疗,一例采用按摩、开塞露点滴和喂药的方式,使其当天成功产卵;另一例病情较为严重,在按摩和开塞露点滴无效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将卵取出,然后予以缝合和给药治疗。2只母雉在治疗后均痊愈,且恢复产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