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6-BA、NAA、蔗糖、琼脂、活性碳并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影响红橙木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顺序为6-BA〉活性碳〉琼脂〉NAA〉蔗糖。6-BA的质量浓度大于2mg/L,会大大增加玻璃化苗的产生。考虑到增殖率,应适当加入少量活性碳或聚乙烯醇。此外,减少继代次数,选择中部节段作为外植体,也有利于玻璃化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植物激素和蔗糖对光叶楮试管苗玻璃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激素和蔗糖等方面对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光叶楮玻璃化苗的数量随6-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蔗糖浓度过低或过高也出现玻璃化苗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酸樱桃组织培养中试管苗玻璃化的发生与防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琼脂、细胞分裂素(BA和KT)及不同温度下对酸樱桃进行组培研究,发现酸樱桃玻璃苗的数量随着糖分及琼脂浓度增加而减少.BA会提高玻璃化率,KT对玻璃化现象无影响,适当降低温度能有效降低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表L9(34)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6-BA浓度、KT浓度和琼脂浓度对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12玻璃化组培苗恢复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6-BA浓度、KT浓度和琼脂浓度对玻璃化组培苗恢复率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作用大小依次为培养基6-BA浓度KT浓度琼脂浓度;促进玻璃化组培苗恢复培养的最佳处理方式为MS培养基、0 mg/L 6-BA、0.5 mg/L KT和9%琼脂,其玻璃化组培苗恢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室内培养的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分化率高达95.2%;但初代和继代培养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化现象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在增殖倍数较高的培养基WPM+6-BA 1.0 mg/L+IBA 0.3 mg/L中,加入0.4 mg/L的GA3,增加蔗糖浓度为50 g/L,高强琼脂7 g/L,可有效控制玻璃化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多头香石竹"莱拉克"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探讨不同培养基对香石竹诱芽萌动、丛芽增殖、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为MS+6-BA1.0 mg/L+0.08%琼脂+0.30%蔗糖时,适于芽的诱导;②当培养基为MS+6-BA0.8 mg/L+NAA0.2mg/L+0.08%琼脂+0.30%蔗糖时,继代增殖效果最好;③当培养基为1/2MS+NAA0.8 mg/L+0.10%活性炭+0.15%蔗糖时,生根效果最好,有效生根率达95.6%;④调整激素比例,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并微量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可减少组培苗玻璃化的程度;⑤pH偏低,基质较软的培养基会增加苗的玻璃化程度;⑥0.10%微量活性炭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玻璃化的产生,还可以促进"莱拉克"的生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浓度6-BA对酸樱桃组培苗玻璃化率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正常苗与玻璃化苗愈伤组织和芽中IAA、GA3和ZR含量.结果表明:高浓度6-BA导致组培苗玻璃化,当培养基中6-BA浓度为0.5 mg·L-1时,组培苗未出现玻璃化苗;当培养基中6-BA浓度为3.0 mg·L-1时,组培苗玻璃化率高达95%.通过玻璃化苗和正常苗内源激素比较发现,玻璃化苗愈伤组织IAA和GA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苗愈伤组织中IAA和GA3含量,ZR含量基本相等;玻璃化苗芽中ZR含量远远低于正常苗中ZR含量,而IAA和GA3含量基本不变,高浓度6-BA导致组培苗内源激素比例失调发生玻璃化.  相似文献   

8.
影响聊红槐离体叶片再生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蔗糖浓度对聊红槐试管苗的增殖倍数的影响较小,但影响试管苗的生长形态,在WPM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由原来20 g·L-1增加到60 g·L-1时,叶片由皱褶变为正常,颜色变为深绿.经过以下培养程序可以建立叶片再生体:将聊红槐增殖分化苗接种于WPM(附加6-BA 2.0mg·L-1 NAA0.05 mg·L-1 蔗糖20~60 g·L-1琼脂7.0 g·L-1)上,继代培养20 d,获得分化型试管苗;剪取叶片投入1 mg·L-1Vc无菌水浸泡1~3 min,接入WPM(附加6-BA 2.0 mg·L-1 NAA 0.1 mg·L-1 蔗糖40 g·L-1 琼脂7.0g·L-1)上,光照培养30-40 d,获得剪切口组织脱分化;环境控制(光照时间12 h,暗培养12 h,光强2000 lx,温度25℃;黑暗温度15℃,pH值5.8)下培养20~30 d,诱导出绿色愈伤组织;转接WPM培养基(附加6-BA 4.0 mg·L-1 NAA 0.05 mg·L-1 GA 2 mg·L-1 蔗糖60 g·L-1 琼脂7.0 g·L-1)上,培养后由绿色愈伤组织萌发出不定芽,再生不定芽率为89%.  相似文献   

9.
黄立华 《林业科技》2020,45(2):23-25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6-BA、NAA和IBA的组合,对菩提树当年生长健壮的带侧芽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最后筛选出菩提树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10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2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生根阶段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05 mg/L+IB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同时还筛选出草炭土、细河沙、壤土以3∶5∶2的比例混合是菩提树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移栽基质,为73.2%。  相似文献   

10.
以熊掌木当年生嫩茎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建立熊掌木的高效再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浸泡30 s,再用0.1%HgCl_2浸泡6 min的灭菌效果最佳;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4 mg·L~(-1)+NAA 0.2 mg·L~(-1);在培养基MS+6-BA 4 mg·L~(-1)+NAA 0.2 mg·L~(-1)+蔗糖3.0%+琼脂0.7%+AgNO_30.1 mg·L~(-1)上,试管苗玻璃化程度最低,且芽增殖倍数最高;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IBA 0.01 mg·L~(-1),试管苗根系质量最好;将试管苗移栽在河沙︰珍珠岩︰草炭土(1︰1︰1)的基质上,成活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植物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出发,在比较玻璃化苗在形态解剖上和生理生化的异常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试管苗玻璃化发生的因素和必要的预防措施,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以上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并对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木本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生物技术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统计,已有40多个属60多个种的木本植物被进行了超低温保存试验,其中大多数是90年代的新报道.种子、胚、胚轴和体胚的保存常用干冻法;茎尖和分生组织的保存大多用玻璃化法或包埋脱水法;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的保存大多用两步法或玻璃化法.木本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近年来呈现2个特点,一是顽拗型植物胚轴和体胚的冻存报道较多;二是玻璃化法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不断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三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化、玻璃化问题;传统组培希望从无菌技术层面解决污染难题,这也造成了组培成本偏高的问题,进而对开放组培和无糖组培的探索,通过抑菌剂的添加及糖的剔除有望降低组培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在抑菌剂加入的条件下,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开放式的组培;利用植物自生的光合能力,剔除培养基中的蔗糖,同时改变光照条件、培养环境中的CO_2浓度、湿度,以促进外植体光自养微繁殖生长;二者均着眼于降低组培成本,简化组培程序,有望使组培技术得到革新。本文对林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砧木M9为材料,研究了琼脂、激素、NH4+与NO3-离子浓度、架温等对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配方MS(其中NH4NO30.8g/L,KNO32.28g/L)+BA 0.6mg/L+IBA 0.3mg/L+琼脂8g/L,不仅使M9组培苗的玻璃化程度明显下降,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分化系数,为M9继代培养的主要配方。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污染、玻璃化、褐化等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相思树种的组织培养中,经常出现污染严重、玻璃化苗、外植体褐变等现象。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对相思树种的一些研究,对这三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以后相思树种组织培养工作的进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