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德同志在《根艺分类之我见》一文中,对竹根艺术下了一个定义:“它界于木雕与根艺之间,它虽保留部份自然竹节和根须”,但它“无雕无形,仗雕传神”,其特征“全在‘雕功’”(见《中国花卉盆景》1988·6·p25以下引用刊名略)。照此说来,惟具有自然风貌的“树根艺术”,才是“正宗”的根艺:这很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投赞同票,我实在难以苟同。第一,根据根的形态、纹路、色泽等自然风貌进行创作的根艺作  相似文献   

2.
神枝与舍利干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的老木,经过雷击、风霜雪雨、落石和病害的摧残,树体的一部分枯萎,树皮剥落,木质部呈白骨化。这种山野中自然形成、树蕊或枝先端树皮剥落的,称为自然“神”;而干身部分木质部白骨化的,称为“舍利”。后来,这种自然现象被引入盆栽创作中,人们选择松柏类木质部坚硬不易腐化的针叶树种(阔叶树木质部较为松软,不宜用),把多余的枝或枯枝加以人工处理,剥掉皮创作成人工“神”;再把干部分剥皮,使吸水线迂回扭转,形成人工“舍利”由于“神”、“舍利”与叶、水线和树皮的颜色形  相似文献   

3.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1.1意大利——绿色假期从城市走向农村意大利休闲农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发展于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学术界称之为“绿色假期”。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当地自然、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国内外说法颇多,如“大自然旅游”、“回归大自然之旅”、“绿色旅游”、“维护性旅游”等。有人把到大自然“探险旅游”、“狩猎”、“动物观赏”、“巡航揽胜”等也看成是生态旅游。目前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纵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神化自然、崇尚自然、向往自然和走向自然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刻意追求盆景艺术的自然美,已成为当前最时髦的艺术思潮。但究竟什么是“自然美”,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研究的大课题。笔者就此试抒毛肤之见,祈教诸家。历代学者对“自然美”的认识与评价:崇尚自然,可说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对“自然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十分重视饮食和用药安全问题,强调要“依法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猪肉是食品的一部分,在城乡人民餐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盆景是绘画的立体化——当属造型艺术范畴,而不是绘画的附庸;是诗的形象化——充满诗情画意,但不是诗的图解:是音乐的空间化——节奏、韵律是她内在的素质,但音乐并非其母体;是自然的缩影——她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因而若放大“缩影”却不等同于自然。可以说,盆景是人化的自然之精品。这也许更恰当地揭示了盆景艺术内在的美学本质。所谓“人化的自然”,是对自在状态自然付诸人的意志后的成果,其间经历了选择、取舍、改造、提炼、概括、夸张、变形、想象等过程,显示了人的智慧,抒发了人的感情,表现出艺术家的“自我”——独具匠心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用温泉水养鱼养蟹、灌溉农田,用一部分农作物饲养牲畜,再用人及牲畜的排泄物酿成无菌的沼气肥,培育蔬菜、瓜果,生产出无化肥、无农药的绿色食品,全封闭地完成生物循环利用的全过程,完全没有任何废物排向自然……您不觉得有点像“世外桃源”么?这个好去处其实并不偏远,它就在北京,名字叫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地处首都机场辅路的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是采用全新生态理念建立的一个高科技、无污染、多功能的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村”内分为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  相似文献   

9.
盆景是以“缩龙成寸”的手法,将自然山水搬入庭院,又从庭院转入室内,置之几案,产生一种景小如盆、胸怀如海的“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由此,现代人们创作、鉴赏盆景艺术作品的基本原则是:“自然”(高于自然)、“写意”。这是当今盆景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离开了这一基本原则而制作的,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只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中国花卉盆景》出现了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许多行家对如何发展盆景事业提出了很多高见。但也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如“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的一派论;“忘掉自已重新开始”的忘我论;“你们虐待值物”的虐待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禁锢思想、束缚手脚的典型观点。“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这是一个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盆景的“形”,是指创作主体对所表现对象的具体形态的真实反映。“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神”则是指存在于人或自然景物之中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勃勃生气。“神”是抽象而不具体的,只可感悟不易言传。在盆景艺术中,“神”一方面是指所表现景物的自然之“神”。例如:山水的韵致风采,树木之生机、天性、姿韵等。另一方面是指创作主体之“神”。作者借景物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12.
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必须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盆景是反映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必须符合实际,合乎情理。往昔的“规则式”盆景虽然基本上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但是,今天却时而出现一些背离自然的“自然式”作品。我们常见到的“大树与高山的双重表现”盆景,便是一种臆造景象和虚幻境界。这种作品造型失真,布局混乱,在“整体山”上栽种“特写大树”,或者把“近景”的树栽在“远景”的山上,使树木与环境完全失去了自然美、和谐美,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  相似文献   

13.
一、风格的形成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差异大,植物生长和自然生态都各有特点,所用作盆景的树种各异,因而创作的题材和手法就各不相同;而且盆景艺术是通过作者对“源于自然”的客观认识转化为“高于自然”的主观意趣,结合作者的文  相似文献   

14.
“远离都市喧嚣,投身绿色怀抱”已成为当今时尚。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天人合一”的哲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要求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从而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日渐兴旺。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预言家,但我象每个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对于某种前景的判断。十余年来,我一直挚爱着树根艺术,我在挚爱中得到莫名的享受。我眼中的根艺前景如下: 一、“根艺热”将继续根艺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产物,它能够最大程度体现自然的意蕴。人类愈是走向文明,失去的自然就愈多,对自然的关注就愈强烈。根艺使当代国人找到惜念自然的调节物。“根艺热”也源于根艺的意象平和、主题宽泛和生活气息浓。  相似文献   

16.
浅谈山(水)石盆景“物象”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物”指未加工的自然山石景色,“象”指以筛选、浓缩、组合自然山川景色为创作过程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山石盆景,它既区别于“浑然天成”的山形石;也区别于以化工原料制作的山川景观模型。它以凝炼的艺术手法,浓缩自然山川(水)景色于盈尺之间,使人恍若置身山川大壑之中。  相似文献   

17.
鉴于现代月季多数为不同类型及品种之间反复杂交育成,无论是同花还是异花授粉,通过基因重组,出现新类型的机率甚大,自然杂交早被人们用来作为培育月季新品种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通过自然杂交可望选育出高质量的优秀月季新品种。国内的“大绿洲”及我市“龙城秋色”、“新牡丹”等新种均通过自然杂交选育而成。笔者从多年自然杂交育种实践中,在花色、花型、花径、香味等方面初步  相似文献   

18.
“自然缩影”,人们已习惯于把这一提法作为盆景艺术最基本的概括,以此来说明它是自然景象的客观反映。但此话过于简扼,涵义欠完整,因为它没有体现创作中由具象进到艺象这一十分重要的升华过程,容易使人望文生义,落入自然主义的窠臼。因此通常又有“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无声诗、立体画”这样一些众所周知的注脚加以补充。这些提法的理论依据是认识论上的客观反映论,也即是再现论或摹仿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陈之佛有句艺术实践名言;“感物而动,情既生焉。”盆景艺术的创作,其无限生命力之所在,亦必严格遵循“尊重自然,超乎自然”的创作法则,才能激励人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同时起到美化生存环境的使命。盆景艺术是情感意志的体现,虽与文学、诗歌、绘画,书法的表现形式不同,创作手段各异,却凝聚着民族的文化特色,诗情画意、书法格局、音乐节奏无不充分体现。一些文化素养极高的政治家和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所以十分喜爱盆景艺术,就是因为他们能从盆景中找到艺术共鸣和生活中美好的情趣。盆景是属于文化艺术范畴,也属于园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所有树木盆景的成长、造型都离不开园艺手段,育种、矮化、修剪、蟠虬、施肥、调温、浇水,这一切都必须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二者缺  相似文献   

20.
盆景享有“高等艺术”之誉,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对制作盆景的浅见,供园艺爱好者探讨。一、制作的手法制作一件盆景,可粗分为两种手法: 1.“因材立意”制作法自然衍生的老椿头,是不会按人们意志去生长的,但它的苍老之态,颇具古朴之趣,故可依它的姿态而名为“枯木逢春”、“劲松”等。可在这样的立意上去做进一步加工布置。自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