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化性蚕品种的卵或预定要产越年性的卵,当胚子发育至甲胚子时,尽管外界环境具备有良好的条件,但胚子不再发育,一定要施行某些理化学处理(低温、酸类、电气式摩擦等)解除滞育,胚子才能继续发育直至形成蚕体而孵化。了解桑蚕卵滞育和解除滞育的机理,不但具有实践意义,并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求抑制蚕卵胚子发育或促进蚕卵胚子发育的新的途径。新近的研究大致查明,蚕卵的滞  相似文献   

2.
<正> 1990年以来,我县进行了蚕病预测预报及防病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蚕病测报和防治配套技术的内容及方法,促进了养蚕单产和效益的提高。现将1991年我县主要蚕病测报防治配套技术研究情况简介如下: 一、主要蚕病的检测技术 (一)微粒子病。为了超前掌握各季饲养的蚕种是否代毒或超毒,就必须早作检测,才能避免壮蚕期爆发微粒子病。一是,催青期抽检蚕卵,各季蚕种催青中,在蚕胚子发育至反转、点青期分别抽取不同场别,不同品种、不  相似文献   

3.
恒定磁场辐照处理家蚕卵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生海  宋亚英 《蚕业科学》1994,20(3):186-187
恒定磁场辐照处理家蚕卵的生物效应研究陆生海,宋亚英(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磁生物效应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上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在蚕业上的应用研究所见报道甚少。本试验用恒定磁场对胚子发育至反转期的家蚕卵进行辐照处理,以探测不同的磁场作用剂...  相似文献   

4.
3.作为遗传情报的DNA蚕的DNA是10~(11)道尔顿大的巨大分子,从胚子发生在器官分化开始到幼虫终龄为止,后部丝腺的染色体DNA,在现行品种(多丝量系)复制30回,到胚子反转24小时后,此间后部丝腺细胞分裂10回,以后不伴细胞分裂,核分裂的DNA复制20回,结果最后复制(5龄第3目前后)终了时的后部丝腺细胞,成为近百万的多倍体.这在形态学上似与分枝状之核对应.丝素基因在每染色  相似文献   

5.
黎文平 《北方蚕业》2010,31(2):26-27
秋制越年种丙1胚子起超限冷藏,可缓解夏秋蚕供种不足的矛盾,现行品种超限冷藏符合生产要求,试验结果显示:复式冷藏种丙1,胚子可安全冷藏80天,三次冷藏种丙1胚子可安全冷藏70天。  相似文献   

6.
-10℃、-20℃低温处理蚕种对蚕卵的孵化率有影响,甲胚子短期接触10℃、-20℃低温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丙胚子接触这种低温会严重影响孵化。不同类型蚕品种相同胚子耐低温的能力表现为多丝量品种高于强健性品种。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含多化性血统的“两广二号”家蚕普通种冷藏120天出库浸酸后,丙胚子再冷藏40天,丁,或丁:胚子再冷藏30天,戊,至戊:胚子再冷藏20天,己。至己,胚子再冷藏10天,其孵化率和蚊蚕生命力,均有实用价值。各胚子超过此期限越长,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越弱。  相似文献   

8.
保护温度高桥清七试验,一度休眠的胚子遭遇10℃以上温度,发育很不齐,孵化的蚕儿虚弱。三谷贤三郎指出:三月中旬接触10、21、27℃等温度3~6日,多发蚕病。各地蚕业试验场共同试验蚕卵的冬期保护温度,得出一致结论:冬期中自然气温下放置的蚕卵孵化不良,体质虚弱。贮藏在冷库的蚕种,蚕收成好。仲野良男调查蚕卵的低温抵抗力,认为休眠胚子在—15℃以上经3日以内的接触,蚕收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饲养员领到蚕种后,应防止蚕种日晒、雨淋、气闷和接触烟叶、汽油、煤气、农药等有害气体。尽快放进小蚕室内补催青,把蚕种平放在蚕匾内,互不重叠。根据蚕种纸标明的出库日期,推算胚子发育的程度,然后提供胚子要求的温度湿度,这一过程称为催青。通过科学的催青,可使蚕卵  相似文献   

10.
第3章 蚕和蚕品种 第1节 概论 家蚕属节肢动物,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如前述,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即经过卵(胚子)—幼虫(蚕儿)—蛹—蛾(成虫)四个时期。 蚕卵由母蛾产下,卵内的胚子吸收消耗卵内的营养物质发育,孵化成蚁蚕。孵化后,幼虫从桑叶中吸收种种所需的营养物质供发育、生长。成熟即吐丝结茧。在茧内蜕皮化蛹。蛹期是幼虫期器官向成虫器官变化的时期,即是幼虫器官组织崩坏,成虫器官形成的时期。成虫是生殖期,一些必要的生殖器官充分发达,完全不吸收营养物质,生殖结束后不久即死亡。  相似文献   

11.
我们蚕场解剖胚子和研蛾,向来是用苛性钾液。但苛性钾不但价贵且购买不方便。我场为节约起见,现已改用苛性钠,效力不差,价格便宜。兹将其配制与使用法介绍于下。解剖胚子用苛性钠液配制法用碳酸钠(即硷面子)加生石灰和水即制成苛性钠稀液。其原料配合比是碳酸钠10,生石灰8,清水60混合成为比重1.115的苛性钠稀液,解剖胚子即适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作者1987年在春蚕期家蚕饲育中,从中系限性夏秋种“秋丰”原种约2000头蚕当中,发现一头黑色斑纹的雄蚕。该突变体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大蚕体色黑色(背、腹面全黑),但在第二胸节背面及背侧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均有粉红色波浪形条纹。体型中等偏粗,健壮。化蛹蜕皮的皮壳为黑色。蛹体呈棕黄色,与一般蚕品种相同,但在蛹腹面腹部各环节、在腹中线两侧有一对棕色斑点或点块,这与一般蚕品种不同。茧色白、椭圆。  相似文献   

13.
<正> 蚕种散卵的胚子解剖,历来采用纱布包卵经过苛性钾溶液浸渍一定时间后,用吸管在水中冲出胚子进行观察,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不过,由于蚕卵被包在纱布中,浸渍时不能直接观看到卵色变化,对于解剖蚕卵经验不足的人稍有掌握不好,容易出现浸渍偏老偏嫩的现象,难于冲出完好的胚子,特别是戊_3以前更是这样。当今,在全省普遍推行散卵的情况下,农村催青网点多,如何能顺利的做好胚子解剖工作,预测孵化日期就显得更为紧要。近年来,我们在散卵催青解剖胚子中,试行了另一种方法,效果甚好。现将其作法简介如下:就是用万能胶纸或胶纱布一小块,长约三厘米,宽一厘米,把解剖用的蚕卵粘附在有胶的一面,用手轻轻压平压紧,类似平附种的蚕连纸条样,然后用钳子夹起,当盛有苛性钾溶液的烧杯在酒灯上煮沸后,将灯移去,再放入烧杯的液中浸渍,边浸边观察,蚕卵变赤豆色后取出放置清水中,用吸管冲出完整的胚子,即按照解剖蚕卵的常规技术,进行显微镜观察胚子的发育阶段,为合理进行催青技术处理和发种收蚁确定日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蚕种制造业及养蚕业对蚕卵正确决定发育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尤其丙_2胚子是蚕种制造业上经常用于低温复式冷藏抑制最好时期。如果延误了这个时期失去低温抵抗力,就不能再冷藏,所以叫它为临界胚子,在养蚕业和制种业上,当催青开始即以丙_2胚子为起点,故称“起点胚子”。在形态生理研究个体发育时,丙_2胚子是个体发育阶段中的一个特定的胚子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多年来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的催青表现,并与苏镇、春光相比较,探讨适合新蚕品种的催青措施,提高原种催青质量,提高胚子发育整齐度和一日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宫剑云  潘传荣 《蚕业科学》1989,15(2):109-110
<正> 已被证实,春柞蚕卵胚子从单眼着色开始至出蚕止,延长感光,每天光照时间18小时,具有促进蚕蛹滞育的作用。据此运用于秋蚕生产,对秋蚕卵特别是7月10日以前产的早批蚕卵延长光照时间,可防止三化蛾的发生,用以提高秋蚕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报道实际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越冬后蚕种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冷藏,在生产上有单式冷藏和复式冷藏两种方法。单式冷藏,当蚕卵发育到丙_1~丙_2胚子间,用2.5℃保护,直至出库催青,施行简便,一般冷藏期限较短,适宜春期用种。本省单式冷藏入库时期约在2月上旬。复式冷藏在蚕印发育到甲胚子时,用0℃进行第一次冷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在催青中发现,原原母种的一日孵化率,因蚕品种而有差别,其中苏四的孵化率较低。通过探索,对催青措施作了一些调整,83年春期苏四的一日孵化率达92.7%,收到了较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调整好起点胚子近年来各级原种在冬季卵面浴消后用41°F(5℃)定温保护,防止接触偏高温度,有利于胚子充分解除滞育、发育匀正,为催青起点胚子齐一奠定了基础。苏四催青积温要求高于一般品种,为防止催青后期保温偏高,对苏四起点胚子应抓住偏快。我场79年起采用了简化升温标准,苏四起点胚子宜丙_(?)、丙_(?)~+,积温266°F。  相似文献   

19.
<正> 养蚕始于催青,养蚕成绩的高低与蚕种催青质量十分密切。因此,提高蚕种催青质量是养好蚕的首要环节。在蚕种催青过程中,影响胚子发育的因素是温湿度。按照蚕种胚子发育阶段,控制好目的温湿度至关重要。过去蚕种催青,春季用木炭升温;夏秋季温度高催青采用搭凉棚、风扇、冰块等办法降温,控制催青过程中的温湿度,由于传统催青  相似文献   

20.
用50℃热汤在柞蚕微粒子病卵胚子发育到反转期或气管外形形成期,处理15~20_S.对孵化率无大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有降低孵化率的趋势.用50℃热汤浴柞蚕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