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玉米粗缩病的显性症状已被广大农户认知,但隐性症状还未准确判断。经过4年观察,归纳了玉米粗缩病的隐性症状和发生隐性症状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MRDV)在开封市有明显上升危害的趋势,一般病田病株率10%~3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40%-60%,给开封市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作者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防治试验研究,探明了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过去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多年来未见南方有粗缩病的报导。自1987年在兴山县南阳镇首次发现后,逐年加重。1998年湘坪乡文武村、落步河村春玉米发病面积50%以上,较轻的发病株率20%左右,严重的田块达80%以上,不少农户进行毁种,改种...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历史上曾有几次大发生,近几年又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害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科斐济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毒源、介体、品种是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者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数量则会引起病害流行。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耕作栽培措施、栽培感病品种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压低毒源、虫口密度并种植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的发生特点和为害情况 ,具体阐述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生物学、发生影响因素、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今后更好地识别和防治这两种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病害。在玉米出苗后即可染病,到5-6片叶时才显现症状。其主要症状是病株浓绿,叶片短厚,心叶扭曲卷缩,节间短粗,植株矮化,早发病株多不抽穗、不结实或籽粒极少。一般减产20%-30%,重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土壤和种子不传播。因此,搞好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成为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而防治灰飞虱,消灭传毒媒介则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陈举林(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271000)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70年代中期首先在河北中南部大面积流行,此后得到逐渐控制。1992年以来,粗缩病又逐渐回升,现已迅速波及到山西、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商河县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为害。如1996年全县播种玉米3.6万hm2,全部发病。其中春玉米0.1万hm2,90%以上毁种,未毁种的几近绝产;麦田套种玉米2.0万hm2,病株率一般为15%~20%,严重的地块病株率30%以上;直播玉米1.5万hm2,一般病田病株率在5%~10%,严重地块病株率15%~20%。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1 影响发病的因素 1)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在生产中,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1985年在我省阆中县沙溪乡制种的自交系田内零星发生,1986年沙溪、石子两乡发病面积占制种面积的10%;1987年全县制种发病率为12%;1988年发病面积达500余亩,平均发病率为21.3%;与此同时,在生产上单、双交种上也有很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18.
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在河北、北京、山东等省市再次流行。1993年河北省发病面积达40多万hm2,占播种面积20%。接种试验表明,感病植株苗龄越小,产量损失越大,芽鞘期至9叶期是玉米易感病阶段,损失100%~64.2%。病害仅由介体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该虫一经获毒终身带毒。防治主要以调整播期,春播玉米覆膜尽量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应用内吸残效期长的杀虫剂种子包衣处理或拌种可较好地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鲁南地区夏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因素分析与治理对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峄城区是山东省夏玉米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 000 hm2.近年来玉米粗缩病连年发生,趋势加重.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发生面积都在6 000 hm2以上,绝产面积1 500 hm2.通过近年的调查研究和田间试验,找出了导致该病在本地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探索出了治理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