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茎秆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茎秆大维管束是营养器官向穗部输送水分、矿质和有机养料的通道。星川的研究结果,稻穗上每个一次枝梗内部都有与茎秆相通的一个大维管束,穗轴中的大维管束数,随穗节节位的升高而递减。因而,茎秆中大维管束数的多少和穗上一次枝梗和总颖花数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一些观察结果认为水稻茎秆基部第一节间的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的比例为3:1—4:1,而另一些研究结果认为茎第二节间与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的比例,因水稻品种而不同可分5种比例类型,而水稻品种区分为大穗型、小穗型、偏大穗型、中间型等恰与这些比值有关。因此,了解茎内大维管束数和穗一次枝梗数间的比例关系,以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4个春性品种和3个半冬性品种的茎秆维管束形成发育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分蘖节中心空间绝大部分为维管束群所占据。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期是分蘖节中大维管束数目的最终决定期。(2)主茎基部伸长节间与穗下节间大维管束的比例关系为3:2.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接近1:1的对应关系。(3)小麦节部的维管束联络结果为:节部的维管束粗大,成为茎内椭圆形大维管束,呈横行或倾斜状态。椭圆形维管束产生分枝、联合,形成分散维管束,包围着大维管束,并和边缘小维管束相连。大维管束在节板处与节网维管束相连,从叶鞘进入节部的维管束位于茎轴边缘,汇入边缘小维管束环。  相似文献   

3.
小麦茎秆维管束发育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4个春性品种的3个半冬性品种的茎秆维管束形成发育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分蘖节中心空间绝大部分为维管束群所占据,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期是分蘖节中大维管束数目的最终决定期。(2)主茎基部伸长节间与穗下节间大维管束的比例关系为3:2。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接近1:1的对应关系。(3)小麦节部的维管束联络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结果表明,按主茎每穗两次枝梗数与与一次枝梗数的比值(一枝/一枝)可将水稻品种分为三类;I型为一次枝梗优势型,Ⅱ型为一、二次枝梗并重型,Ⅲ型为二次枝梗优势型。二枝/一枝与每穗总粒数、空秕率,剑叶长与宽及创叶面积等,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上位一、二节间大维管柬数的比值在梗稻品种中与穗型有一定的关系,但在籼稻品种中则没有关系。又该两个节间大维管柬数的比值,籼稻与梗稻显著不同。前者的比值大,后者的比值小,对不同穗型品种进行栽培条件的调控试验,Ⅱ型品种的穗型不发生变化,Ⅱ型品种变化较大,Ⅲ型品种变化较小,根据不同穗型品种一、二次枝梗数的变化幅度,在生产上可视不同穗型品种而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氮素对小麦茎秆大维管束管穗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不同叶龄期施用氮肥与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及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素营养影响茎秆大维管束数目的主要时期在生育前、中期;影响大维管束横截面积的主要时期则在生育中、后期。相关分析表明:大维管束数目与每穗小穗数、单穗粒数间的相关程度大于维管束横截面积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条件对水稻茎秆维管束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播种密度对小麦茎秆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小麦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发达程度(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和穗部生产力,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播种密度的差异显著影响地上伸长节间茎壁厚度、节间长度和粗度及茎高,从而影响到小麦的抗倒能力。同时,不同播种密度也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结实粒数、单穗重及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水稻剑叶和穗颈大维管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品种水稻剑叶和穗颈大维管束的扫描电镜观察王维金,徐珍秀(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电镜室,武汉430070)关键词:水稻,剑叶,穗颈,大维管束,扫描电镜EXAMINATIONTOLARGEVASCULARBUNDLEOFF...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秃尖的研究I.玉米雌穗小花数目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 a 8×8 diallel without reciprocals and 8 inbreds were studied. Relationships of all kinds of flower per ear were made a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 Inheritance analyzing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genotypes on flower number per ear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but the failture flower and nonpollinated flower number were most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Th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more flower of hybrid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parants flowers.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穗部枝梗维管束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不同穗重类型水稻穗部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部各部位枝梗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及韧皮部总面积表现为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而各部位枝梗有效库容量与枝梗韧皮部的总面积之比及其籽粒充实程度均为重穗型与中穗型品种相当,但前者高于轻穗型品种而后者则低于轻穗型品种.发达的枝梗维管束是籽粒充实正常的前提,下部枝梗维管束发育较差,可能是其籽粒(多为弱势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重穗型杂交水稻的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绵恢725配组的系列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绵恢725配组的系列品种基部节间长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直径、壁厚、节间至穗尖长度、节间至穗顶重以及截面面积与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绵恢725配组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茎基部各节间的直径、壁厚较II优838明显增加,表现茎秆粗壮,其倒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品种II优838。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维管束性状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6个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颈节间维管束性状(大维管束数目、小维管束数目、穗颈粗度、节间横切面面积、髓腔面积、茎壁面积、茎壁/节间比、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决面积、木质部总面积、韧皮部维管束比、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在穗惩粗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等13个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17.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选用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较粗可孕育较大穗子;茎秆贮藏物质对籽粒发育有积极作用,茎秆的抗折力强弱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和秆壁厚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株高,弯曲力矩呈显著不正关,与秆壁厚度和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节间粗度关系不密切。说明,培育粗秆有利于孕育大穗,但要增强抗倒伏能力,关键在于适当控制株高,培育秆壁厚实的品种、增加茎秆的干质积  相似文献   

18.
倒伏是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上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超级杂交稻的推广,水稻株高已由矮秆、半矮秆向半高秆发展,株高的增加加大了水稻植株倒伏的可能性。水稻倒伏与其茎秆的关系密切,主要与水稻节间性状、节间维管束及茎秆化学成分有关。对水稻茎秆特性与其抗倒伏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条件下,连续4年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秧水稻相比,免耕抛秧水稻的每穗总粒数更多,表现出明显的大穗优势。免耕抛秧水稻的分蘖位较低,后期积累干物质和养分的能力强,后期生理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强,剑叶衰老慢,能充分保证籽粒生长等是免耕抛秧水稻大穗优势形成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颖花分化形成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分化数差异很大,组成上主要为2次分化颖花。1,2次颖花分化数分别主要取决于第1,2次枝梗分化数。不同品种每穗2次枝梗分化数、每个1次枝梗上2次枝梗分化数均主要决定于每穗1次枝梗分化数,故认为在品种间1次枝梗分化数是决定每穗颖花分化数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