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大豆进口恢复性增至548万t,比10月份的373万t大幅增长了47%,当时进口量创下8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这是近5个月来大豆进口量的首次增长,因为需求旺盛。前十一个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年比增长31%,达到4937万t。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和生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对大豆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大豆年需求量约1.2×108t,而全年大豆产量仅为1.96×107t,需进口大豆近1×10...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基本处于净进口状态,大豆进口量从2000年的1042万t增加到2010年的5480万t,玉米进口量从2000年的0.03万t增加到2010年的157.24万t。尽管稻谷、小麦供大于求,但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已经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微新闻     
《农业机械》2012,(24):46
2012-8-7@拔萝卜官方微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未来数月大豆进口量或下降】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周一称,预计中国8月份大豆进口量将降至450万t,9月份、10月份的大豆进口量将进一步降至400万t以下。业内人士称,美国旱灾造成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高企的现象抑制了中国的大豆需求。2012-8-8@粮油加工杂志:#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科技与面包大会暨国际油料与油脂科技发展论坛#,2012.8.6-9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主办方国际谷物科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基本处于净进口状态,大豆进口量从2000年的1042万t增加到2010年的5480万t,玉米进口量从2000年的0.03万t增加到2010年的157.24万t。尽管稻谷、小麦供大于求,但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已经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千品齐唱,百家争鸣201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10年来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0年上半年,中国谷物进口量为248.4万t,同比增长60.7%;谷物净进口182.0万t,同比扩大1.2倍。  相似文献   

7.
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农药1.6万t,价值1.1亿美元。进口数量平稳增长,分别比2011年同期(下同)增长8.1%和22.1%,进口平均价格6896美元/t。其中,杀虫剂进口量达2499t,同比增长16.5%,进口平均价格9825美元/t。其中,零售包装的杀虫剂进口497t,同比下降3.3%,进口平均价格4243美元/t;非零售包装的杀虫剂进口2002t,同比增长22.7%,进口平均价格1.1万美元/t。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2013,(17):30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油料展望报告显示,全球大豆增产将导致豆价下跌,极大有利于全球进口国,尤其是中国。美国农业部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的大豆进口为6900万t,高于本年度调整后的5900万t,主要原因是国内大豆产量下滑,加工增长。2013/2014年度中国国内大豆产量可能从上年的1260万t降至1200万t,因为大豆播种面积将减少6%。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2013,(26):32
2013年8月8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预测数据。2013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00万hm2,同比减少2.4%;2013年大豆平均单产为1.829t/hm2,同比增长0.5%;大豆总产量为1 280万t,同比下降1.9%。本月估计,2013年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751万hm2,同比增长1.1%;油菜籽平均单产为1.917t/hm2,同比增长1.7%;油菜籽总产量为1 440万t,同比增长2.8%。  相似文献   

10.
1发展生物能源乃时势所迫地球石油进入枯竭期,最多可以延长100年。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1993年我国变为石油进口国,以年递增6.6%的速度增加进口量。2004年进口原油1.23亿t、成品油3788万t,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至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部长叶夫尼耶夫称,该国1t大豆的生产成本为140—160美元,运到中国边境运费约13~14美元/t。据哈方估算,中方每年进口4000万t大豆,预计2015年前将增到5000万t。同时,  相似文献   

12.
1 入世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影响 1.1 小麦、大米、玉米 中国是世界粮食市场的主要购买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预测:加入WTO后,在科研投入年均增长6%的情况下,我国小麦净进口量将从现在的1 000~1 500万t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2 800万t。而国际市场小麦的价格将可能回升。因为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达成削减补贴的协议。这就意味着中国已不可能再从这些传统的市场进口廉价的小麦,很有可能逐步从补贴本来较少、价格相对稳定的小麦出口国进口小麦。……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740万hm2,油菜籽产量1 400万t左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菜籽油的需求逐渐加大,导致我国进口油料逐年增加,2014和2015年度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达到410万t,严重影响我国油料市场安全。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成为制约我国油菜生产的一个瓶颈,2014年,我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7.2%,远低于主要粮食作物,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等)油菜主要生产国油菜生产现已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其用工量仅为15个/hm2。本文在介  相似文献   

14.
1入世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影响1.1小麦、大米、玉米中国是世界粮食市场的主要购买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预测:加入WTO后,在科研投入年均增长6%的情况下,我国小麦净进口量将从现在的1000~1500万t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2800万t。而国际市场小麦的价格将可能回升。因为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达成削减补贴的协议。这就意味着中国已不可能再从这些传统的市场进口廉价的小麦,很有可能逐步从补贴本来较少、价格相对稳定的小麦出口国进口小麦。但同时加入WTO也将促进我国农民通过…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2013,(14):32
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中心发布的最新参赞报告显示,2012/2013年度(1月到12月)印尼大米产量预计为3750万t,比上年增长3%,也比早先的预测上调了2%。2012/2013年度印尼大米进口量预计为80万t,大部分进口将由私营公司进行。预计2013/2014年度印尼大米产量为3770万t。  相似文献   

16.
《农业机械》2013,(14):30
本年度至今,我国累计进口玉米数量已达212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26%。根据美国最新出口检验报告数据计算,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玉米到港总量预计为245万t。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预计,我国2012/2013年度进口玉米数量为300万t,仍将远低于上一年度523万t的水平。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玉米平均成本为301.85美元/t(不含税),完税后2260元/t,比上月上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国大豆市场的现状,并根据中国大豆进口量建立了改进的Logistic模型.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加入了影响函数,使得模型更加灵活,更能够适应灵活的市场规律.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2010-2012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并将于2015年左右逐渐趋于平稳,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我国大豆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茶叶籽油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缺油的国家,全国全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为2500万t,其中大豆油为1000万t,菜籽油约400万t,棕榈油600万t,其他种类的油约为500万t,我国的食用油大部分依赖进口,自给力只有35%左右。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先进农业国家对我国大豆等油料产业的冲击与影响有目共睹,稳定食用油的自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2013,(9):33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修正的最终数字,俄2012年粮食产量为7090万t,同比减少24.7%。俄国家统计局此前初步估计2012年粮食产量为7070万t。此次修正最大的是玉米产量,此前预计为799.4万t,最终的数字为821.3万t。根据修正后的数据,2012年俄小麦产量为3772万t,同比减少32.9%;大麦产量为1395.2  相似文献   

20.
1XHJ系列香蕉假茎还田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概述香蕉是全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中国则是世界香蕉主产国之一,香蕉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自1985年起,我国香蕉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2004年全国香蕉种植面积达26.96万hm2(404.4万亩),总产量达642万t,居全球第4位;我国同时还是香蕉消费大国,每年需进口几十万吨香蕉,是香蕉进口大国。广东是香蕉种植的传统大省,2003年的香蕉种植面积为12.58万hm2(188.7万亩),产量301.8万t;预计2007年度广东省的香蕉种植面积可达14万hm2(21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