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宜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宜州市桑蚕生产呈现稳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0.4万亩,年养蚕41.4万张,产鲜茧14100吨,农民养蚕总收入1.86亿元。去冬今春,全市再次掀起扩种桑园新高潮,目前桑园面积已达14.3万亩,如此大的规模,在全国已有点名气。  相似文献   

2.
宜州市蚕沙收集和处理方式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思庆 《广西蚕业》2008,45(3):43-44
宜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2007年全市有10万农户36万农民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26.4万亩,蚕种饲养量超过110万张,鲜茧产量达4.2万吨,产值7.9亿元,桑蚕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24至25日,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6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应宜州市的邀请到该市考察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为"十一五"期间宜州市桑蚕业发展"问诊把脉",为该市桑蚕业生产向标准化迈进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24至25日,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6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应宜州市的邀请到该市考察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为"十一五"期间宜州市桑蚕业发展"问诊把脉",为该市桑蚕业生产向标准化迈进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5.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7,44(1):20-20
2006年11月24至25日,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6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应宜州市的邀请到该市考察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为“十一五”期间宜州市桑蚕业发展“问诊把脉”,为该市桑蚕业生产向标准化迈进出谋献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桑蚕养殖是宜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劳动力不足、坏境受到污染、技术落后等。本文根据宜州市桑蚕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蚕桑副产物,提高蚕桑业附加值、政府要大力推广专业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等,以帮助宜州市桑蚕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6,43(2):62-63
宜州市科学技术局以科技部下达的《宜州市星火桑蚕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东部地区合作,分别与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昆山新技术开发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合同,投资50万元分别引进了恒温恒湿恒气流全自动化蚕种催青技术和恒温恒湿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8.
<正>宜州市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22户村民,户户种桑养蚕。其中,石忠胜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他种植有2.67 hm2桑园,今年上半年,他养了7批大蚕,收获鲜茧3 500 kg,按30元/kg计算,鲜茧收入就达10多万元。据了解,宜州市是全国、全区最大桑蚕养殖县,桑园面积已达2.2万hm2。今年上半年,宜州市养蚕总收入达12亿元。  相似文献   

9.
宜州市北山镇地貌为丘陵地形,全镇拥有耕地面积4.6万亩,农作物以甘蔗、桑蚕、玉米、水稻为主,其中甘蔗种植面积达3.23万亩,年产甘蔗尾叶达10多万吨,成为当地群众冬季育肥牛的主要青粗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宜州市以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桑蚕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狠抓蚕沙无害化治理,扩大桑蚕生产规模,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宜州市紧扣产业脱贫攻坚工作,树立样板,带动发展。在龙头乡董里村等村指导创建桑蚕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成立桑蚕专业合作社,创建示范户。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基层向下培训效能,快速传递辐射蚕农收益,完成并通过"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申报工作,荣获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优质  相似文献   

11.
宜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县级市,其小蚕共育情况对宜州经济发展和蚕茧产、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宜州市小蚕共育室的规模、设施、消毒、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为宜州市小蚕共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开发“银后”牌系列产品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磨美华 《广西蚕业》2008,45(2):53-56
在当今市场上的众多纺织品中,桑蚕真丝以其轻柔亲肤的高雅品质和保暖环保的独特优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世界绢丝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成为与棉、毛、麻等原料混纺开发新纺织品时尚的新潮流。既然桑蚕真丝是香饽饽,那么广西的桑蚕业现状如何呢?值得欣喜的是,广西桑蚕业得益于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转移,蚕茧产量由2001年的5.6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20.53万吨,一跃成为全国第一桑蚕大省。  相似文献   

13.
兰桂莲 《广西蚕业》2007,44(2):73-76
根据宜州市近年蚕业大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加大力度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普及消毒防病技术,有效地控制蚕病;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加强小蚕共育质量的管理: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加强蚕桑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宜州市桑蚕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发展,实现桑蚕业不断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海宁市一家苗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国民,最近在中国最大的桑苗集散交易中心——宜州市,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今年有不少批发商排队跟他预定桑苗。 这样的火爆源自于广西桑蚕产业的火热发展。记者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2014年我区致力于生态蚕业、智慧蚕业、现代蚕业、品牌蚕业互动交织,力保今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75万亩,产量超过34万吨,各项指标增长10%以上,全力织就桑蚕多元化新型"产业网"。  相似文献   

15.
一我区蚕茧生产形势 我区桑蚕茧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蚕茧产量只有1650吨,1985年4725吨,1990年7450吨,1992年产茧达到1.83万吨。1993年桑园面积1.4万公顷,发种量70万张,鲜茧产量1.65万吨,比1992年减产8.2%。  相似文献   

16.
《广西蚕业》1994,31(1):36-38
宜州市有21个乡镇,人口5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万,耕地面积4.6万多公顷.我市地处桂中偏西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0℃,降雨量为1300至1500毫米,无霜期长达327天,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作物,给粮食、蔗糖、桑蚕等生产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7.
韦茁萍  张高智 《广西蚕业》2011,(3):34-35,23
宜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桑蚕生产基地,在桑蚕生产上,大多数蚕农对饲养技术操作规程上的消毒防病工作、桑叶质量要求及蚕室微气候调节等方面都比较重视,但在一定时期还是会发生蚕病,笔者总结近年来宜州市蚕病发生特点及规律,认为许多蚕病的发生与饲养员移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移蚕方法不当是引起蚕体创伤最主要的原因。而蚕体创伤是导致血液...  相似文献   

18.
日前,宜州市首批蚕茧收购基本结束,蚕茧产量和成色好于往年,价格也持续走高,大大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东桑西移"蚕业发展战略下,市场机制在桑蚕业由东部向广西转移过程中和广西桑蚕业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比较广西桑蚕业与其他省份的桑蚕业的差异,得出广西的优势主要在于蚕种市场和蚕茧市场开放较早,自由化程度相对高,即市场机制在广西桑蚕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分析表明,遵照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广西蚕种市场和蚕茧市场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其健康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业。  相似文献   

20.
从茧质看“桑蚕解氟剂”的解毒效果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吕顺霖,石旭平,李超龙为了防止和缓解由大气氟污染引起的桑蚕氟中毒症,保证蚕茧生产的正常发展,蚕业界正在考虑各种对策。其中研制一种缓解桑蚕氟中毒的药剂也是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笔者在研究桑蚕氟中毒机理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