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根据《河南省植被区划》,按植物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生态地理分布,将风景区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丛)、14个群系,23个群丛,供风景区绿化规划和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森林区划的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中国森林的区划,主要是从林区管理和经营的角度来考虑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即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中国森林进行区划,提出了依照基带地带性理论来区划中国森林。以气候区带为大框架,强调森林的植被型、植被群系组以及包括野生动植物种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不受行政区域的割裂影响。提出了气候区域下的森林区划7个分区的方案,这种区划方案不仅是对中国森林区划的一种新的探索,也对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56年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林業組在甘肃中部收集的有关天然林材料,經过初步分析整理而編写的。植物名称并参考了崔友文等編写的“植被分区”报告(初稿),特此致謝。錯誤处尚希讀者及参加考察工作的同志予以指  相似文献   

4.
新《森林法》正式实施后,在植物学界有何反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在云南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证监先生。82g高龄的吴征脏先生民遣江苏省扬州市,1937$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生物学学工学值;195G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兼任第一副所长;1954$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1998江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工。地于1938~1946$曾在云南从事植物香缥及教学工作,从1958$至书定居云南,长期从事植物研究工作。他在我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区系学上有很高的建材和造诣,是一座世人关江的“世民缴檀物学家”。冒着…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发布国家植物保护战略近日,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华南植物园共同发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同时正式启动BGCI中国项目办公室,标志着中国植物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植物保护战略》是《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中  相似文献   

6.
由我院森林植物研究室祁承经副教授主持,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农学院有关人员参加的《湖南省1/50万植被类型图及植被区划》研究项目,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农业区划科研课题之一。经过五年的调查考察和分析研究,于  相似文献   

7.
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为半灌木超旱生植物,为亚洲中部特有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区,但形成群落的较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的荒漠地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5;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1992),喜生于疏松的砂砾质冲积扇和洪积土壤上。常沿干河床和流水线形成群落,也生于石质丘陵和山前洪积坡地上(中国饲用植物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的“园林之母”和“花卉王国”,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英国植物采集家威尔逊曾到我国采集野生植物多次,前后长达11年之久。其主要对象是观赏植物,重点为华西。1929年他著书总结其长期在华的发现和收获,书名《中国,园林的母亲》,在美国出版。  相似文献   

9.
《林产化学与工业》2018,(4):123-123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江苏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并为BA、CA、CAB、Elsevier'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环  相似文献   

10.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句。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一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一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一植物群系(plant formation)一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天然云杉林,是红皮云杉林还是白扦林?国内学者长期以来就有争论。这种争论已经在近年来公开出版的一些重要著作中明显地反映出来。例如《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260页)和《内蒙古植被》(784页)的作者,认为白音敖包的云杉是红皮云杉;而《中国植被》(511页)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146页)及《内蒙古植物志》(第一卷)的作者却认为是白扦。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刊将在科普园专栏中陆续地刊登一些有关文章,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景观植物》日前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林与景观研究所所长邢福武研究员、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曾庆文研究员、陈红锋副研究员、王发国副研究员主编。据陈红锋介绍,《中国景观植物》共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各种景观植物6000多种(含栽培品种),其中常见园林景观植  相似文献   

13.
依据森林燃烧环理论,在充分考虑指标代表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根据江西省林火发生特点,选取气候、植被、地形等11个因子作为江西省森林火险精细化综合区划指标,并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发生或蔓延的影响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全省划分为Ⅰ级(低火险)、Ⅱ级(中火险)、Ⅲ级(高火险)3个不同等级的森林火险区.分区结果与该区气候、植被、地形分布等相符,说明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江西省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重点防护与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阳新县竹类区划及其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5属26个竹种组成的阳新县竹林,形成了3个分别以灰竹、毛竹、早园竹为主的代表中国毛竹水平区划3个等级的分布区。区域的界定和分区发展方向的确立,深化了湖北省和中亚热带的毛竹水平区划,为鄂东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的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 LY1063—92行业区划标准系统,对平利县千家坪林场诸火险柯关因子分析并进行区划研究,得出安康地区国营林业单位参与地区森林火险区划诸因子的量化确定标准和区划原则。指出在区划过程中以林班组作为区划分区的基本单位。结合秦巴山区的植被条件和不同林分的燃烧性差异给出火险重要值—优势树种组的得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对区域内栎属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区划研究,结果如下:栎属植物在我国北方主要分布于北纬53°18'一线以南,东经105°42'134°46'之间的区域,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其垂直分布上、下限总体上均呈现出从分布区西南向东、向北逐渐下降的格局。本研究将中国北方栎属植物分布区区划为8个资源集中分布区、4个次集中分布区和若干零星分布区,其中集中、次集中分布区林分总面积约为963.93万hm2,林分总体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约占二者资源总面积的75.38%。不同分布区的栎属植物林分面积与林分龄级结构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杂志点评     
正印开蒲(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初览《绿绒蒿》专辑,感到内容十分丰富,图片色彩漂亮,整体超过《中国植物志》绿绒蒿属的研究水平,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都会受益匪浅。能参与本期制作,十分荣幸。魏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我并不常写科普文章,但绿绒蒿实在是一个无法推脱的主题。相信所有的作者跟我一样,都是怀着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在写作。这是植物分类人的一种自豪情怀。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考察、植物标本采集及鉴定、植被调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等多次实地调查获取的柴达木盆地野生种子植物数据,对该区域内植物区系组成、性质及分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9科227属646种(含变种),其中,裸子植物仅3科3属7种。(2)菊科和禾本科是区域内的优势科,共包括224种;此外,单种属或寡种属成分比例较大,占区域内总属数的88.99%,总种数的55.73%,其中,单科单属单种植物20种。(3)基于柴达木盆地形成的历史因素和环境条件,区域内植物以北温带分布成分、世界分布成分和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成分为主要优势成分,植物成分具有明显的旱生性、耐旱性、耐盐性等温带区系性质;热带成分8属;中国特有类型仅有1属。由此可知,柴达木盆地野生种子植物具较高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科、属的高度分化致使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优势种为非中国特有种,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与世界成分、地中海等成分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证明区域内植物在发生历史上曾经历过与热带微弱联系的历史渊源的遗迹。  相似文献   

19.
1953年秋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组织了山西植物调查队,目的是为了解山西省北部的植被和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参加工作人员有陈昌笃、刘瑛、董保华、冯瑞清、吴锡曾、赵福、茅廷华、俞德浚。并有山西省农业厅秦清泉和雁北专署林业局李仲才两同志协助工作。关于植被、果树和牧草调查,将在另文发表。本文系就落叶松林中所作样方分析观察天然林更新的初步报告,主要由俞德浚整理执笔。  相似文献   

20.
邓叔群先生(1902~1970年),福建省福州人,是世界著名的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和森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生前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他13岁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公费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和森林学硕士双重学位。1928年回国后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革”中因胞弟邓拓所谓“三家村”冤案受株连,被“四人帮”残害致死。邓先生是我国真菌学的开拓者。据统计,经他定名的真菌达3440余种,占全国已知真菌总数的45%以上。他先后出版了《中国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学术著作。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