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个,以前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天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徐洋 《兽医导刊》2011,(4):32-3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肝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本病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尤其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鸭群一旦发病,疫情则迅速蔓延,发  相似文献   

4.
徐洋 《动物保健》2011,(4):32-3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肝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本病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尤其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鸭群一旦发病,疫情则迅速蔓延,发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状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鸭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的雏鸭,以引起肝肿大、出血点及神经症状(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本病除直接造成受感染雏鸭死亡外,并可使存活下来的雏鸭免疫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而造成免疫失败。笔者运用清肝胆湿热方和清肝脾湿热方治疗本病,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的死亡率为95%,2-3周龄死亡率为50%,4-5周龄的鸭基本不死亡,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50%-60%的病例有呼吸道病变,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秋末、冬、春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9.
肉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达90%,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所以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可达90%以上),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以1型DHV(DHV1)为主,以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及死亡;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能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以内的雏鸭危害性最大,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临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1病例介绍某养鸭专业户于2010年4月份购进肉鸭3000只,4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但饲喂到5日龄,部分雏鸭陆续发病死亡。病鸭开始时症状不明显,后仰头踢腿,全身性抽搐,倒向一侧突然死亡,死后呈角弓反张,每天死亡几十只。发病后再饮水中加入几种抗生素都未见明显好转,于是禽主带病鸭和死鸭来我站就诊。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它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eimerellaanatipestifer)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国外1932年就有报道。国内则于1980年后由北京和广东先后证实了该病的存在。该病近两年来在我区养鸭密集的南宁、柳州、北流、贵港、横县、宾阳等市、县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危害我区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综合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此病一般发生于10~60日龄左右的鸭,但主要危害10~30日龄小鸭,最早可见7日龄雏鸭发病,呈急性经过;对日龄以后的鸭发病多呈亚急性、慢性经过。发…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霍乱都是鸭的常见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 ,鸭霍乱则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中既可以单独发生 ,又常见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4月 ,潍坊某鸭场鸭大批发病 ,发病鸭日龄在 6 0日龄以上 ,多数在 6 0~ 70日龄之间。经调查本病传播较快 ,鸭群中几只鸭子发病后 ,不断出现新的病例。鸭舍地面潮湿 ,有刺鼻气味。在投放抗生素后病情有所好转。本病的发病率在 6 %~1 0 % ,致死率在 6 0 %左右。2 临床症状病鸭早期眼和鼻有较多分泌物 ,轻度咳嗽和打喷嚏 ;排绿色稀粪 ;部分鸭出现脱肛…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o Hepatitis,DVH)是鸭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最小可在3日龄以内,发病迅速而猛烈,病程短,多呈急性经过。在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且死亡率高,患鸭死前呈角弓反张状、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患鸭死亡率很高,是目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营地区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鸭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 ,鸭的品种也不断增加。但鸭病也有多发趋势 ,自 1 999年春季以来 ,各个饲养场、点不断出现一种鸭的传染病 ,使各个鸭场遭受了不同程度损失。笔者调查了鸭的这种病的流行学病史 ,经过临床检查 ,在实验室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 ,初步诊断为鸭疫里氏杆菌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 )。1 流行病学检查本病发生于各品种的鸭。由于本地区的鸭主要从外地引进 ,现东营地区没有孵化场 ,引进的鸭一般在 60日龄以上 ,所以发病的日龄都在 60~ 70日龄以上。开产后鸭群也常发病。发病后 ,鸭排粪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10日,吴川市长歧镇某养鸭专业户购买3000只1日龄雏鸭进行饲养,至18日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流泪和拉稀,曾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均无明显好转。后经我局诊断为鸭瘟,并立即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鸭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饮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天~3天,有时可长达7天,多发生于1周~3周的鸭群,多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病者。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为鸭里默氏杆菌,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高,对养鸭业危害大。1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根据报道目前发现21个血清型。2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圈养鸭群,1~7周龄对本病敏感,多发生于10~30日龄小鸭。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伤口及注射时消毒不严也会引起传播。发病率20%~70%,病鸭死亡率高达80%。发病季节一般以冬春多发,番鸭发病率较高。3临床症状病初表现精神不振,昏睡,食欲减退,羽毛松乱。以后出现眼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排出黄绿色稀便,共济失调;部分出现鼻窦部和附关节肿胀。慢性病例则出现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