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酶解体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龄、渗稳剂对血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置培养5 d菌丝体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采用1%溶壁酶+1%蜗牛酶,32℃酶解3 h,制备率为2.950×107个/mL,其再生率可达4.508×10~(-3)。 相似文献
2.
灵芝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及菌龄等对灵芝菌丝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龄为60h的菌丝,采用浓度为2%的溶壁酶以0.6M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6.5,30℃下酶解2h,当酶解液中湿菌体含量对0.1g/mL时,其原生质体数可达2^*10^7个/mL,且再生率达8.5%。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以香菇菌株YJ-01为试材,以原生质体产量与再生率为指标,探究酶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稳渗剂种类、稳渗剂浓度及菌丝菌龄等7个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与再生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了4个因素(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龄和稳渗剂浓度)利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YJ-01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pH 5.0,0.5 mol/L MgSO_4溶液作稳渗剂,对5日龄菌丝体于28℃条件下酶解3 h。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龄稳渗剂浓度。(2)YJ-01原生质体最佳再生条件为,当p H 5.5,以0.5 mol/L蔗糖溶液作稳渗剂,对6.5日龄菌丝体在27.8℃酶解2.9 h。各因素对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作用依次:稳渗剂浓度酶解时间菌龄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8.
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原生质体制备是通过体杂交或基因转导进行种质改良的基础。探讨了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用MYG培养菌丝,以甘露醇为稳渗剂,用1.5%溶壁酶Lywallzyme进行酶解脱壁,在菌龄7天,酶液pHWFHG4.5,温度28℃,酶解4hr的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最高(20×10^6/ml,0.1g湿菌丝),其再生率大于8%,菌丝培养前对接种物进行予切碎处理可进一步使产量提高约2倍,而再生率不并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4~5d的鸡纵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和粗柄鸡■菌(T.robustus)幼嫩菌丝,经过滤洗涤收集,以0.6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用1%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处理,于28℃酶解3~4h,可获大量原生质体,产量达2.82×10~6~3.24×10~6/mL。但所形成的原生质体再生能力较差,再生率仅0.6%~1.2%。本文还详细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对这两种鸡纵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芹菜胚性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及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芹菜胚性细胞悬浮系成功分离得到大量原生质体, 获得芹菜大量原生质体的最佳反应体系为: 酶液组成为3.0%纤维素酶Onozuka R210、1.0%离析酶R210、11%甘露醇、0.5% CaCl2 ·2H2O和0.1% MES; 摇床转速为80 r/min, 温度(25 ±2) ℃, 酶解时间5~6 h; 原生质体产量为25.00 ×106 /g, 原生质体活力83.41%。原生质体浅层培养, 培养基为1 /2 MS + 1 mg/L 2, 4-D + 0.5 mg/L KT + 11%甘露醇+ 500 mg/L水解络蛋白, 两天后, 重新再生细胞壁之后进行第1次分裂, 逐步降低渗透压至甘露醇3% ,大约30 d形成小细胞团。小愈伤组织经增殖培养后在1 /2MS + 500 mg/L CH + 0.25 mg/L KT固体分化培养基诱导出不定芽, 30 d后再转入MS基本培养基, 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影响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培养基、酶解时间及单双层培养法等因素对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二糖培养基及双层培养法比较适合灵芝原生质体再生。考虑到灵芝原生质体的得率以及不同酶解时间制备的灵芝原生质体的再生率,酶解2.5h的灵芝原生质体用于再生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并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研究发现:酶解过程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原生质体再生菌丝过程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再生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