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柑桔黄龙病单克隆抗体,通过胶体金标记,检测病叶徒手切片,在400 ×显微镜下观察,韧皮部病灶呈黑褐色斑点;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二次抗体法检测病叶切片,在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病叶韧皮部呈现白色荧光斑点.经扫描其特异荧光强度平均值,可作定量参考.按 Jagoueix 报道的黄龙病病原16s D N A 序列,设计引物,用 P C R 技术检测病叶 D N A,获得特异性扩增区带,约1160bp ,可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橙无病种苗繁育方法申请号 :0 112 2 343 X 公开号 :CN133190 7A申请人 :廉江市农业局 (广东廉江 )摘 要 :通过热处理和药物处理 ,高标准建设母本园、采穗圃、繁育圃、采用大棚网室封闭育苗 ,主要针对克服柑桔黄龙病、溃疡病等危险性病虫害 ,培育无柑桔黄龙病、溃疡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廉江红橙种苗。本发明所育种苗不带黄龙病、溃疡病 ,苗木粗壮 ,根系发达 ,大田种植 4~ 5a后黄化率仅为 1%~ 3% ,远远低于传统育苗 ,延长果园经济寿命 ,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钵体植树方法申请号 :0 112 36 2 1 3 公开号 :CN1331910A申请…  相似文献   

3.
<正> 树木丛枝病是一类常见的病害,最早认为由生理障碍引起,后又认为是病毒或真菌浸染所致。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致病以来,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陆续被证实是由类菌原体(MLO)或类细菌(BLO)引起。笔者近年来对引起树木丛枝病的类菌原体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电镜观察,报道了由MLO引起的泡桐丛枝病和重阳木丛枝病,由类立克次体(RLO)引起的枫杨丛枝病及由BLO 和  相似文献   

4.
刺槐干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江苏省各地普遍发生。经分离培养、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病原为樟疫霉。病原菌自伤口侵入,可侵害2—15年以上生的刺槐根干,引起内皮层腐烂,致使植株枯萎死亡。病部后期常出现腐生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座。病害多生在干基部,5—9月为发病盛期。病株根际土壤和植株病组织都是侵染源。  相似文献   

5.
于1989年7月,我们用印度尼西亚新近研制成功的“金满利”植物增产剂,在本所的柑桔园内进行增产试验。土壤为红壤。供试的材料为5年生柑桔。1 试验方法供试植株为45株,设两种处理加对照。按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5株,重复3次,根据立地条件有纵向、横向排列,边缘设有保护行。共喷药8次,每次喷施都在晴天下午3点钟后进行,第一次在7月15日幼果形成后开始,然后每隔一个星期喷施1次,直到即秋分为止。喷施浓度为2∶1000毫升和3∶1000毫升两个浓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火炬松、湿地松幼林普遍出现针叶枯死、脱落现象。1982—1983年研究发现其病因是受炭疽病危害,现将该病症状和病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苦楝(Melia azedarach)近年来,由于簇顶病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在广州华南农学院栽培的苦楝,发病植株儿达100%,死亡率达30%以上.广东各地均有此病发生,川楝亦受同样的危害.为了弄清其病原,自1978年以来,对苦楝簇顶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及病原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州、佛山、雷州半岛等地栽植的托里桉(Eucalyptus torelliana)叶片常出现大量黄斑和焦枯,严重的植株如被火烧,发病率高达80%。1981—1983年,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定株观察、病原鉴定和病菌在不同组合培养基上的致病力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开璇  汪跃 《林业科学》1993,29(1):95-96,T001
重阳木丛枝病普遍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安徽、湖北一些地区危害严重。1983年作者用电镜证实了重阳木丛枝病为类菌原体病害。本病在国外尚无报道。在传病试验中证实了感病植株病皮能嫁接传病。树木感染MLO病害后,其病原在感病植株中分布局限且浓度较低。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MLO病原能在长春花内大量繁殖,成为研究树木MLO病害的理想试验植物。1988年试验证实泡桐丛枝病MLO病原可由南方菟丝子传染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丛枝黄化及花变叶病状。本文将报道用南方菟丝子传染重阳木丛枝病MLO到长春花上,并回接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一、柑桔的土壤管理 1、柑桔生长发育对土壤的要求 柑桔植株根系分布深广,要求土壤深度达1米左右,其有效土层不低于60厘米.土质以壤土为佳.最适宜酸碱度为ph值在5.5至6.5.要求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11.
桂花叶枯病调查及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四川农业大学桂花树(Osmanthus)的南北方向各一枝条,对其叶片总数以及病叶总数进行调查,确认其发病率为87.27%和感染指数为25.以此判断行道桂花树的叶枯病发病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进行柯赫假定验证.对病叶进行分离,有三种真菌较优势,将三种菌分别接种到健康植株上,有两种真菌接种的植株发病,其中一种真菌接种后的发病症状与原来桂花叶枯病的症状相同,对病叶进行再分离鉴定,确认桂花叶枯病系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真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1980年12月,西北地区黄斑星天牛科研协作组的同志们,在甘肃省天水市四十里铺大队发现一具该种幼虫僵尸,交我们带回。1981年,我们从事了三项工作:1.僵菌的分离、培养和提纯;2.菌种鉴定;3.对黄斑星天牛幼虫寄生活性的测定。1982年,我们又从事了三项工作:1.生产成品;2.野外定性和定量试验;3.毒力测定。现摘要于下。一、僵菌分离、培养及提纯根据柯克氏假定(Koch,Sopostula-tes),将天牛幼虫僵体组织分离,培养,提纯,再接种,再分离,反复三次。结果看出:所分离培养的菌落颜色,形态和接种后寄主发病过程及症状均一致。从而可得出黄斑星天牛僵体传染病是病原僵菌所致。二、菌种鉴定经镜下鉴定,黄斑星天牛幼虫的致病病原菌是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3.
温州蜜柑属芸香科、柑桔属。生产中柑桔存在着严重的落花落果现象,直接影响着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柑桔保花保果方面,多采用生长调节剂与微量元素的单因子试验,几无见到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和交互作用的报道。针对上述情况及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特设计本试验。力图通过不同浓度的复合微肥和生长调节剂对整个植株进行叶面喷施,观察其对温州蜜柑尾张的保花保果作用,以找出主导因子和最佳处理组合,为柑桔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基因芯片技术因能对生物样本进行快速、高通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在植物病害诊断中也得到普遍的应用[1]。树木溃疡病是指引起木本植物树皮上出现溃疡腐烂等症状的病害[2]。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真菌种类较多,加之其无性型和有性型多样,所以,关于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报道多有不同。另外,受地理位置、寄主植物关系及分类体系的限制,迫切需要发展不依赖于常规分离培养的病原鉴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敏感指示植物长春花苗为材料,用叶柄注射法注入感病泡桐叶汁液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4供试植株感病,其症状与泡桐丛枝病相一致,将感病植株叶脉切片镜检,发现有类菌原体,其形态、大小及结构,均与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相同。为该病病原的传播及回接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调查鉴定了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上4种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分别是:麻疯树叶斑病(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其病原为油桐叶斑球壳菌(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麻疯树白粉病(Oidium leucoconium),其病原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麻疯树赤枯病(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其病原为异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麻疯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其病原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对病害的症状和病原形态作了描述,并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除病叶病果,药剂防治和种植抗病品种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树花粉植株的诱导和培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杨树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先后从13种杨树花粉的离体培养中获得了愈伤组织。1975年得到了草杂一号杨、黑杨、小×黑、加×钻、健杨和小×钻的完整植株,其中部分植株移栽到花盆里;1976年又获得了银×小的完整植株;1977年成功地将小×钻、小×黑、黑杨和银×小四种杨树移  相似文献   

18.
柑桔类果树冬剪,能调节植株的开花结果与营养生长(恢复树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矛盾,控制树型、改善光照条件、提高产量、延长植株经济寿命,减少病虫害滋生危害,是实现柑桔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下面谈谈柑桔类果树的冬剪方法。 根据不同的品种修剪 柑桔类果树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树型不同,生理特性也有差异,温州柑树型开张,枝条下垂或与地面成平行,通风透光条件好,所以扫把枝中的弱枝、枯枝、病虫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Actinidia)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其酶带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开花期雌株在负极一端比雄株多1条酶带,植株进入结果期,其结果相反,雄株比雌株多1条酶带。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同工酶的酶谱还表现出,靠正极,在结果期比开花期多1条酶带。同时用未开花植株进行测定,其酶谱变化与上述雌雄株有相似结果,在靠负极一端雌株多1条酶带,有时雄株靠正极端不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20.
自1967年发现植物类菌原体MLO(Mycoplasma-like organisms)以来,迄今世界各国已发现300余种,我国已鉴定70余种植物MLO和类细菌(BLO)病害。作者收集鉴定了其中18种林木MLO、和BLO病害。本文汇总了国内已报道的林木及果树等木本植物MLO、BLO 38种及其发生地、寄主媒介昆虫,就世界范围而言,占已发现木本植物类菌原体比例最大,对我国类菌原体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