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动物的味觉生理及甜味剂应用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动物科技的高速发展,动物的生长性能较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然而,动物(如猪)的生长潜能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制约这种潜能发挥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便是采食量不足的问题。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很多,饲料营养浓度、环境温度和湿度、饲养管理水平、动物的健康状况、饲养密度、品种和性别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动物的采食。而饲料的味道更是与动物的采食过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大量的试验及生产实践证明,动物尤其是猪、牛等畜产动物,具有比人类更敏感的味觉感受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味觉系统的结构及生理调控机制,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采食量高低对动物生长、繁殖和泌乳影响甚大。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主要取决于采食量。在实际生产中,动物对饲料的采食量往往是动物营养的第一制约因素,因此,弄清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对建立采食量的预测模型和调控饲料采食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理性诱食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动物的食欲和采食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长潜能。选择28头平均体重为7.39±0.08kg的30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健康等方面平均的原则,将试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头猪,自由采食对照组饲粮和试验组饲粮。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上添加生理性诱食剂(脂溶性氨基酸衍生物)350mg/kg,试验期30d。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8.96%、13.61%。由此可知,高剂量添加生理性诱食剂,能提高断奶仔猪的食欲和采食量,并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化学添加剂、农副产品以及轻工业、食品业下脚料在动物饲料中的大量使用,由此产生的不良味道严重影响了饲料的适口性,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并制约动物生长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正猪的采食量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了解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有助于对采食量进行调控,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本文对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养殖户参考。1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动物自身的因素、饲料、饲喂技术、环境因素等。1.1动物自身的因素1.1.1遗传因素采食量的遗传性很低,但是和生长速度、瘦肉率的相关性比较大,经常选择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是准确模拟动物生产性能、生长变化的基础和前提。几十年来营养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动物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在我国,有关猪体重和采食量变化规律的专门研究报道很少,这主要是由于体重和采食量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试验规模小很难准确揭示其变化规律。受饲养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生长猪往往表现为早期生长缓慢,采食量低,难以完全应用国外有关预测猪体重和采食量变化规律的方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是准确模拟动物生产性能、生长变化的基础和前提。几十年来营养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动物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在我国,有关猪体重和采食量变化规律的专门研究报道很少,这主要是由于体重和采食量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试验规模小很难准确揭  相似文献   

8.
提高动物采食量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通过采食获得所需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为了达到高水平的生产,有时要求尽可能提高动物的采食量,如对生长、肥育及泌乳动物来讲,提高采食量可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使自身生产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大限度提高增质量和产乳量。从这个角度讲,采食量并不  相似文献   

9.
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长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最明显的是降低动物生长性能,如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以及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生产实践中,黄曲霉毒素在高水平时能够导  相似文献   

10.
正自由采食时的采食量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因素之一。采食的饲料量是决定猪生长性能和组织生长率的核心。对商业化猪场猪采食量的测定和持续监测,是配制能够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日粮所必需的。本文将详细列出会影响猪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并重点介绍可以影响产量的管理措施(表1)。  相似文献   

11.
采食量是保证动物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生产实践中,动物采食量的重要性与作用常被过低估计,不同养殖场猪采食量的变异至少达到25%。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猪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猪的采食量低下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哺乳母猪、小猪和仔猪上,本文现就仔猪的采食量话题作一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猪采食量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靖  张石蕊 《猪业科学》2009,26(2):54-57
动物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猪的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物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猪的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物通过采食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维持、生长以及生产的需要,提高采食量可以更好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猪的实际采食量要比理想采食量低得多。规模化养殖的前提无法改变,要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就要增加猪的实际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就是要让猪喜欢吃饲料,愿意并且主动吃料,以此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动物采食量生理调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生产中,提高动物的采食量一直是科学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提高采食量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仔猪、肉鸡等高生产性能的动物,采食量可能是限制其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和激素、感觉因素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料槽设计和位置、密度以及每圈动物数);日粮因素(养分的缺乏和过量、能量浓度、抗生素、调味剂、饲料加工及水的质量)等(NRC,1998)。而生理因素是最根本的,日粮因素和环境因素很可能通过生理因素发挥作用。采食量的控制非常复杂,包括体…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环境温度降低,动物采食量增加,反之则采食量下降。温热环境对动物采食量影响的机制还不太清楚。环境温度不仅直接影响反刍动物牧草的采食量,还加快牧草的老化,从而也间接地影响反刍动物对牧草的采食量。温热环境影响动物采食量的程度与动物品种、性别及体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食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也是动物获取营养的前提。适宜的采食量是动物生长发育和发挥其生产性能的基础,正常的采食行为也是判断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采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畜牧生产中,采食量不足是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最大限制因素,特别是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饲料、环境、管理及疾病等许多因素给动物带来多方面的应激,导致采食量降低。特别  相似文献   

18.
<正> 1 饲料香味剂的主要作用 1.1 提高采食量是确保动物健康生长和高速生产的要素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注意如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量,而常常忽视隐含于饲料养分含量与动物需要量之间的一个关键因素——适口性与采食量。实际上任  相似文献   

19.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转化效率和动物生产力的主要参数,受草地植被生长情况、环境条件、放牧方式、家畜生理特征及其瘤胃内环境等因素影响。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食性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关系到动物营养状态的评估、补饲策略的制定以及食性理论的探索。传统采食量估测方法大多基于观察法或放牧前后牧草生物量差值法,这些方法对动物的干扰较小,但是受技术本身和适用范围的限制,如未能估测单个动物的采食量,很难适用于大范围的采食量估测。链烷烃技术和近红外技术的出现为准确测定采食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能克服传统测定方法的缺点,还在准确率、适用范围(圈养动物和放牧动物)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由于粪便回收率和数据库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较高草地的放牧动物采食量估测尚有难度。在简要总结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基础上,综述了差值法、内标法、链烷烃法和近红外法在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多种方法结合可以准确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和实现草地可持续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采食量直接关系到动物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多少.采食量指标也是动物营养需要研究和饲料配方的基础数据。动物的采食量和其主要的生产性能关系密切,采食量调控对动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畜禽的采食量受到饲料、环境、饲养管理方式以及动物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这些影响因素的机理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