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3):30-31
青海省总面积 72万km2,拥有天然草地 3 644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0.5%,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全省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地形西高东低,高寒、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是一个灾害多发省份。不仅受北半球亚洲型灾害大区域背景的控制,而且有明显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条件和高原生态环境的特点,被列入高原高寒灾害区。其雪灾主要易灾区域为昆仑山脉以南的青海南部牧区(简称青南牧区)。该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4 000m以上,主要包括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所属十二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 相似文献
3.
雪灾是制约牧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在对川西高原牧区雪灾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积雪厚度、积雪持续时间、低温冻害、牲畜膘情与成灾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该区域草原雪灾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与灾情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灾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注重草畜平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牧区雪灾防治的长效机制构建等防灾减灾策略,并就加强牧区雪灾成灾机制等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南牧区雪灾危害的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灾减灾,利用调查研究,分析了降雪量、低温、牲畜膘情、草地产草量、饲草储备、保温、草地载畜量、雪灾预报、抗灾组织等因子,对青南牧区雪灾危害的影响,提出通过人为干预防御雪灾的综合措施,并制定了入冬前进行的抗灾能力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青海牧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收集了影响青海省雪灾发生的社会经济、自然及气象共计19种因素,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方法筛选基础因子,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自我挑选变量功能对初始因子进一步筛选,得到五项风险评价因子,即人均GDP、年均温、最大雪深、积雪覆盖日数及坡度,最后基于ArcGIS平台得到青海地区2001-2007年的雪灾平均风险区划图,并对其划分等级,分析不同雪灾等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主客观的分析方法,得到诱发雪灾形成的关键因素与自然因素、气象因素、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2)青海雪灾平均风险分布与风险因子最大雪深、坡度、积雪覆盖日数具有基本一致的趋势,而与年均温和人均GDP 的分布趋势相反;3)青海地区平均雪灾风险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的称多县、玉树县、囊谦县、达日县、甘德县以及玛沁县等地,相反,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东部的农业区为低风险区;4)受地形地貌的影响,4000 m以上的山岭地带,即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等为青海雪灾高风险分布之地。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三江源牧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ArcGIS和SPSS软件为工具,选取2010年冬春季平均雪深、积雪日数、雪灾重现率、坡度、牲畜密度、冬春超载率、产草量、地区GDP和农牧民纯收入9项雪灾风险因子,建立了三江源地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显示,1)1960-1980年,三江源地区冬春季雪灾发生频次处于一较长时期的低值期。1980以后,雪灾频率呈增加态势,期间雪灾频次占59年来雪灾总数的62%。在空间分布上,雪灾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地区东南部一带。2)回归模型系数中,平均雪深、雪灾重现率、产草量和牲畜密度因子对雪灾影响程度占有绝对权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2.17,1.38,1.27和0.92,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则最低。3)2010年,三江源地区雪灾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巴颜喀拉山南部的玉树、称多、杂多和囊谦县,以及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甘德、达日、玛沁和久治县,而极低风险区则地处西部可可西里无人区和沱沱河流域大部分区域。4)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在ArcGIS中绘制的三江源雪灾综合风险区划图与历史实际雪灾空间分布基本吻合。该研究不仅可为防灾减灾救灾部门制定灾前减灾规划、灾后救助和恢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牧区减轻雪灾损失、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牧区雪灾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雪灾是影响我国北方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如何准确评价雪灾对牧区造成的影响并及时援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的经济损失,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为此总结了国内外牧区雪灾遥感监测的现状,分析了卫星遥感系统在草地雪灾监测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雪灾遥感监测的原理及技术路线,为进一步做好牧区抗灾救灾及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决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分析了当前世界畜牧业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内蒙古畜牧业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内蒙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全面建设农村牧区小康社会畜牧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围绕自治区草原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展科学研究,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围绕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舍饲精养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围绕提高牲畜及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围绕提高盲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蒙古国和内蒙古牧区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内陆地区,该地区多少年以来以放牧为主,2005年项目组在蒙古国和内蒙古牧区部分地方实地调查了畜牧业经营现状。调查中发现蒙古国的牧区以游牧为主,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经营模式有——协会组织,企业经营型、牧民自发组织自愿入股型、多种经营型、舍饲禁牧个体经营型等几种经营模式。调查中发现过去的粗放经营大大被改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被提高,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笔者从青海高原牧区实际情况出发,对青海本地藏系羔羊、青海半细毛羊和杂种羔羊的育肥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现报道如下。1羔羊育肥方法羔羊育肥能使育肥羊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屠宰体重,从而缩短饲养周期,加快出栏,是降低非生产畜比例、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减轻草场压力、提高草原养羊业经济效益、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平衡的有效技术措施,符合当前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要求,特别适合青海广大牧区地广人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禽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改变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期,但是自由放牧生产模式仍占有很大比重,故保证饲草均衡供给,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本文介绍了我国牧区饲草储备存在的问题,简述了饲草储备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有利于我国饲草储备调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饲草产品储备管理体系、稳定国家饲草安全:1)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2)申请设立饲草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和流通运输体系;3)完善和健全饲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保障制度体系;4)建立和完善饲草产品生产经营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金融资金转向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