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鹿茸是梅花鹿、马鹿等的嫩角,每年周期性地生长、骨化与脱落,在其尚未骨化时收获。鲜鹿茸富含蛋白质与水分,收获鹿茸时又时值盛夏,如不及时加工处理就会腐败变质,由珍品变成废物。最先应用鹿茸的是中国人,鹿茸的加工技术也是中国人创造的。原始的鹿茸加工是用火烤、太阳晒,近百年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反复水煮、烘烤和风干相结合的传统鹿茸加工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的鹿茸加工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但大都是在传统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创新,而冻干茸、保鲜茸则与传统加工技术有显著不同。鹿茸加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脱水而使其干燥,干燥物体是很容易…  相似文献   

2.
旨在从分子水平认识鹿茸生长机制,本研究以10、40、60与130d的梅花鹿鹿茸为试验材料,运用双向凝胶电泳(2-DE)、质谱鉴定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梅花鹿鹿茸生长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46种蛋白质差异性表达,且主要参与细胞骨架、转运过程、信号转导、细胞凋亡、骨发育、蛋白质合成、核酸代谢、免疫、能量代谢、细胞增殖、抗氧化、蛋白质折叠等生物学过程。结合鹿茸的快速生长与快速骨化的独特生长过程,对差异表达蛋白质中的骨发育相关蛋白、抗氧化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做进一步分析,发现P4HB、SPARC、过氧化物还原酶2、过氧化物还原酶4、半乳糖凝集素1、视黄酸结合蛋白1等6种蛋白质在鹿茸快速生长与快速骨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鹿茸生长与骨化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了解梅花鹿鹿茸不同部位蛋白表达差异,本研究以腊片部位、血片部位和骨片部位的梅花鹿鹿茸组织为试验材料,运用双向电泳(2-DE)和MALDI-TOF-TOF串联质谱技术对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茸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37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多细胞生物体发生、解毒、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细胞聚集、定位、对刺激的反应、生物黏附、发育、单一生物体发生、免疫系统等生物学过程。其中鹿茸腊片、血片、骨片组织中分别有18、5与14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对差异表达蛋白作进一步分析发现,转录延伸因子(EFB1)、视黄酸结合蛋白(CRABP1)在鹿茸的快速生长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而载脂蛋白A1(APOA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在鹿茸的快速骨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对鹿茸快速生长与骨化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鄂州一梅花鹿养殖场中发现1头雄性梅花鹿的左眼下部长出一块疑似鹿茸角的组织,将该组织取下,分离消化培养细胞,并对细胞进行茜素红、阿利新蓝、番红固绿、TRAP染色鉴定。将取下的该组织各部位制成切片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部位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该组织外形与鹿茸角相似,表面光滑,无分叉,内部组织分层界限明显,分层情况及特征与正常鹿茸顶端组织结构相似,但组织已经骨化,可能与取样较晚有关。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梅花鹿鹿茸不同生长时期小分子代谢物表达差异变化,为鹿茸快速生长与骨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体况良好的4岁龄雄性东北梅花鹿,收取生长25、45、65、100、130 d的鹿茸作为试验样品,每个时期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UHPLC-TOF-MS技术对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样品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生长时期可分为鹿茸生长期(25、45与65 d)与鹿茸骨化期(100与130 d)两个阶段。筛选、鉴定到171种显著差异表达代谢物(VIP>1,P<0.05,|fold change|>2),比对到HMDB数据库的112种代谢物,分为7大类;其中L-焦谷氨酸、L-组氨酸、L-肌肽与阿坎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在100 d含量最高,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前列腺素H2、前列腺素I2在130 d显著上调,而其他氨基酸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均在生长期表达上调。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等13种KEGG代谢通路。本研究从代谢组水平为鹿茸快速生长与骨化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1鹿茸简介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的雄性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鹿茸富含多种营养素,是良好的滋补品。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梅花鹿茸多种营养成分中梅花鹿茸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很高;鹿茸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富含钾、钙、镁、铁、锌,而粗脂肪含量较低,为合理利用鹿茸的入药及食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鹿茸低温冷冻干燥加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提高鹿茸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探索鹿茸加工新工艺,2004~2006年在梅花鹿收茸季节,利用现代食品和生物制品冷冻保鲜与干燥技术理论对鹿茸进行低温冷冻干燥加工试验研究,结合鹿茸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点,对鲜茸进行冷冻保鲜与脱水干燥制成鹿茸产品,并与沸水煮炸、微波能和远红外烤箱烘烤等传统的鹿茸加工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最大限度的保持鹿茸的活性营养成分,并使鹿茸的形、色、味基本保持不变,保证了鹿茸质量,大大缩短加工周期,既保证规范化操作,又便于计算机控制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药用鹿茸是指马鹿和梅花鹿的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功效。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价格昂贵,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问题,给消费者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对鹿茸产品的准确、简便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根据鹿科动物线粒体DNA的Cyt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1对,可对真伪鹿茸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梅花鹿茸和花马杂交F1代鹿茸营养成分(常规成分、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为鹿茸的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凯氏定氮法、高温干燥法、灼烧法、索氏提取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种鹿茸的蛋白质、水分、灰分、粗脂肪、磷脂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Ca、P、Na、K、Mg、Fe、Zn、Mn、Cu等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As、Pb、Cd、Cr、Hg等元素的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鹿茸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梅花鹿鹿茸粗灰分含量极显著高于花马杂交F1代鹿茸(P0.01);梅花鹿鹿茸总磷脂含量显著高于花马杂交F1代鹿茸(P0.05);梅花鹿鹿茸K、Mn、Fe、Cu、Pb、Cd、组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花马杂交F1代鹿茸(P0.01);梅花鹿鹿茸Na、Hg、甲硫氨酸含量显著低于花马杂交F1代鹿茸(P0.05);梅花鹿鹿茸中必需微量元素总含量和重金属元素总含量低于花马杂交F1代鹿茸,梅花鹿鹿茸总氨基酸含量高于花马杂交F1代鹿茸氨基酸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花马杂交F1代鹿茸具有和梅花鹿鹿茸相似的营养成分,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阐明鹿茸生长发育机制,以5头雄性梅花鹿为材料,测定了从脱盘到生长停止期间的鹿茸生长速度、相对骨质密度(RBM),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并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测定结果表明,鹿茸从脱盘到停止生长约为120天。在此期间,所测各值变化均显著(P<0.01)。在前75天,鹿茸生长速度、 AKP活力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 RBM缓慢上升,虽与最低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上升幅度与75天以后相比则小得多。睾酮含量处于平稳期( P>0.05),雌二醇含量在脱盘后15天出现高峰,到75天降到最低,该期应属于鹿茸生长期。 75天以后,鹿茸生长速度、 AKP活力迅速下降, RBM、睾酮和雌二醇含量快速上升,该期应属于鹿茸骨化期。在生长期和骨化期,生长速度与AKP活力呈正相关(r=0.8);在骨化期,生长速度与RBM呈负相关(r=-0.9),与睾酮、雌二醇含量呈负相关(r=-0.9), RBM与睾酮、雌二醇含量呈正相关( r=0.9)。  相似文献   

11.
1 鹿茸的种类 鹿茸的种类因茸鹿的种类、收茸方式、加工方式或茸形的差异,可分成多种类型与规格.按鹿的种类可分成梅花鹿茸、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等;按茸形,梅花鹿可分三权茸和二杠茸,马鹿茸可分为莲花茸、三权茸和四权茸;按收茸方式可分为锯茸和砍头茸;按加工方式可分为排血茸和带血茸;另外还分头茬茸、再生茸、初角茸等.  相似文献   

12.
鹿茸就是骨化前的鹿角,内含有丰富的鹿茸精,具有生精补髓、益血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经济价值很高。1鹿茸的生长与采收1.1鹿茸生长发育的规律鹿茸是公鹿额顶生长的嫩角。末端钝圆,外面被有绒状的茸毛,内部是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其间遍布血管。茸皮脱去后骨化而形成实心的骨质角,谷称鹿角。初生仔鹿的额顶两侧有色泽较深、皮肤稍有皱褶及旋毛的角痕,雄性的则更为明显。随着个体发育到一定的年龄(梅花鹿约在8~10月龄),公鹿在该处渐渐长出呈笔杆状的嫩角,上有细密的茸毛,称为初生茸。该茸角生长到一定时间,茸角表皮经摩擦而剥…  相似文献   

13.
6鹿茸采收与加工6.1鹿茸的采收方法适时收茸,不仅可提高产量,也关系到鹿茸质量。各种规模茸均要在顶端饱满时收获。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迟,骨化成度大,影响质量。收茸时留茬要适中,留茬过低影响鹿茸生长,过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梅花鹿于1岁时开始长角,呈长锥形,不分叉,称“初角”。2岁后角开始分叉,3~4岁,角的分叉定形。每年4~5月,鹿角由角盘处脱落(不论长短,锯过或未锯过,都要脱掉),随后长出新的茸角,其表面细嫩,布满稀疏绒毛,其内部骨质疏松呈海绵状,富血液。从脱角至茸角长成可锯时间,约需40~70d。此后…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鹿茸生长速度与睾酮、雌二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阐明鹿茸生长发育机制,以5 头雄梅花鹿为材料,测定从脱盘到停止生长期间的鹿茸生长速度,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鹿茸从脱盘到生长停止约为120 d 。在此期间,所测各值变化显著( P< 001) ,在前75 d ,鹿茸生长速度迅速上升并达高峰,睾酮含量处于平稳期( P> 005) ,雌二醇含量在脱盘后15 d 出现高峰,到75 d 降到最低,该期应属鹿茸生长期。75 d 以后,鹿茸生长速度迅速下降,睾酮和雌二醇含量快速上升,该期应属骨化期。此期生长速度与睾酮,雌二醇含量呈负相关(r = 0 .9) 。  相似文献   

15.
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对127只梅花鹿500个产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鹿茸形态对南方梅花鹿产茸量的影响以及各年龄段产茸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龄对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鹿茸产量会随年龄(锯次)的递增而上升,峰值出现在第8锯,以后产量逐渐下降。不同年龄鹿茸产量之间也呈现极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第1锯对以后各年龄的产量影响十分显著。此外,三种形态的鹿茸与鹿茸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表现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  相似文献   

16.
梅花鹿茸角生长规律与体内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鹿茸是人工饲养梅花鹿所获得的主要产品。鹿茸生长受内分泌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雌二醇和睾丸酮两种性激素的作用与鹿茸的生长关系更为密切。研究鹿茸的生长变化与血浆中两种性激素含量变化及二者关系曲线,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指导梅花鹿养殖业的生产,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雄性梅花鹿的鹿茸是可以每年完全再生的器官,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营养与鹿茸生长有着特殊的关系,饲料的营养状况影响着鹿及鹿茸的生长发育,蛋白质是梅花鹿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日粮中合理利用蛋白质资源对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茸期梅花鹿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及生长情况进行综述,分析蛋白质营养基因水平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优质高产鹿茸,提高鹿茸的生产能力。本文根据梅花鹿各时期生理特点,详细阐述梅花鹿饲养管理过程中营养供给、日粮搭配、喂饲方法、鹿茸收割、环境控制和消毒防疫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从业者提高梅花鹿科学管理饲养水平、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养鹿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梅花鹿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共产品鹿茸(未骨化的角)是滋补药品,疗效已被众所公认。鹿茸是国家的重要出口物资。此外,鹿胎、鹿血、鹿肉、鹿筋、鹿鞭(阴茎)、鹿心,鹿尾以及骨化了的鹿角等,也都是制药的贵重源料。鹿皮可缝制皮衣、皮鞋、皮手套等高级商品,经特殊鞣制后可以作擦拭光学器械用。鹿的集群性强,野性也强,所以长期以来对这种动物贯采用圈养的方式。这种饲养方式,由于设备条件要求高,需用人员多,饲养成本高、鹿的运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茸鹿养殖业经济效益、减少饲养成本,在茸鹿饲料中添加超微粉碎加工的中药添加剂,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梅花鹿开始脱盘后应用中药添加剂,直至锯二茬茸结束,梅花鹿头茬茸及二茬茸产量均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