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42 d繁殖模式为基础,在人工授精前48 h分别给母兔注射不同剂量(0、10、20、30和40 μg)的氯前列烯醇(cloprostenol,CLO)以进行同期发情,并进行产仔率、产仔总数、产活仔数、活窝重、仔兔个体重及雌激素、孕激素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不同剂量CLO的母兔产仔率都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且产仔率随注射剂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各组中母兔产仔总数无显著变化(P>0.05)。激素测定结果显示,注射CLO后雌激素水平逐渐上升,且上升的幅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大;注射10、20和40 μg CLO 24和48 h后,孕激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因此,采用氯前列烯醇对母兔进行同期发情,可有效促进母兔的发情,进而提高母兔产仔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母兔的生产性能,使母兔能正常发情和受胎,提供数量多而品质好的仔兔,笔者根据多年来养兔经验,总结出提高母兔产仔率的几点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母兔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模饲养频密繁殖条件下(繁殖周期为42 d;人工授精在产后第11天;断奶在产后第35天),按照品种和生理状态将母兔分成5个试验组,每个组在人工授精前48 h对母兔注射不同剂量的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20、30、40、50、0 IU),研究其对母兔同期发情的效果。试验共进行了4个周期1 086次人工授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30、40、50 IU eCG均可显著提高母兔的产仔率(P<0.05),同时20 IU和30 IU的产仔率显著高于40 IU和50 IU(P<0.05)。30 IU组活窝重显著高于20、40 IU和对照组(P<0.05)。40 IU组仔兔个体重显著低于20、30 IU和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母兔繁殖性能,eCG 30 IU组表现最佳;同时,采用eCG对母兔进行同期发情,20、30 IU在长期的使用中较40 IU和50 IU对母兔产仔率具有更好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健康新西兰母兔,随机分成3组进行不同补光时间对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本次试验结果显示:采取人工授精前3天与前7天补光组(A与B组)的补光制度,两种补光处理结果差异不显著,与激素处理C组相比,均能显著提高母兔同期发情率、发情配种数及怀孕数,受胎率比C组分别高约7.8%与8%;三组母兔群体产活仔率差异不显著。但采取人工授精前3天与前7天补光组(A与B组)的光照制度,能显著提高母兔群体产仔总数。结论:不同补光时间(人工授精前7天与人工授精前3天补光)对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能耗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人工授精前3天进行补光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LED光源和节能灯对母兔同期发情的影响,试验选用1 120只伊拉母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560只,人工授精前进行7 d的光照,每天16 h。试验表明,LED光源促发情的组发情率、受胎率和节能灯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LED光源控制母兔同期发情技术完全能应用到商品肉兔的繁殖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夏季母兔产仔数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提高母兔产仔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益,以3批产仔日期均在7月份的母兔为试验动物,统计空怀母兔数、最终产仔母兔数及妊娠母兔分娩前20天到分娩后7天之间因疾病死亡的母兔数和流产、产死胎的母兔数,计算产仔率。结果显示,对母兔产仔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配种技术因素,其次分别为妊娠母兔疾病死亡因素和造成妊娠母兔流产、产死胎的饲养管理因素。因此可从改进配种技术,减少母兔疾病死亡,加强母兔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来提高母兔产仔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补饲、隔离断奶及同期发情处理方法,考察对母牦牛发情率、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犊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断乳组初产母牦牛和经产母牦牛与隔离断乳组及对照组初产母牦牛和经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补饲组、隔离断乳组与对照组初产母牦牛和经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断乳+同期发情组初产母牦牛与补饲+断乳+同期发情组初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断乳+同期发情组经产母牦牛与补饲+断乳+同期发情组及补饲+同期发情组经产母牦牛的诱导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补饲、隔离断乳及同期发情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能显著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人工授精受胎率及产犊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拟从怀孕牦牛的围产期补饲、犊牛的隔离哺乳及产后牦牛的同期发情处理,考察不同的方法对对产后牦牛发情及受胎效果的影响,从而探讨产后提高牦牛繁殖率的解决方案。试验1考察补饲、隔离哺乳对产后牦牛发情周期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隔离哺乳组与隔离哺乳组、补饲组及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30d,30~120 d)对比差异极显著(P<0.05);隔离哺乳组与补饲组发情季节发情率及妊娠率(30~120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隔离哺乳组及补饲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3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2考察补饲、隔离哺乳对产后牦牛同期发情后发情与受胎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饲+隔离哺乳组与隔离哺乳组、补饲组及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隔离哺乳组与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隔离哺乳组及补饲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不同繁殖体况的母牦牛采取不同程度的补饲方案,研究补饲对母牦牛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和受胎的影响,从而探讨环湖地区牦牛繁殖率低下的形成机理及解决方案。试验选用青海省环湖地区3~10岁营养体况相近的受体母牦牛352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将青年牛、经产牛分为3组,分别补饲0,0.5,1.0 kg饲料,补饲时间为3个月,补饲结束后实施同期发情试验和定时授精,授精后40~60 d采用直肠检查法检查受胎情况。结果表明:补饲前与补饲后相比青年牛、经产牛营养状况差异显著(P<0.05),不同卵巢机能状态对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Ⅱ组和补饲Ⅰ组青年牛、经产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Ⅱ组与补饲Ⅰ组青年牛、经产牛同期发情处理后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母牦牛体内营养储备状况是制约牦牛繁殖率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放牧条件下通过适度补饲能够改善母牦牛的繁殖体况和卵巢机能状态,可明显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相似文献   

10.
(一)母兔的饲养管理要点1.空怀期。空怀期是指幼兔断奶后至下1次孕前这段时间。空怀母兔应保持七八成膘,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发情与配种。实行"看膘喂料"。配种前10~15天进行短期优饲。在缺青季节要增喂胡萝卜等维生素饲料,可促进发情与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1.
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可有效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及繁殖母羊的受胎率.2018年至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畜牧科技人员连续开展了鲁西黑头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试验.试验采用孕激素阴道栓+PMSG法进行,3年累计处理繁殖母羊1230只,其中人工授精1124只,受胎1087只.结果为同期发情率92.8%,平均受胎率95....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取20头3~6岁天山山区放牧状态牦牛,进入人工圈养环境驯化后,先期采用阴道栓药物同期发情技术,使用新疆褐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发情率为55%,受胎率为5%;后期对剩余19头空怀牦牛改用药物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发情率为53%,受胎率为47%,前后对比,发情率差异不显著,受胎率表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兔的繁殖效率是养兔业的主要目标,而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母兔繁殖效率、实现规模化和工厂化养兔的必要手段。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实现兔批次化生产,支持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人工授精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包括母兔的同期发情、公兔采精、精液检测、精液稀释、母兔输精和输精后处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提高母兔的繁殖效率是养兔业的主要目标,而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母兔繁殖效率、实现规模化和工厂化养兔的必要手段。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实现兔批次化生产,支持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人工授精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包括母兔的同期发情、公兔采精、精液检测、精液稀释、母兔输精和输精后处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入秋以来,很多兔场反映母兔长期不发情,配种受胎率很低,有的仅20%~30%。有的兔场使用激素处理(如:雌激素、三合激素、所谓的中药制剂—"催情散"等等),其结果发情良好,受胎寥寥无几。这是怎么回事?笔者对此进行生产调研,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发情原因,提出提高配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不同兔场出现的原因不尽相同,根据笔者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母兔膘情和健康状况膘情和健康状况影响卵巢活动,影响母兔的发情和配种受胎。生产中出现两种  相似文献   

16.
马鹿胚胎移植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新疆塔河马鹿为供体鹿和受体鹿 ,经过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采集和胚胎移植后 ,供体鹿 3年共超排 2 7头 ,获可用胚 116枚 ,同期发情处理受体母鹿 2 2 8头 ,发情母鹿 171头 ,同期发情率 75 % ,采用人工输精后 ,进行胚胎移植 ,其中人工授精受胎率平均达 5 5 .7% ,移植 6 8头 ,受胎数 36头 ,鲜胚移植受胎率 5 2 .9%。  相似文献   

17.
<正> 毛用兔人工授精是近年来在我国养兔业中逐渐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据我县1982年10—11月间6个配种站(点)的调查:人工授精母兔768只,受胎262只,受胎率为34.2%;体配母兔309只,受胎169只,受胎率为54.6%。 根据我县开展兔的人工授精工作的实践,影响长毛兔人工授精胎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公兔精子的活力:据我们测定,公兔精子活力在0.5级时,受胎率为42.8%(60只母兔统计);精子活力在0.3级时,受胎率只有18.5%(27只母兔统计)。因此,作为人工授精的公兔的精子活力以在0.5级以上为佳。  相似文献   

18.
“三同期”繁育技术是采用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实现肉兔全进全出,优化生产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科学管理技术。1同期发情技术实行肉兔批量生产,对母兔开展同期配种,实现同期产仔、同期育肥、同期出栏。这种控制批量生产的核心技术是诱发母兔的同期排卵,同时进行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9.
牙韩温  陈颖 《广西畜牧兽医》2015,(3):115-117,142
为了探讨山区农村黄牛人工授精技术及筛选最适合同期发情处理的催情药物和配伍,采用两组药物进行了同期发情配种试验,一组采用的是生源2+1(GnRH+PGF2a+GnRH)的处理方法;另一组采用的是孕马血清+前列腺素(PMSG+PGs)的处理方法,每组做了3期(三个村),6期共处理了本地母黄牛150头(每组各75头)。试验结果:发情并人工授精143头(一组71头,二组72头)。受胎产仔73头(一组39头,二组34头)。虽然处理一组的牛有发情表现并人工授精的头数比二组的少,但配种后的受胎率和产仔率都比二组的高。建议:山区农村黄牛同期发情配种采用生源2+1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光照与药物控制同期发情对母兔窝产仔数的影响,试验选用150日龄体质相近的父母代伊拉母兔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试验组连续7d人工光照后人工授精繁殖;对照组自然光照,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人工授精繁殖。结果表明:经168d,2种方法对母兔窝产仔数影响不大,经t检验,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光照控制母兔同期发情技术完全能应用到商品肉兔的繁殖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