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鱼类养殖环境的研究逐步为人们所注意。1979年10月,在美国密执安州特拉费斯城召开了国际鱼类养殖生物工程专题讨论会。旨在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条件,促进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暖水性鱼类生存、生长及养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丰培  启平 《内陆水产》2006,31(2):29-29
在鱼类养殖和生长过程中,鱼体出现了弯曲就叫弓体病,也叫畸形病、龙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人工养殖的鲫鱼、鲤鱼、泥鳅等鱼类。鱼类发生该病后,生长和增重受到严重影响,重者多数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死亡,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鱼类生长内分泌学和鱼类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松林 《水产学报》1992,16(1):91-100
生长率和饵料转换效率是水产养殖中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鱼类养殖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鱼产品。通过促进鱼类生长(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饵料转换效率(降低饵料成本)的途径可以达此目的。而在这两个方面,内分泌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鱼类的生长发育是受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调节控制,鱼类生长的快慢与体内激素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生长  相似文献   

4.
培育快速生长的单性多倍体,是降低人工养殖生产成本的方法之一。鉴于内陆水域鱼类养殖和海水鱼类养殖(包括鲑科鱼类)日益受到重视,我们觉得定向控制鱼类的性别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生长主要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GH/IGFs)所调控,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是GH/IGFs中两种最重要生长调控因子。体外重组表达的GH和IGF-Ⅰ蛋白都具有增强食欲、提高饲料转化率,加速鱼体生长的活性,可以作为高效生物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文从重组表达鱼类促生长因子蛋白研制的必要性、作用机理、表达情况以及在水产养殖应用情况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重组表达鱼类促生长因子蛋白的工厂化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历史上,鲻鱼Mugil cephalus是最早被选作海鱼养殖的对象之一,我国早在四百年前就有养鲻的历史记载。由于鲻科中的多数鱼类具有食物链短、适盐性广、生长快及易于养殖等优点,故已成为很多国家咸水或半咸水水域的主要养殖对象,其生产潜力业已引起各国的重视。1969年鲻科鱼类的研究被列为国际生物学的研究课题之一。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鲻科鱼类养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天然苗来源日蹙,人工繁殖研究应运而生。鲻鱼人工繁殖工作虽已进行了10余年,但由于育苗技术上尚存在不少问题,故人工繁殖鲻鱼苗尚未进  相似文献   

7.
冷水鱼的养殖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同国 《河南水产》2006,67(2):22-22
按照鱼类生长对水温的要求,水产养殖管理上把生长水温要求不高于20°C水温的鱼类称为冷水性鱼类,如鲑鳟鱼类。我国冷水鱼的养殖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多年来一直以虹鳟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目前这种养殖局面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冷水鱼食品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引进新品种,丰富养殖种类,提高养殖技术已经成为各省市发展冷水鱼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将国内外养殖成功的冷水鱼种类作一介绍,供选择养殖冷水鱼品种时参考。1虹鳟虹鳟属于硬骨鱼纲,鲱形目,鲑亚目,鲑科,大麻哈鱼属。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1874年在美国移养驯化成功,是…  相似文献   

8.
海浪 《中国水产》2009,(1):69-69
之一: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 目前,品种和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鱼类养殖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子。开展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通过筛选和鉴定与鱼类生殖、生长、抗病和抗逆等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在理论上揭示鱼类生殖、生长、抗病和抗逆等主要经济性状和重要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奠定鱼类品种改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及密度日益增加,海水鱼类养殖已成为继对虾养殖之后的另一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局部养殖密度过大、人工投饵、种质退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鱼类病害频繁发生,对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以期为今后我国海水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鳗弧菌(Vibrisis angnillarumz)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50多种海淡水养殖鱼类及其他养殖动物发生弧菌病,是海水鲆、鲽鱼类的主要病害。随着水产品的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生动物自身抵抗力日益降低,对管理的依赖性不断加深。一旦管理不善,病害问题就愈发严重,往往造成大规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长激素对鱼类的影响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长激素(GH)是由动物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单一肽链蛋白激素。GH是一大类进化相关的蛋白激素家族的成员,这个蛋白家族还包括促乳素(PRL)和胎盘促乳素(PL)[1]。在水产养殖中,给鱼类注射或投喂天然或重组GH具有显著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GH很早便得到应用。另外,GH对鱼类的免疫系统、生殖生理及海水适应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GH对鱼类的影响以及GH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GH对鱼类的主要影响1.1GH的促生长作用GH促进生长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进行作用。直接作用指GH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上的GH受体,通过GH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来刺激…  相似文献   

13.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类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0℃左右,15℃以上较适宜,10℃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也缓慢了。因此,必须用人工控制鱼塘的水温。  相似文献   

14.
浅谈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靠氧进行呼吸,缺氧可以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大量甚至全部死亡。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氧的过多对水生生物有害。因此,水中溶解氧是保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并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在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逐渐增大的今天,水中的自然溶氧已无法满足养殖鱼类正常生长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增氧机强制增气,以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下面对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增氧机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鱼用饲料中促生长剂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养鱼业的发展,现在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养殖转变为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对鱼类配合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人们对鱼类的生长速度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对鱼类促生长剂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受到重视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王永生 《河北渔业》2007,(7):3-3,28
鱼类在遭受营养不足、限食、饥饿后恢复正常摄食时表现出超越正常摄食个体的生长速度的现象称为鱼类补偿生长现象。鱼类补偿性生长对于水产养殖、鱼类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鱼类营养与鱼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宗武 《齐鲁渔业》1999,16(5):42-44
鱼类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鱼类生长快慢和发育是否正常,还关系到鱼类的体质、抗病能力和患病情况。鱼类营养不良,不仅指各种营养成分的缺乏、不足或过多,还包括各种成分之间的比例不能符合养殖鱼类的需要。在高密度养鱼的池塘中,天然饵料远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鱼类主要依靠人工投饵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18.
刘冬梅 《齐鲁渔业》2008,25(9):30-30
正确识别养殖鱼类的饥饱,不仅关系到养殖鱼类的生长状况、病害的发生,而且还对养殖饲料成本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经过多年对池塘养鱼的试验、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对鱼类吃食情况进行了多年的细致观察、记录和总结,对如何正确识别养殖鱼类的饥饱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能给广大从事鱼类养殖的朋友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鱼类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鱼产品的产量剧增,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鱼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了前提,但是,在高密度人工养殖的同时,也出现了养殖品种的色泽差、而且肉质下降的问题。为此,国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揭示了影响养殖鱼类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色素。于是,人们把用以改善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20.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始于70年前并借鉴陆生动物营养研究经验形成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根据一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成果所配方的饲料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已有范式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时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鱼类养殖产业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种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的历程,指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是限制配合饲料长期未能在大口黑鲈和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的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分别提高到480-510 g/kg和490-520 g/kg。在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相当。作者认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与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有关,其表现为:(1)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作用,但忽视了实验鱼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对评价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性,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事实;(3)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作为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养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4)没有足够重视基础饲料配方在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方面的影响,一些研究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当而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已有的范式做如下修改:(1)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需求;(2)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实现配方的营养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重视对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的选择,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差异的幅度对判断饲料处理效应的指示作用,重视饲料配方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的影响。经过修改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养殖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能够更好地指导配合饲料生产,为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