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进行论述,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夏季速生杨林地香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升 《北方园艺》2012,(13):194-195
正发展速生杨林地食用菌栽培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静海县现有林地面积4.5万hm2,目前已发展林地食用菌种植面积超600hm2,林地栽培香菇每667m2可出菇4 000kg,纯利润8 000  相似文献   

3.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课题组进行了优质香菇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廊坊、[JP4]北京通州建立了林下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林下栽培香菇每667 m2每年纯收益可达万元以上,现将林下香菇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北京林下种植业发展,根据大球盖菇的特征特性,在适宜地区开展林地栽培,不仅就地消化处理木屑、秸秆、杂草等资源,还满足了食用菌市场需求。北京农学院与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从大球盖菇的基本特性、林地要求与栽培季节、栽培原料选择和常见配方、灌溉要求及技术、种植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推广示范,以期为大球盖菇林地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海洋  周帅  刘克全  丁玲 《北方园艺》2010,(22):169-170
鸡腿菇是一种市场前景好,被人们认可的珍稀食用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丘市鸡腿菇的需求量逐渐扩大.随着杨树林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大量林下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经过2 a的林地栽培鸡腿菇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林地栽培的高产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产业为铜仁市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针对铜仁市山地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山区自然洪灾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科研经费、力量投入不足;物流设备欠缺,销售半径有限;缺乏自主菌种生产链,依赖性强;原材料短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产品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菌渣利用率低等。从运作、栽培、营销和技术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指出从组织保障和提质增效两方面促进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空前的重视,党的十六大又将生态建设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又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北京林业发展速度较快,如何找到新形势下优良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这是党和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在适时、适地、适度的前提下,利用林地的有利条件,发展林地食用菌栽培,并以此为基础带动食用菌的科研开发、产品加工甚至特色旅游业,相对于传统的林粮、林果、林药套作更具有科技含量和可操作性,也更易于形成规模经济并可长期持续发展,这种产业称为林地经济食用菌产业。通过这种新产业可带动更多的郊区农民…  相似文献   

8.
潘湖生  刘江毅  王琴  易如昕  赵琰 《食用菌》2019,(3):62-62,64
针对部分食用菌产区在生产中存在栽培种类单一而导致菇农收入季节化差异明显,同时也造成栽培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笔者在江西樟树市中州乡西塘村食用菌合作社指导食用菌栽培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情况,总结出一套平菇-秀珍菇-草菇轮作周年栽培技术模式,可充分提高栽培食用菌大棚的使用率和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覆土栽培林地灵芝是一种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它充分利用林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食用菌生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0.
春秋季节,利用杨树林地畦栽培杏鲍菇,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而且管理方便,菇质好,产量高。河南省商丘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经过两年的栽培实践,总结了一套便于推广的杨树林地畦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树采摘园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而且每年还在不断涌现.为了促进这项新生事物为果农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和满足游人的需要.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受林地栽培食用菌的启发及看到闲暇的人们有采摘野生食用菌的习惯,近两年在果树采摘园行间进行了食用菌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2.
鸡腿菇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如何林地仿野生生态栽培,以保证其优良品质和风味非常关键。我国杨树林地面积广阔,在杨树林地栽培鸡腿菇有诸多好处:能够充分利用树林遮阳降温、通气良好;不占用耕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加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改善林地土壤结构;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管理简单。  相似文献   

13.
正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笔者从选择与整理栽培竹荪林地、安排栽培季节、选择与处理培养料、铺料播种、发菌期出菇期管理、采收储藏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栽培竹荪的经验,总结出一套上海地区林下栽培竹荪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栽培林地的选择与整理1.1选择栽培林地林地的选择是林下栽培竹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将直接影响到竹荪的产量与品质。选择林地  相似文献   

14.
李洪臣 《食用菌》2008,30(3):51-51
鸡腿菇属中温菌类,通常在春秋季节栽培^[1],在夏季食用菌市场上常出现空白。作为比邻北京的沧州市,为迎接奥运会,营造北京周边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几年前在境内国、省道两侧及贫瘠农田栽种速生杨约9万hm^2,除作为生态林外,还可作为用材林,目前长势良好。鉴于大片的林地树行间隙处于闲置状态,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充分发挥速生杨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于2006—2007年暑期进行夏季速生杨林地栽培鸡腿菇试验,取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文杰 《食用菌》2012,34(5):22-23
随着棉子壳价格的大幅攀升,食用菌栽培原料面临着新一轮的再选择,多原料配伍生产食用菌和原料来源的更广泛应用成为近两年的研究热点.在我国,各类食用菌的栽培基地主要分布在各地的山区,一方面因为山林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地区选择其他致富项目的机会较少造成的.这些特点和原因也正好成就了当今食用菌栽培原料的选择,山区有大量的林果树资源,每年修剪下来的大量果树枝条是一宝贵资源.在传统的概念里面大家普遍认为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的木屑以壳斗科、榆科等硬杂木屑为主,桦术科、豆科亦可、但像桃木这种蔷薇科软杂木效果不会很好.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林下香菇生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华北地区大面积的林地趋于郁闭,林下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林地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香菇生产已成为林下反季节栽培食用菌的首选模式。鉴于以往的熟料栽培成本高,收益低、污染率高等原因,生产中逐渐摸索出适于华北地区生产的香菇生料地栽栽培技术。1、选地建床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南北向的林地。做深10—15厘米,宽60—90厘米,长10米左右的畦床(长度也可视情况而定)。床面修成龟背形,  相似文献   

17.
梨园林地种植食用菌,林地枝繁叶茂,树冠遮荫,无需建房搭棚保温,减少了设施投资成本;且林间氧气含量充足,比林外温度低、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适合食用菌生长,可以生产出品质好、菇味浓、营养丰富的无公害食用菌。梨园种植食用菌能够合理再利用闲置土地,增加农业产出和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本文分析了梨园越夏套种香菇的栽培流程,提出了立体种植、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内食用菌设施化栽培的主流模式仍以自然条件栽培为主,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复种指数低的问题。笔者参考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模式,以河南清丰县阳子菌菇产业示范带出菇棚为研究对象,以低投入、高效、节能为目标,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食用菌节能菇棚。该菇棚适合栽培出菇期需氧量大的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现将该菇棚具体构造及应用测试结果总结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菌糠的营养价值及在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食用菌对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约为70%,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即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残留着大量的菌丝体.在概述菌糠的营养价值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在食用菌栽培、作物栽培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熊仁友 《食用菌》1995,17(1):18-18
贵州高原山区,冬暖夏凉,雨量充足,气候湿润,林区杂木采伐后,梢头枝丫极多,绝大多数在林地自然腐烂,甚至化为灰烬,如果用于栽培香菇每立方米可获纯收入500~600元。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选好香菇品种 高原山区由于气候复杂多变,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黔东南地区600~1500m的山地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故应选择抗杂菌能力强,适应性强,菌丝生长快,产量高的香菇优良品种用于栽培。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香菇8001菌株,用于栽培效果很好,它具有出菇早,朵大,肉厚,宜鲜销等特点,一年中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