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亚热带部分常见芳香油树种鲜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用二苯基苦基苯脱自由基(DPPH)酶标仪法,对亚热带常见的80余种芳香油树种鲜叶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所有树种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都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和随着37℃下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黄连木、枫香、杨梅、木香花、小果蔷菇等树鲜叶的提取物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它们在相当于鲜叶质量浓度为0.5mg/mL、37℃下孵育20min时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0.6%、85.7%、79.1%、62.5%和61.3%。同时,紫楠、湿地松、大果山胡椒、红果山胡椒、月季、刺柏、豹皮樟等也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它们在质量浓度为0.5mg/mL时的自由基清除率都在50%以上。这些树种均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毛杨梅树皮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毛杨梅树皮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局部棓酰化的聚原翠雀定,具有比原花青定抗氧化活性更强的化学结构特征.本研究以水为提取剂,通过强化提取、絮凝沉降、溶剂萃取、吸附分离等手段从树皮中提取分离得到产物,并经花色素反应定性和IR谱图鉴别.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蒸汽渗透压法(VPO)测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产物中95%以上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1 705(相当于聚合度4~5),其余组分的Mn为798.用化学法测定目标产物分子中C-3的棓酰化度为38%.生物活性功能测定结果表明,目标产物能明显抑制油脂过氧化;络合Fe2 金属离子能力为181 mg/g;1 mg目标产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速率为0.23 mg/min,清除率为92%(试验浓度:产物与DPPH质量比为1:1.8),强于马尾松树皮原花色素试样.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杨梅树皮提取物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天然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5.
6.
7.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及其主要形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肉的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均先升后降;而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则持续下降;贮藏期间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相关分析表明:果皮中除花青素外的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著相关,其抗氧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贮藏期间,果皮中游离酚主要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它们的含量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形态酚,酯化酚和苷化酚含量较低,结合酚中以香豆酸含量略高,总酚中游离酚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9.
核桃楸树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核桃楸树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及水溶性部分中分到11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1)、花旗松素(2)、蛇葡萄素(3)、山奈酚(4)、槲皮素(5)、杨梅素(6)、阿福豆苷(7)、紫云英苷(8)、槲皮苷(9)、异槲皮苷(10)、杨梅苷(11).化合物1、3、5、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经DPPH试验,测定了正己烷溶性、二氯甲烷溶性、乙酸乙酯溶性和水溶性部分以及粗提物和分得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和水溶性部分及化合物1~6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肉桂精油和肉桂醛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法,研究二者对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和1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阳离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方法,对比二者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对5种供试菌种抑制效果表现出不同敏感性,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佳;综合MIC和MBC结果可知二者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具有差异性,其中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抑制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肉桂精油抗氧化活性优于肉桂醛,16 g/L肉桂精油的ABTS+·清除率为94.1%,是肉桂醛的3倍,FRAP值为1 502μmol/L,是肉桂醛的5.8倍。肉桂精油和肉桂醛均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肉桂精油对酪氨酸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4.02 g/L,而肉桂醛对酪氨酸酶的IC50小于1.... 相似文献
11.
森林蔬菜黄藤笋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藤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棕榈藤,它的藤茎嫩梢(藤笋)很早就被原产地居民所食用.分析评价了黄藤笋的营养成分,并与其它几类蔬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藤笋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2%,仅略低于绿叶菜类蔬菜(23.8%),高于葱蒜类(13.89%)、瓜类(17.82%)、根菜类(12.98%)、薯芋类(11.41%)蔬菜.脂肪含量为0.221%,低于上述几类藏菜.黄藤笋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钙含量最高(0.824%),其次为磷和镁,含量分别为0.547%和2780mg/kg.黄藤笋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224.5mg/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占氨基酸总量的52.69%.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黄藤笋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5.23,营养价值优于韭菜(69.80)、菠菜(66.77)和苋菜(61.88)等常见蔬菜. 相似文献
12.
黄藤人工林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置造林规格为3 m×3 m(A)、2 m×3 m(B)、1 m×3 m(C)和1 m×2 m(D)4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造林密度对黄藤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力、藤丛的母茎长和总茎长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密度的不同对6年和14年时的萌蘖力分别造成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对植株母茎长无显著影响,但对14年时藤丛总茎长则有极显著影响;在14年时,林分自疏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水平间有极显著差异;林分直径大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但造林密度减小或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对直径所产生效应并不明显;单丛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除密度A与B及C与D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密度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藤林总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逐步减少,不同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但以密度为3 333株·hm-2时的总产量最高.在营建黄藤人工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3 m×1 m或3 m×2 m密度,从而获得较高的藤产量,便于藤林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3.
14.
在3℃、7℃、11℃-1125℃4种贮藏温度下,测定了黄藤笋外观品质、笋心的色度、硬度、失重率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于3℃和7℃的黄藤笋分别会在第14天、第2l天发生冷害现象,说明黄藤笋属于冷敏性蔬莱。低温可以显著抑制黄藤笋心腐烂的发生,延缓失重率的下降,贮藏28天失重率≤4.5%。随着时间的延长,低温下贮藏的黄藤笋心,其硬度和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25℃下贮藏的黄藤心,硬度在14天前也呈上升趋势,但随后缓慢下降,在第21~28天急剧下降,电导率在第28天时已无法测定,因为部分笋心已腐烂。综合结果分析认为,11℃是黄藤笋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5.
LIU Xing’e LV Wenhua .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amboo Rattan Beijing P. R. China . 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P. R. China 《中国林业科技(英文版)》2008,(1)
Daemonorops margaritae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rattan in South China. Its microstructure and basic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var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1)The variation along the height is small, while the variation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is significant; 2) The fibre length, fibre ratio and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the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cross section decrease from cortex to core, while the fibre width, vessel element length and width, parenchyma ratio,... 相似文献
16.
17.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18.
米老排林下种植6年的黄藤主茎长为0.28±0.04m,产生萌茎的植株占48%,平均拥有萌茎1.3±0.2条,远远低于相邻间伐50%的马尾松林下的黄藤;黄藤植株晴天全天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和相应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0.6μmol·m^-1·s^-1和0.05μmolCO2·in^-1·s^-1,远远低于空旷地上的1539μmol·m^-1·s^-1和3.11μmolCO2·m^-2·s^-1,表明米老排林下黄藤生长缓慢,可能与其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较低有关,若在米老林下间种黄藤需进行间伐以增加透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