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花椰菜生长动态与花球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椰菜生长过程植株及根、茎、叶和花球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叶面积和净同化率等都逐步增长,均以花球形成期增长最快。幼苗期成长的5枚展叶,主要为建成幼苗起作用,叶簇生长期发生和成长的第7-22叶对叶簇形成和花球分化发育都起重要作用。花球干物质占植株干物质少于30%。花球不论大小,其分球质量都由外而内逐渐减轻,最外的15个分球质量占花球质量的大部分;大花球比小花球重是由于分球数较多、分球较重所致。  相似文献   

2.
芥兰个体发育与菜薹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芬兰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鲜重增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片和叶面积形成以及菜薹产量形成等. 芥兰个体发育过程中其鲜重和干物质都呈双峰曲线增长,菜薹形成时为小高峰.种子成熟时为大高峰.花芽分化前基茎和基叶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主要方向,花芽分化后基茎和基叶的干物质虽仍有积累,但比例下降,而花薹和花、荚的干物质迅速增加,比例上升,成为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主要场所. 从发芽至菜薹形成的生育过程其叶数和叶面积不断增加,叶面积生产率不断提高.第5~13真叶是菜薹形成期的主要功能叶,也是植株同化面积的主要叶位。 菜薹产量一般由主薹和侧薹组成,促进侧薹发育是延长芥兰采收期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茭白主茎地上部养分积累和转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有代表性的茭白品种为试材,测定了植株主茎生育过程中地上各部位干、鲜质量的积累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田间封行前,植株主茎叶和短缩茎的干、鲜质量持续缓慢增加;封行后至肉质茎快速膨大前,短缩茎的物质积累超过叶片和叶鞘;肉质茎快速膨大期间,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其前期,同时短缩茎等其余部位干、鲜质量明显下降;之后肉质茎干、鲜质量增加趋缓,叶片、叶鞘质量仍持续下降,而短缩茎质量回升,进入新一轮物质积累期;主茎的总干物质量在封行后迅速提高,在肉质茎充分膨大后下降。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在生育进程中总体呈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肉质茎快速膨大期间迅速大幅上升,紧接着又快速回落。  相似文献   

4.
<正>柑橘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除产量增加外,另一个原因是柑橘品种熟期不合理:年内11月、12月成熟应市的中熟品种占85%,10月底前成熟的早熟品种占13%以上,翌年1—5月份成熟的晚熟品种则不足3%。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从最近苹果品种的动向看,曾经占生产量很高的元帅系在减少,而早熟品种中的津轻、晚熟品种中的富士却成为主栽品种。特别是富士、占了苹果生产的50%以上。希望能出现一个连接早、晚熟品种的中熟品种。1980年种苗登记了秋田县的中熟品种“千秋”,生产量也年年在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红灯、福星和萨米脱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中熟品种福星和中晚熟品种萨米脱上的效果比早熟品种红灯上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下滴灌模式种植,研究了19个马铃薯品种(系)淀粉积累期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干物质主要通过叶片合成并在块茎积累,块茎干物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70%;19个品种中,陇薯9号和中薯18号干物质总量最高,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901、LY08104-12和庄薯3号干物质总量和块茎干物质分配比率均较高;另外,19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秆干物质含量差异较大,L0527-4、陇薯8号、陇薯9号茎秆干物质含量很高,基本达到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同时,这3个品种的块茎干物质分配率较低,均在60%以下,说明干物质从叶片向块茎运输时,茎秆截留也是块茎干物质积累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柳橙、桂夏橙三个品种的春梢和秋梢叶片细胞液可溶性糖浓度进行了测定,在蔗糖浓度0.25~0.30 mol/L范围,秋梢叶片细胞液可溶性糖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春梢变化不明显,在秋梢老熟过程中,光合作用增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加,可溶性糖积累增加,至老熟后10天左右,叶片细胞液可溶性糖积累达高峰,随即急速下降,此为柑橘花芽生理分化临界始期。  相似文献   

9.
上海崇明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松花菜制种生产中容易出现开花不结籽或结籽少等问题,为此作者筛选出6个符合育种目标的松花菜品种,并以其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再生植株培育及留种技术研究,以解决松花菜制种难的问题。该文分别研究了松花菜的定植期、割球时间、割球后管理对松花菜植株再生率的影响,并对比再生植株和小株作父本的制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植株主要适合早中熟松花菜品种(生育期小于80 d)的提纯和杂交制种;播种期应适当提早,建议生育期70~80 d的中熟品种宜在7月15日前播种、生育期50~60 d的早熟品种宜在7月25日前播种;花球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根茎基部的老叶和病叶,早熟品种保留8张健壮叶片、中熟品种保留4~5张健壮叶片,留存的叶片长度以30 cm左右为宜;花球采收后,浇水施肥间隔时间为7~10 d;适时盖棚保温,最低气温在0℃以上时夜间不闭棚。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甜菜氮代谢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甜菜植株对氮吸收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r=0.996^**);甜菜生育中前期,70%以上的氮分配到地上部,促进同化器官的建成;高氮处理,甜菜生育后期地上部氮分配率仍较高,不利于块根增长和糖分积累;甜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生育进程而提高,至7月25日左右达最大值,而后减弱,说明甜菜对氮的吸收与同化,以生育前中期为主,氮肥应作为基肥或早期追肥施用。本文还探讨了施氮量与根产量、含糖率及有害物  相似文献   

11.
菜薹花芽分化及BrcuFL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研究了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utilis Tsen et Lee)早熟品种‘油青49’和晚熟品种‘油青甜菜心80天’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展开2~3片真叶时花芽分化开始启动。用已报道的拟南芥Flowering locus C (FLC) 基因和FRIGIDA (FRI) 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两个菜薹品种中均克隆得到了两个决定开花的关键基因,并命名为BrcuFLC (GenBank登录号为EF138603)和BrcuFRI (GenBank登录号为EU700362)。半定量式RT-PCR表达分析表明, BrcuFLC基因在早、晚熟菜薹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存在差异,表达量随真叶数增加而逐步减少,但在晚熟品种中BrcuFLC表达量降低幅度小;BrcuFRI则在早、晚熟品种的所有阶段表达都较低。BrcuFLC在菜薹不同部位表达的情况不同,在茎、叶中的表达强,花次之,根中表达较弱;而BrcuFRI在早、晚熟品种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2.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5(1):13-27
The effect of cultivar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on leaf gas exchange, water relations,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in potato was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Debudded, flowering and fruiting plants of cultivars Al-624, Al-436, CIP-388453-3(A) and CIP-388453-3(B) were evalua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 of a sub-humid tropical highland of Ethiopia during 2003. Cultivars exhibited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leaf stomatal conductance, rate of transpiration and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Cultivars Al-624 and CIP-388453-3(A) showed higher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rate of leaf transpiration than CIP-388453-3(B) and Al-436. CIP-388453-3(A) exhibited higher net photosynthesis than Al-624 while Al-436 is intermediate. Fruiting plants had higher leaf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higher rate of leaf transpiration and net photosynthesis. Fruit development promoted early plant maturity and without affecting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it reduced the amount partitioned to the leaves, stems, and tubers.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cultivar and fruit development influence on water relations, rate of net photosynthesis and source–sink interactions in the potato.  相似文献   

13.
番茄不同生育阶段遮荫对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刘贤赵  康绍忠 《园艺学报》2002,29(5):427-732
 研究了番茄夏季不同生长阶段午间遮荫对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荫使番茄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午间气孔导度(Gs) 和胞间CO2 浓度(Ci) 增加, 75%遮荫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 , 但盛花期中度遮荫( 40%遮荫) 的Pn 随着遮荫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 在末花期阶段表现尤为明显, 8 d 平均Pn 比对照增加22%, 蒸腾速率也显著增加。在初花和盛花期, 重度遮荫( 75% 遮荫) 显著降低根、茎干样质量, 但中度遮荫使末花期的根、茎干样质量分别比对照( 不遮荫) 增加43%和22%, 叶干样质量的增加不明显。初花期遮荫对果实产量影响不明显, 但盛花期75%遮荫的总产量和有效产量显著降低; 在末花期, 与对照相比, 40%的遮荫使总产量和有效产量显著增加, 单果质量亦增加35%。这些结果表明, 末花期午间适度遮荫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 增加干样质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4.
结球芥菜的生长动态与叶球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球芥菜自播种至叶球采收可分为发芽、幼苗、叶簇生长和叶球形成4个生长期。植株、根、外叶和叶球的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随生长进程均逐步增加,呈单峰曲线的增长动态。叶球的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分别占植株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的48.2%和48.8%,经济系数近0.5。生育过程中,第1~5展叶是培育幼苗和叶簇的功能叶,第5~9展叶则是叶球形成的主要功能叶。叶球形成过程中球叶数及其叶面积和质量均逐步增加,采收时叶球约有12片球叶。球叶的叶面积和质量都由外而内逐渐减少,叶球的大小和质量主要决定于最外面的6片球叶(占球叶面积的84%和叶球质量的85%),属叶重型叶球  相似文献   

15.
对4个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矮蔓与矮蔓西葫芦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茎、叶、果干物质含量分别为:9%、6%、12%、5%;全生育期群体生长率(cropgrowth rate,CGR)半矮蔓品种平均为17.2g/(m2·d),而矮蔓品种为12.5g/(m2·d),半矮蔓品种是矮蔓品种的1.38倍;苗期、结果初期、结果中期、结果后期的当前干物质生产量半矮蔓品种分别是矮蔓品种的1.07、1.28、1.26、1.91倍,后期干物质生产衰减与矮蔓品种的早衰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当前干物质的分配率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比半矮蔓品种为2.7∶1,矮蔓品种为2.1∶1;干物质累积值半矮蔓品种是矮蔓品种的1.4倍,果实干质量累积值半矮蔓品种是矮蔓品种的1.27倍,半矮蔓品种干物质向果实的分配率约为30.8%,矮蔓品种约为34.7%,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的提高是半矮蔓品种果实干质量高于矮蔓品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根量多、耐旱、抗倒伏的根优1号、根优4号及高产优质、根量少、易倒伏的粉吹雪为试材,在马铃薯地上部最大期调查了根和叶空间分布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根优1号和根优4号分布在土壤0~120 cm处的总根长和30~120 cm处的根长都显著高于粉吹雪|② 根优1号和根优4号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层(30~120 cm),而粉吹雪的根系则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30 cm)|③ 根优1号叶面积分布最均匀,而根优4号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上层(40~80 cm),特别是在60~80 cm(占总叶面积的41.7%),而根优1号的吸光系数显著低于粉吹雪和根优4号,因此根优1号从地上部最大期到收获期的块茎干物质增加量和增加速度最大|④ 株高、主茎粗和比根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根优1号的植株最高,主茎最粗,但比根长最小,粉吹雪的植株最矮,主茎最细,但比根长最大。  相似文献   

17.
矮生长豇豆的生育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春播和秋播矮生长豇豆的生长动态,叶面积形成与效能,结荚与豆荚产量形成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播矮生长豇豆植株和各个器官的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变化。秋播矮生长豇豆虽然无抽蔓期,但其生长动态与春播基本相同,而且植株生长和叶面积都较大,单株结荚稍多,但产量无明显差异。净同化率(NAR)在营养生长过程较高,生殖生长过程较低。本文还讨论了矮生与蔓生长豇豆生育与产量形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离子注入诱变鸡冠花M1代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离子注入处理后的3个品种的变异鸡冠花M1代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TM变异的生长发育期比原品种有提早趋势,花冠变紧凑,株高、冠幅、叶形指数和分枝上也有显著变异;YH变异的真叶初始期、出苗期略比原品种早,而抽冠、初花和盛花比原品种晚,花色由鲜红变为深红,株高、冠幅、叶形指数、叶片数、分枝、主花穗长上也有显著变异;ZTH变异的生长发育期与原品种相比略提早,花型变为圆头状,花色有变异为黄色的,株高、分枝和主花穗长上有显著变异;变异均结种子,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蜡梅不同品种和花期香气变化及其花茶适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继荣  倪德江 《园艺学报》2010,37(10):1621-162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研究了蜡梅4个品种不同开花期的香气成分,并分析了其花茶适制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主要香气成分为别罗勒烯、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量80%以上。从花蕾期到盛开期,香气成分变化不大,在开花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随着蜡梅花内被片紫色条纹数量增加,香气中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比值(T/E)减小,而在开花过程中,T/E值增加。花蕾期和盛开期香气相似率达0.990以上,表明开花过程中香气类型变化不大。花蕾期和萎蔫期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弱,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盛开期,红心品种窨制的花茶幽香不足,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其他品种。在花茶生产上,以选择内被片紫色条纹较少的素心和乔种品种,且盛开的鲜花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