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84~1986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上林村,开元寺村和下山溪村进行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群数量周年消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第1代最高,第Ⅱ代次之,第Ⅲ代最低;茧蛹期天敌寄生率第Ⅱ代最高,越冬代次之,第Ⅰ代最低。松毛虫卵期和茧蛹期天敌寄生率随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与松毛虫种群的变动趋势有关。松毛虫处于下降阶段,天敌种类多,寄生率高,而松毛虫处于发生初期和上升阶段,天敌种类少,寄生率低。无论是卵期或蛹期的天敲种类和寄生率,上林村明显地比开元寺和下山溪村两地的种类多,寄生率高。卵期优势天敌第Ⅰ代主要是平腹小蜂,第Ⅱ代和第Ⅲ代主要是赤眼蜂和黑卵蜂,茧蛹期优势天敌主要是寄蝇类。溴氰菊脂和苏云金杆菌两种农药对蛹期寄生天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舞毒蛾在室内饲养,共得到舞毒蛾天敌昆虫23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7种,捕食性昆虫6种。卵期天敌有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采集地最高寄生率为52%~109%。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斑痣悬茧蜂、寄蝇类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955%。蛹期天敌有寄蝇类、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1908%,不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和病毒致死率,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301%的个体被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而致死。  相似文献   

3.
1987~1988年,对湖南省洞口县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及天敌寄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27种,重寄生者14种。据此,构造了松毛虫—寄生者系统食物网及营养级数量金字塔,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各代松毛虫的寄生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均存在着差异。寄生率以第2代为最高;害虫种群变动趋势与天敌种类有关;寄生数量与寄主密度成正比;赤眼蜂、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微弱负相关或无关,卵总寄生率与卵块密度呈轻微负相关,幼虫和蛹的寄生率与寄主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卵期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幼虫期寄生蜂(姬蜂、茧蜂等)和寄生蝇(寄蝇科的某些种类),蛹期寄生蜂(姬蜂、大腿蜂)等。本文着重介绍寄生松毛虫幼虫期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为我省江淮丘陵地区和皖南部分山区绿化荒山的先锋树种,全省面积达1400万亩左右。马尾松毛虫为马尾松之大敌,常年发生面积达200万亩,大发生年为300万亩左右,严重影响松林正常生长。在松毛虫发生、为害过程中,有很多天敌制约,其中以卵期的赤眼蜂、黑卵蜂和幼虫期、蛹期的寄生蝇寄生率最高,特别是寄蝇的制约是影响松毛虫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两年来,我们在全椒、嘉山林区进行多次调查实践中认识到:寄蝇是人们与松  相似文献   

6.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1993年在大邑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0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9种,病毒和虫霉菌各1种。卵期平均寄生率为27.06%±0.54%,大蛾卵跳小蜂是主要天敌。幼虫期天敌有病毒、斑痣悬茧蜂、毒蛾镶颚姬蜂和绒茧蜂等,平均杀死幼虫51.59%±6.48%。蛹期主要天敌有寄蝇、广大腿小蜂和脊腿囊爪姬蜂等,平均寄生率达32.91%±26.40%。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87.62%的个体被天敌致死。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我区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类和作用,为保护和利用天敌,开展协调防治提供依据。我们结合预测预报工作,对全区松毛虫蛹期、卵期寄生性天敌进行了初步考查。通过考查,发现我区松毛虫寄生天敌优势种群,蛹期主要有松毛虫黑瘤姬蜂、花胸姬  相似文献   

9.
以长春地区的水曲柳林分为对象,调查白蜡吉丁的自然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卵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寄生率达61.3%;幼虫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啮小蜂,寄生率为68.6%;蛹期寄生天敌种类一种,为东方副凿姬蜂,寄生率为8.64%。白蜡吉丁产卵的季节分布呈先上升至高峰后再下降的趋势,白蜡吉丁平腹小蜂的季节消长趋势与白蜡吉丁一致,但在时间上滞后于白蜡吉丁产卵的规律。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开发的优势天地种类对白蜡吉丁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 1 5种 ,其中有 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 ,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 ;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 ,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 ,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15种,其中有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两种寄生蜂混放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卵期寄生天敌种类较多 ,由于各种天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决定其寄生作用各有特点。经试验 ,将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混和释放 ,结果表明 ,混放比单独释放某一种寄生蜂的寄生率要提高 2 0 %~ 3 0 %左右  相似文献   

13.
柳杉毛虫寄生天敌初步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泉、遂昌等地柳杉毛虫卵期、蛹期寄生天敌的考查,获得卵期天敌昆虫5种,蛹期天敌昆虫7种;卵寄生率10.42~45.69%,蛹寄生率26.63~65.98%。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竹叶涓夜蛾Rivula biatomea(Moore)寄生性天敌23种,其中小蜂13种,姬蜂3种。茧蜂4种,细蜂1种,寄蝇1种,真菌(白僵菌)1种;广赤眼蜂、涓夜蛾绒茧蜂、广大腿小蜂分别为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天敌优势种,其最高寄生率分别为30%、80%65%。天敌优势种的数量占寄生性天敌昆虫的80%以上,对害虫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毛虫是恩施地区柏木类森林的一大害虫,该虫在恩施市1a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5月初为盛期,7月下旬结茧化蛹,9月上旬出现成虫,10月中旬为羽化末期。卵在相对湿度低于75%时不能正常发育。雨量过多,空气湿度太大,不利于云南松毛虫的生长,同时增加微生物天敌的自然感染力,暴雨可导致大量幼虫死亡。风有助于幼虫的扩散和成虫的飞行。柏木纯林、阳坡、林缘、郁闭度小、阳光充足的林内发生严重。害虫大发生时天敌资源丰富,寄生蝇类和白僵菌为幼虫期和蛹期的重要天敌。营造混交林,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天敌是控制害虫大发生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17.
<正> 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消长多受各虫态众多天敌的制约,特别是松毛虫卵,最易遭受天敌侵袭。通过近几年调查研究发现,卵期寄生天敌对松毛虫种群影响最大,往往使90%以上的卵不能孵化。在10多种卵期寄生天敌中,前期以松毛虫黑卵蜂为主,寄生率高达34.4%;中期以宽缘金小蜂为多,寄生率达40%以上;后期各种天敌共、过寄生现象普遍发生,因此,搞好松毛虫卵期寄  相似文献   

18.
<正> 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属膜翅目旋小蜂科,是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卵期主要寄生天敌之一,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5—9.5%(1983—1985年)。1983—1985年,我们对油松毛虫平腹小蜂各虫期的外部形态、超微结构、个体发育、世代历期和成蜂营养、寿命、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各发育阶段,均受到寄生性、捕食性和致病性等自然天敌的控制与影响。根据调查,落叶松毛虫越冬后幼虫期自然天敌控制率75.1%,其中:寄生率33.0%,捕食率27.0%,致病率15.1%;蛹期自然天敌控制率60.6%,其中:寄生率32.0%,捕食率11.4%,致病率17.2%;卵期自然天敌控制率55.1%,其中:寄生率33.5%,捕食率16.2%,致病率5.4%。  相似文献   

20.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