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持,于最近在山东烟台市召开了“全国蚕业科技信息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和来自全国各省、市蚕业科研、教育、生产、情报、科技期  相似文献   

2.
简讯     
《江苏蚕业》2004,26(2):23-23
<正> 在三峡库区蓄水一周年之即,“科技三峡行”蚕桑项目在重庆市云阳县莲花乡桔园村传来好消息,“苏蚕”首次进入我国西部地区试产成功。5月28日,江苏省及常州市科技部门领导、蚕桑专家走进云阳见证了这一合作成果。为了发挥江苏蚕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在国家科技部  相似文献   

3.
<正> 实现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既是我们蚕业工作者长期奋斗的战略任务,又是蚕业部门实施科技兴蚕,建设优质蚕茧基地,振兴蚕业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它关系到蚕业的兴衰和存亡,势在必行。只有全行业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抓好蚕茧生产“三提高”,四川丝绸事业的兴旺发达才有希望和出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省蚕桑学会蚕病学组,在武胜县召开了为期三天的蚕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和蚕桑重点县的蚕业科技工作者和部份蚕种场的有关科研、教学、以及省蚕药厂、《四川蚕业》编辑部等单位的代表共45人;还有武胜县蚕桑科技工作者及农村蚕桑“两户”代表53人列席了会议。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杨桂攀和南充地区蚕桑学会副理事长黎治贵同志均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蚕桑通报》2014,(3):60-60
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广西蚕学会、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蚕业信息传播研讨会”于2014年6月24日,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蚕业科学》、《中国蚕业》、《蚕桑通报》、《广东蚕业》、《北方蚕业》、《蚕丝科技》、《四川蚕业》、《江苏蚕业》、《广西蚕业》、“中国蚕业信息网”、“广西蚕业信息网”和《山东蚕业》、“辽宁蚕科所网站”等国内蚕业信息传播界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对蚕桑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总结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十三五”以来采取的强化科技管理、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等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并阐述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科研项目大...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号召。蚕桑生产属于农业组成部份,运用科技振兴四川蚕业,是科技兴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实现科技兴蚕战略目标?笔者就近年来绵阳市中区在建立和完善农村蚕桑技术推广体系,普及推广科学栽桑、养蚕技术,实施科学兴蚕的认识和体会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正> 陕西省蚕学会举行的“高产养蚕技术讨论会”,于1981年7月27日至29日在西安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许心义、高治成、陆雪芳三位专家代表中国蚕学会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省农业局、省科协、省农学会、陕西科技极、省外贸局派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 科技兴蚕是解决蚕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蚕桑生产再上新台阶的一大“法宝”,是实现“科技到户,蚕农致富”的根本保证。多办实事就是老老实实办事,实实在在服务,想蚕农之所想,急蚕农之所急。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科技兴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蚕业词汇的混乱现象作者在编辑《蚕业文摘》工作中,从接触到的有关来稿中感到目前在蚕业词汇的使用上十分混乱。《蚕业文摘》收录国内外近200种期刊文献,每年约接受2000余条文摘稿件。这些稿件出自不同作、译者之手,对于遣词用句十分繁杂、混乱。同一刊物甚至同一作者写的文章用词不统一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经常用到的蚕的名称,叫法就常不统一。“家蚕”有人称“桑蚕”,还有人称“家桑蚕”;“野蚕”有时泛指家蚕以外的其它蚕类,有时又专指桑树上的一种害虫——野生桑蚕;“蓖麻蚕”的名称更是繁杂,有木薯蚕、马桑蚕、莴苣蚕、鹤木蚕……等叫法。总之,给它吃什么叶就把它叫什么蚕。有的科技文章和小册子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制约“三高”蚕业发展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蚕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年年栽桑不见桑,季季养蚕不见效,已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制约了“三高”蚕业的发展。最近,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依靠科技、振兴蚕业”作为发展仁寿“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剖析我县蚕桑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制约仁寿“三高”蚕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蚕茧单产茧质连续下降,严重困扰我省蚕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发展三高蚕业已是我省蚕业的方向和出路。发展“高单产、高质量、高经济效益”蚕业,曾在几年前提出,即当时的“蚕桑三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把“蚕桑三提高”真正落到实处,致使近两年我省蚕业主要产、质指标没有提高,某些项目还略有下降。1991年全省单张产茧20.94公斤,比1990年减  相似文献   

13.
<正> 《四川蚕业》是四川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学技术期刊。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发展蚕桑生产方针、政策,传播蚕业科学知识,推广桑、蚕、种、茧及蚕茧收烘科技新成果,交流科学栽桑、养蚕,蚕桑综合利用、集约经营,蚕桑基地建设和农村蚕桑“重、专户”致富经验,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动态、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4.
《蚕学通讯》季刊自1982年以著名蚕遗传学家蒋同庆教授为首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以上两届编委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登蚕业科技论文,积极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研究动态等,公开发行,为我国蚕业科技.生产、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四川省蚕学会是全省蚕业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为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和中国蚕学会的团体会员,受省科协领导和中国蚕学会的业务指导,是党和政府联系蚕业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蚕业科技事业的助手。本全挂靠四川省丝绸公司。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蚕业科学技术工作者,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倡导优良学风,为促  相似文献   

16.
发展蚕茧生产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三要靠投入。三者缺一不可,而最终解决问题则是科学技术。因此,仅就如何实现科技兴蚕问题谈点设想。一、科技兴蚕的目标——产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当代全世界兴起了“回归自然”的热潮,在穿着上把真丝绸列为上乘服饰消费品,市场走俏,不少国家都在抢时赶热发展蚕丝。作为“天府老蚕区”的苍溪县更应跑步前进去迎接  相似文献   

17.
新疆蚕业科技发展50年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半个世纪以来新疆桑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筛选、利用研究,农毛渠桑树立体栽培体系,干旱蚕区家蚕品种的选育及其丰产饲养技术体系,蚕桑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蚕业科技发展的里程做了简要回顾,对新疆“十一五”蚕业科技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 蚕业产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蚕业“两个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为了推进四川蚕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产为纽带,效益为动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蚕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笔者对四川蚕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针对四川蚕业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简称“广东省蚕学会”。本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蚕业生产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广东省科学  相似文献   

20.
<正> 四川省蚕学会第2届栽桑专业委员会,为了搞好学术交流,发展栽桑学科,为“三高”蚕业服务,于1993年1月5~7日在重庆市大足县召开了学术讨论会。来自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省丝绸公司、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四川省蚕丝学校及各市(地、州)县(区)的教授、专家、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