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插秧机连杆分插机构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该文对这类系统的设计要求、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系统的设计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建立了系统关键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大系统智能控制理念,研究农业大系统的控制智能问题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课题。依据大系统控制理论以及智能控制的定义构造以农业复杂大系统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农业系统架构,并对智能农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智能农业应该是以农业大系统智能控制为核心的闭环系统。同时按照网络结构体系论述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首次对智能农业与农业物联网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农业物联网在智能农业大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了与智能农业大系统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状况,分析了区域农业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建设性建议.选取1995~2003年资料,从自尺度和国家尺度对河北省曲周县区域农业系统进行了协调度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尺度上,曲周县区域农业系统及社会子系统以失调为主,生态子系统中期协调,前后期失调,经济子系统后期协调,前期失调;在国家尺度上,曲周县区域农业系统及其子系统均失调.表明在国家尺度上,区域农业系统与子系统的协调度较自尺度普遍降低,反映了曲周县农业系统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3方面国家尺度下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快促进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粮食产后系统评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粮食产后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建立了产后系统多层次、多目标评判模型,并提出以产后处理损失、处理成本投入、系统处理效率和粮食品质变化等四个参数为系统评判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现行三种系统模式进行了综合评判,较全面地分析比较了各模式的性能,明确了适用条件和薄弱环节,为合理选用和改进完善粮食产后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ndroid平台的系统架构、特点及配套使用的SQLite嵌入式数据库,总结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业新品种推广信息采集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和系统的特点,指出了该系统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作物水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无线远程传输问题,本文以PTM-48M作为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基于GPRS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提出了的作物水分信息无线远程传输与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测定和远程传输功能。阐述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并从软硬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冷藏库为基础,从目前庞大的种质资源保存规模入手,设计构建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管系统",用于受理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申请,管理种质资源实物出入库记录,保存入库种质的应用反馈信息。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物理及逻辑架构以及系统数据模型等,详细描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8.
L系统是虚拟植物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描述了L系统的基本特征、图形解释含义,阐述了各类L系统的基本概念:DOL系统、随机L系统、上下文关联L系统、参数L系统、微分L系统和开放式L系统。对L系统在国内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压力式和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调节控制方式的缺点,以及目前变量喷药系统的“较复杂,实现成本较高”的不足,该文设计了基于多喷头组合的变量喷药系统,建立了变量喷药影响因素模型,设计了变量喷药系统的管路、上位机处理系统及变量喷药控制器,运用流体网络理论建立喷药网络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流阻。在喷雾试验台上搭建了变量喷药系统,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多喷头组合的变量喷药系统是可行的,每种方式下喷药量与理论值误差均小于10%,可调节喷药量范围宽,农药的施用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云南烟草种植的实际,针对烟草生产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DA的烟草信息采集系统。在分析烟草生产管理模式及用户业务希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集成框架,设计了系统功能,并采用c#面向对象编程、SQLServerCE数据库、合并复制等技术进行系统的实现。基于PDA的烟草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为烟草生产管理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崔伟 《计算机与农业》2010,(10):143-146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准则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会计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即对利润的认定核算观念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在理解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分析新、旧准则在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差异,给出了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程序与方法,并对典型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通行的敏感性分析方法简单实用,但存在悲观地高估项目风险的问题,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一现象,提出了敏感因素变动税抵效应的概念,系统地分析了税抵效应的作用机制,同时提出了一套税抵系数的计算方法,使敏感性分析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保鲜运输用高压雾化加湿系统湿度调节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解决果蔬保鲜运输用高压雾化加湿系统的设计问题,建立了高压雾化加湿系统试验平台。通过改变保鲜箱体中回风道风速、开孔隔板开孔率、回风道长度等,研究各因素对加湿效率和湿度分布的影响,分析高压雾化加湿系统的湿度调节特性。结果表明:设计的保鲜箱体结构有利于加速液滴雾化,防止果蔬包装箱强度降低;高压雾化加湿系统加湿效率与风速、开孔率呈非线性关系;在风速和开孔率相同的情况下,回风道越长,保鲜室内湿度分布越均匀;确定开孔率为7.56%,风速为8 m/s,回风通道长度为1.5 m为试验平台较优的工作参数组合。研究结果对保鲜运输用高压雾化加湿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勤 《计算机与农业》2012,(8):38-39,43
分析了传统税务信息系统的弊端,研究了关于开发本系统的J2EE、XML、XSL和MVC等技术,采用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的解决方案,在中软业务基础平台之上搭建广东国税信息门户应用系统。从研究、讨论、设计和实现几方面论述了本系统采用的多层体系结构所具有的较强的通用性、较好的可复用性和较灵活的可扩展性以及较高的信息集成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果蔬保鲜运输用高压雾化加湿系统的设计问题,建立了高压雾化加湿系统试验平台。通过改变保鲜厢体中回风道风速、开孔隔板开孔率、回风道长度等,研究各因素对加湿效率和湿度分布的影响,分析高压雾化加湿系统的湿度调节特性。结果表明:设计的保鲜厢体结构有利于加速液滴雾化,防止果蔬包装箱强度降低;高压雾化加湿系统加湿效率与风速、开孔率呈非线性关系;在风速和开孔率相同的情况下,回风道越长,保鲜室内湿度分布越均匀;确定开孔率为7.56%,风速为8m/s,回风通道长度为1.5m为本试验平台的最优的工作参数组合。研究结果对保鲜运输用高压雾化加湿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揭示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间的相互关联性,提出地租的生态经济观点并视其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麦秸还田(B)、麦秸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旋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增加3.0%左右;(2)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4.3×103m3·hm-2;(3)麦秸还田减肥和麦秸还田处理比其处理明显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N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常规处理、肥料运筹和旋耕,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P和K的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肥料运筹、常规处理和旋耕;(4)麦秸还田能够降低稻田地表径流NPK的流失率,但麦秸还田减肥处理由于流失量减小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量的减小幅度,其NPK流失率均表现为最高;(5)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使稻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和流失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曲周县原状草地土壤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华北原状草地改变为农田后(34年),土壤砂粒、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和总有机碳的比例、轻组土壤和轻组土壤有机碳都显著降低,且以秸秆还田影响最大。经过8年的耕作,施加底肥、免耕和秸秆整株还田等农艺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使得0~2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且整株还田比粉碎还田更能增加10~20cm土壤颗粒的有机碳含量,而免耕对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增加主要表现在0~10cm。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的比例也会显著降低,且非保护性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法规综述及其经验启示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发达国家在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取得丰富的经验和研究进展。中国的秸秆利用管理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分析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和法规,总结其成功经验,以资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秸秆利用方式以秸秆还田循环利用为主。为了实现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许多发达国家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法规。国外秸秆利用政策主要集中在目标政策、投资扶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政策激励机制4个方面。国外有关秸秆利用的法规主要包括农业类法规和能源类法规2大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秸秆利用政策与法规的建议:一是明确秸秆利用的主导方式和目标,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力度,三是制定并实施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四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五是完善和制定有关秸秆利用的法规和条例。  相似文献   

20.
长期秸秆还田与施氮后土壤活性碳、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后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以期为关中麦玉轮作区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N)和秸秆不还田(N),副处理为3个不同施氮水平(0,168,252kg/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MBC从小麦分蘖期至越冬期降低,此后至拔节期升高且达到峰值,拔节期至成熟期降低。各处理土壤DOC从分蘖期至拔节期增加,拔节期达到峰值,此后至成熟期降低;而土壤MBN的动态变化在整个生育期呈现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MBC和DOC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平均分别提高6.7%和9.3%;秸秆还田后土壤MBN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且在越冬期、拔节期和成熟期达显著水平;各处理的土壤MBC和MB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还田处理的土壤DOC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1.8%;而秸秆不还田各处理中土壤DOC含量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秸秆还田有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作用,而过量施用氮肥对活性碳氮的提高有抑制作用。因此,关中平原麦玉轮作区实行秸秆还田配合施用适量氮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